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汜与李傕于长安,将献帝搅扰得苦不堪言。
太尉杨彪奏于献帝曰:“前蒙陛下降诏,尚未施行。今曹操于山东,兵强将勇,可宣其入朝,以辅佐王室。”
献帝面带愁苦,曰:“朕前既己下诏,卿何须再奏?即刻遣使前往便是。”
杨彪领旨,即刻遣使者奔赴山东宣召曹操,亦使人往告刘备。
然往青州之使者,途中遭贼人谋害,献帝诏书未能传至。
曹操在山东,闻献帝车驾己返洛阳,急聚谋士共商。
荀彧进言曰:“昔日晋文公迎纳周襄王,诸侯皆服;汉高祖为义帝发丧,天下归心。今天子蒙难。将军若此时首举义兵,尊奉天子以顺众望,此乃不世之利。若不早图,他人将先于我为之。”
曹操闻之甚以为然,正欲整军起行,忽有人报,天使持诏书前来宣诏。曹操接诏,即定克日兴师。
且说献帝于洛阳,诸事未备,城郭倾颓,欲修缮而不能。
忽有人奏报,李傕、郭汜领军杀来,献帝大惊,问杨奉:“山东使者未归,李傕、郭汜之兵又至,当如何?”
杨奉、韩暹道:“臣等愿与贼寇决一死战,以保陛下无虞。”
董承却道:“然今城郭不固,兵甲稀少,若战而不胜,又当如何?莫若奉陛下驾临山东以避其锋。”
献帝从董承之议,当日即起驾往山东进发,百官无马,皆徒步相随。
车驾与百官出洛阳,未行数步,但见尘头蔽日,金鼓喧天,无数人马蜂拥而至。
献帝与伏皇后以为是李傕、郭汜之军,惧而不敢言。
忽一骑飞驰而来,乃往山东之使者。
至献帝车驾前,伏地而拜道:“曹将军尽起山东兵马,奉诏前来。闻李傕、郭汜进犯洛阳,先遣夏侯惇为先锋,率上将十员、精兵五万前来护驾。”
献帝闻之,心下稍安,面色渐复如常。
少顷,夏侯惇率许褚、典韦等人至献帝驾前,皆以军礼觐见。
帝于车驾中,忽报正东方又有一路兵马杀来。献帝即令夏侯惇前去探查。
未几,有人回奏曰:“乃曹将军之步兵。”
须臾,曹洪、李典、乐进来见驾。
通名己毕,曹洪奏曰:“曹公知贼兵俱至,恐夏侯惇势单难敌,故遣臣等兼程来援。”
献帝笑而言曰:“曹将军诚为社稷之臣也。”
于是,于曹军诸将护卫之下,献帝车驾复行。
未几,探马急报,李傕、郭汜率军长驱而至。
夏侯惇遂分兵两路迎敌。夏侯惇与曹洪各率一军为两翼,马军先行杀出,步军随后跟进,全力攻之。李傕、郭汜之军难以抵挡,大败而逃,被斩者万余人。
二人恭请献帝返还洛阳故宫,夏侯惇则领军屯驻于城外。
次日,曹操率大队人马抵达,安营己毕,便入城至殿阶之下拜见献帝,伏地而拜。
献帝令曹操免礼起身,传谕抚慰犒劳。
曹操起身道:“臣素蒙国恩,常思图报。今李傕、郭汜二贼恶贯满盈,臣麾下精兵二十余万,以顺讨逆,必能克捷。陛下当善保龙体,以社稷为念。”
献帝闻曹操所言,甚感欣慰。遂封曹操领司隶校尉,假节钺,兼录尚书事。
且说李傕、郭汜得知曹操远道而来,便商议须速战速决。
贾诩闻之,进谏道:“不可。曹操麾下兵精将勇,我等不如降之,以求赦免自身之罪。”
李傕、郭汜久在献帝身侧,己惯享大权在握之态,此时岂肯答应?
李傕道:“大丈夫安能长久屈居人下?汝怎敢言此等挫我锐气之事?”
言罢,李傕拔剑欲斩贾诩。众将急忙劝阻,李傕方才罢休。
彼时,李傕、郭汜营中忙于备战,无暇多顾贾诩。
于是贾诩趁夜单人独骑,奔回乡里。
次日,李傕引兵来战曹操之军。
曹操立马阵前,朗声道:“李傕,当今天下大乱,生灵涂炭,汝等恶行累累,罪不容诛。若归降朝廷,痛改前非,尚可自新,免受刀兵之祸。”
李傕横眉怒目,啐道:“曹操,休要假惺惺!吾纵横半生,岂会降于汝手!莫要再费唇舌!”
曹操面色一沉,厉声道:“汝执迷不悟,必为天下所弃!”
李傕仰天大笑,骂道:“汝不过是妄图谋权之辈,有何资格教训我!”
二人如此对骂不休。
曹操不欲多费言辞,即令许褚、曹仁、典韦率三百铁骑,于李傕阵中来回冲突三次,而后方始布阵。
阵形刚稳,李傕之侄李暹、李别纵马出至阵前。尚未开口,许褚催马疾冲而去,手起一刀,先斩李暹。李别大惊失色,坠于马下,亦被许褚斩杀。许褚提二人首级,驰回本阵。
曹操见许褚如此勇猛,轻拍其背赞道:“子真乃吾之樊哙也!”
旋即,曹操命夏侯惇引军从左杀出,曹仁领军自右杀出,曹操亲率中军首冲敌阵。
鼓声骤响,三军奋勇齐进,贼兵难以抵挡,大败而逃。
曹操亲提宝剑督阵,率部连夜追杀。贼军被杀者众多,归降之人亦不计其数。
李傕、郭汜往西逃窜,惶惶如丧家之犬,自知无处安身,唯有逃入山中落草为寇。
曹操收兵,依旧屯驻于洛阳城外。杨奉、韩暹二人商议道:“今曹操立下大功,日后必掌重权,又岂会容得我等?”
于是二人进宫向献帝禀奏,言称要去追杀李傕、郭汜,随后便领着本部兵马前往大梁屯驻。
一日,献帝遣人传曹操入宫议事。曹操听闻天使到,忙请入相见。
此使者乃济阴定陶人氏,姓董名昭,字公仁。
曹操起身道:“久闻公名,今日得见,实乃幸事。”
曹操遂于帐中设酒款待,又使董昭与荀彧相见。
忽有人来报:“有一队军马往东行去,不知是何人部众。”
曹操急忙遣人探查,此时董昭说道:“此乃李傕旧部杨奉与白波帅韩暹。因明公至此,故而引兵欲往大梁而去。”
曹操眉头紧皱,问道:“莫非此二人对吾心有疑虑?”
董昭道:“此二人皆无谋之徒,明公何须为此忧虑?”
曹操问:“李傕、郭汜此二贼,此番遁逃,日后会如何?”
董昭答:“似虎失爪牙、鸟折羽翼,不久便会被明公擒获,实不必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