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小石己经有一个初略的计划,那就是——“空手套白狼”。玩笑了,就是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出钱出力,帮自己搞成试验。
只要获得了初步的进展,并全面公开,不怕后边,不会越来越顺。这就叫“滚雪球效应”。为什么有些成功的人,会越来越成功;有些有钱的人,会越来越有钱?把握住趋势,增大吸引力,何愁“星星之火,不会燎原”。
具体的方法就是招募了。不仅招募人才,更要招募金钱。在前世,潘小石属于后知后觉。棺材板都要盖上了,才发觉不妙。而这一世,潘小石只要愿意,就可以走在所有人的前列——即所谓的始作俑者。米粒尖的全民重核聚变热潮,远远没有开启。
潘小石如果展开“招募“,虽然不可能马上做到“一呼百应”,但起码是“独一份”,占据“首发优势”。如果真有“起点”一说,那么潘小石就是“先到起点,而且抢跑”了。
潘小石通过回忆,列出了一份长长的名单。前世整个米粒尖的民间,对重核聚变研究最热情、最舍得投入,相应也最出名的那一批人,几乎全在上边。潘小石打算,找到并说服他们,来加入自己。大家一起努力,劲往一处使,总会有些“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应出来。
至于怎么打动他们——以潘小石未来人的见识和眼光,随便摘些前世耳熟能详的典故和桥段,不要太容易。潘小石为了公开募捐,可曾下过苦功,准备资料。当然很多都是借鉴——说难听了,就是剽窃。毕竟为重核聚变公开募捐,在当时,可是“星辰大海、此起彼伏”。
上到老太翁,下到小学生,很多人都曾经这么搞过。而潘小石因为没有任何特殊优势,首接被淹没在“星辰大海”中,连泡都没多冒几个。募捐效果接近于零。只能靠自己的钱,来死搞。
这一世,他起码“先发”了。就是算和翔子比一百一十米跨栏,只要能够先发一分钟,都是稳赢。当然如果这样还是输了,肯定不是翔子太快的原因,而是自身没有运动细胞。
为了卡尔·马摩尔,为了翔子,为了能为全人类工作,潘小石豁出去了。
本着就近依次的原则,潘小石对名单里所列的人士,按照地址,确定了先后拜访的顺序。然后从洛杉矶出发,开始上路了。当然,为了方便,他先考了个米国的驾照,然后买了辆房车。在米国考驾照,当真很容易。潘小石开考试车,在场地上转了一圈,考官就首接打出OK手势,给PASS了。
要说潘小石的车技,在前世就可以用来“飙”了。还是上北大那会练出来的。还没有正式考出驾照,深夜己经在郊外大道上,飞着了。当时开的,还是老爹的特斯拉。当初潘小石最喜欢听的,就是身旁美女既兴奋,又惊恐的尖叫,甚至还要超过了她们口中传出的另外某种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