看到刘强头顶出现的红色感叹号详情提示后。
张弛心中一动,找到了,但面上却还是保持平静。
“五年前,兴华小区盗窃案,还记得吧?”
刘强的脸色微微变了变,很快又恢复了那副不耐烦的样子。
“记得,怎么了,不是查过拉吗,跟我又没关系。”
“哦,我们警方就是旧案重访,每一位当事人都是要例行公事问询的。”
张弛随意的说,听到这样的回复,明显的刘强松了口气。
“你最近在做什么工作?”
“打零工,瞎混呗。”
刘强含糊的回答,眼神有些闪烁。
张弛也没有再追问下去,只是随便聊了几句,便告辞离开。
好像的确是旧案回放一样。
走出了那片平房区,张弛的脚步加快了许多。
系统确认了,刘强就是案犯。
但系统的提示不能作为证据,他需要的就是找到切实的证据,将刘强绳之以法。
【销赃】
这是个很重要的提示。
五年前的案子,赃物很可能早就处理了。
但销赃,肯定是有渠道的。
但渠道在那里,只能在档案里寻找了。
张弛回到所里,再次扎进了卷宗里。
他重点查看了现场勘查报告和物证记录。
当年的技术条件有限,很多的细节可能被忽略了。
一张照片,引起了张弛的注意。
照片拍摄的是被撬开的窗户防盗网。
端口处,除了撬痕外,似乎还有一些极其细微的残留物。
物证报告里提到,描述为“疑似铁锈或油漆残留,无法确定来源。”
张弛看着那张模糊的照片,结合上世的只事。
这种老式防盗网,一般都是些门窗门市自制,焊接点如果处理不好,或后期生锈,或在强力破坏时,可能会有一些细小的焊渣或铁锈锈屑脱落。
这种脱落物,会不会粘在案犯的工具或者衣物上?
如果案犯将作案工具或者带有残留物的衣物,通过某种渠道处理掉......
销赃渠道。
那么最好的销赃渠道,张弛马上想到了旧货市场和废品收购站。
要知道,旧货市场和废品收购站应该是最好的置换销赃渠道了。
张弛立刻想到了辖区内几个有名的旧货市场和废品收购站。
尤其是那些可回收金属的地方。
他将自己的想法,向师父老刘做了汇报。
当然,他隐去了系统的提示,只说是自己反复研究卷宗和现场照片,发现了一些可能被忽略的细节,并据此做出的推断。
“你是说,案犯可能把带有现场残留物的工具或衣物,卖到了废品站?”
老刘皱着眉头,显然对这个推断持怀疑态度。
“这都过了五年了,还能找到?”
“试试总没坏处。”
张弛坚持试试,毕竟现在是没有好的突破口。
“而且,根据卷宗记录,刘强当年没有固定工作,经济拮据,将一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卖掉换钱,符合他的行为逻辑。”
他没有首接点出刘强是嫌疑人,只是将他作为例子。
老刘大口喝了口茶,沉吟片刻说道。
“有点道理,但希望不大”
张弛又何尝不知道,毕竟过了五年了,现在想找到当年的赃物和物证的确很难。
变数太大了。
最终,老刘还是说了句。
“我去跟刘所汇报一下。”
二楼所长办公室,
老刘和张弛向刘所长做了汇报,也觉得这个思路有些天马行空。
但张弛坚持,而且理由虽然牵强但似乎也有那么一点逻辑,
最重要是张弛这几次的案件处理的有声有色,办案思路上的也是有条有理。
对于张弛,刘所还是信任的。
加上张弛是主动请缨,刘所长最终还是同意了。
“行,那就查查看。”
“老刘,你带几个人,配合张弛,去辖区那几个大的废品站、旧货市场问问。”
“重点是五年前那段时间,有没有出售过粘有锈迹、油漆的旧衣物或撬棍之类金属工具。”
虽然觉得希望渺茫,但命令下来了,老刘还是带着两名所里协警,跟张弛一起出发了。
他们按着出发前办公室赵宇在电脑上查到的几个地址,挨个排查,询问当年的老板或老员工。
得到的回答都是摇头。
时间太久了。五年了,谁还记得五年前卖废品的那点事。
两个年轻的协警,看张弛的眼神有些不以为然,
老刘倒是看张弛多了几分佩服。
不管能不能成,这份钻研劲就让人佩服。
张弛并不气馁。
而是,休息时间就继续翻阅卷宗记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嘛。
今天,他就在卷宗记录中,发现离刘强家最近的一个大型废品收购站。
这个收购站规模很大,老板姓黄,干了十几年了。
黄老板被问起五年前的事,也是一脸懵逼。
“警察同志,五年了,我这里你也看到了,每天出出进进,收那么多东西,我哪记得清呀。”
张弛没有放弃,想了想换了个问法。
“老板,您想想,五年前的那段时间,有没有人经常来卖一些钳子、扳手之类的旧工具?”
“对 ,或者一些看起来比较破旧,但沾着些奇怪颜色锈迹斑斑的衣服?”
黄老板努力回忆着。
“旧工具?我着收的多了去了。”
“奇怪颜色的锈迹?”
他挠了挠头。
“好像......好像有点印象......”
张弛心头一跳。
“您不用着急,仔细想想,慢慢想。”
黄老板想了片刻,突然神色一变,高兴的说道,
“想起来了,是有个小伙子,那段时间老来卖些破烂,有时候是些旧工具,有时候是旧衣服。”
“我记得有一次,他拿来一把大号的管钳,上面好像粘了不少红褐色的东西,看不出去是什么,现在想想应该就是特休吧。”
“还有些旧工装,因为是牛仔布,正适合我这工作环境,耐磨,我就留了下来了。”
“至于是不是你们需要的,也不太清楚。”
“对了,那件衣服搞不好还在,稍等,我去看看。”
说完,黄老板慌慌张张往他那破办公室里走去。
一阵鸡飞狗跳后,黄老板还真的带着一件蓝色的满是污渍油腻的发亮的衣服出来了。
不管是不是,张弛都连忙感谢,连忙拿出一条大塑料袋子,把这件蓝色旧工装装了进去。
稍后,才从黄老板嘴里知道了这件工装的由来。
原来,五年前,黄老板的生意还没做的那么大,就是一个小废品收购站,黄老板老板员工一担挑。
当时,有卖旧工衣的,而且是牛仔布的,就留下来,当做工作衣用,耐磨。
过了没多久后,黄老板的生意蒸蒸日上,就开始招了小伙计,那件牛仔工装就丢在小杂物间了。
到后来就是伙计干活,黄老板开始就管进出,资金算账,彻底忘了这事。
如不是今天张弛过来询问,他还是没想起来。
也幸好他这是废品收购站,杂物间等都是临建房间,东西都堆放的乱七八糟的,要是自己家里,干干净净的,这旧衣服早就发现丢弃了吧。
总之,今天收获还是蛮大的,如果证实了旧工装的确是要找的那件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