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上的烽火

第二十三章 黑土下的火种

加入书架
书名:
黑土地上的烽火
作者:
爱吃豌豆乌鸡汤的周珂
本章字数:
3252
更新时间:
2025-06-20

拉林河的夜雾裹着硝烟,抗联队伍在高粱地里穿行。林远撕开绷带,肩头的枪伤渗着血——佐藤大佐临死前射出的子弹擦破了皮肉,却在他衣袋里的烟袋锅上撞出了凹痕。“老雷头的烟袋救了你命。”赵队长用匕首挑开烧焦的衣袖,火光映着他袖口补丁上的红星,“矢野,水闸炸毁后,日军运输军液的路线有变化吗?”

矢野俊二展开新截获的电报抄本,手指划过密电码:“‘北熊部队’改道从五常县西北的‘狐狸岭’进山,那里有废弃的金矿隧道。”他突然指向地图上一串俄文字母——“Золото Горец”(戈尔采金矿),1917年沙俄白匪曾在那里藏匿过军火。林远摸出从佐藤尸体上搜出的怀表,表盖内侧刻着矿脉分布图,隧道入口被樱花图案掩盖着。“他们要把菌液藏进金矿,等冬天通过地下河运到松花江上游。”

凌晨的狐狸岭飘着碎雨,林远趴在悬崖边,看见日军工兵正用 dynamite 炸开矿洞封门。探照灯扫过岩壁时,他瞥见洞口刻着的双头鹰浮雕——果然是沙俄时期的矿场。“隧道分东西两岔,”老猎户的儿子阿山递过自制的罗盘,“我爹年轻时在这挖过煤,西岔通到牡丹江支流,东岔首通日军弹药库。”

队伍摸进矿洞,朽木支架滴着黑水。林远点燃火把,岩壁上交替出现白匪留下的弹孔和日军新刷的标语:“大东亚圣战资源保障区”。走到三十米处,通道突然变宽,铁轨上停着装满菌液罐的矿车——罐身贴着“满洲林业研究所”的标签,阀门处结着蓝莹莹的冰晶。“这是改良型‘寒蝗菌’,”矢野俊二用镊子夹起冰晶,“零下西十度也能存活,渗入河流会污染整个流域。”

突然,矿洞深处传来齿轮声。林远猫腰摸向转角,看见日军正在组装轨道炮——炮管对准东岔隧道,炮膛里塞着菌液弹。“他们想炸穿东岔,让军液顺地下河冲进牡丹江!”小燕的声音发颤,手里的爆破筒差点滑落。赵队长猛地按住她的手:“矿洞支撑柱是松木的,浇上煤油能连锁爆炸。林远,你带阿山去炸西岔的储液罐,我们吸引火力!”

当林远和阿山摸进西岔仓库时,日军哨兵正在往菌液罐上绑导火索。“点火!”阿山甩出燃烧瓶,火焰瞬间吞没木架,菌液罐在高温下滋滋作响。林远趁机将炸药包塞进轨道缝,拉燃导火索的刹那,身后突然传来枪响——一个日军伍长举着枪狞笑,子弹穿透阿山的后背。少年倒下时,手里还攥着导火索,血滴在铁轨上,像一串未燃尽的火星。

“阿山!”林远红着眼扑向伍长,匕首刺穿他咽喉的同时,西岔仓库的爆炸掀翻了顶棚。他拖着阿山的尸体退到主隧道,正看见赵队长抱着炸药包冲向轨道炮,日军机枪的火舌在他身上打出一串血洞。“快炸支撑柱!”老人的吼声盖过爆炸,林远猛地将煤油桶砸向岩壁,火把掷出的瞬间,整个矿洞爆发出沉闷的轰鸣。

坍塌的矿岩堵住了东西岔口,菌液弹在碎石下发出滋滋的声响。林远背着阿山的尸体爬出洞口时,天边己泛起鱼肚白。矢野俊二蹲在崖边,手里捏着半张从矿洞捡来的俄文日记——1921年,金矿的中国劳工曾用炸药炸毁白匪的军火库,日记最后一页写着:“黑土下埋着两样东西,炸药和种子,总有一样会发芽。”

山风吹过狐狸岭,林远将阿山的尸体安放在蒲公英丛中。远处,抗联队伍正在烧毁日军遗留的菌液清单,火焰里飘出的纸灰像黑色的蝴蝶。他摸出老雷的烟袋锅,又掏出阿山揣在怀里的稻种——那是少年临死前从水闸边捡的、尚未染毒的谷粒。

“赵队长说过,炸掉毒源只是开始。”林远将稻种埋进阿山坟前的土里,“等秋天收了新粮,我们要在每寸被污染的土地上,都种上没被鬼子糟践过的稻子。”矢野俊二望着漫山遍野的蒲公英,突然站起身:“我在东京农大读过土壤学,能算出哪些地块需要轮作三年......”

晨雾散尽时,队伍沿着山脊行进。林远回头望去,狐狸岭的矿洞己变成黑色的伤疤,但坟前的泥土里,几株嫩绿的稻芽正顶开焦土——那是阿山用生命守护的种子,也是黑土地下永不熄灭的火种。当第一缕阳光掠过山岗,远处传来村民唱的《插秧歌》,苍凉的调子混着硝烟,却透着一股倔强的生机,像极了抗联战士们踩在冻土上的脚步声,一步一步,朝着春天走去。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