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大战不可避免
你一个北蛮人,还说你是被迫?
这纯属胡扯。
没人相信。
沈墨自然更不会相信。
但眼下需要验证他说的是真是假。
在调查清楚之前,沈墨不会和对方翻脸的。
故作沉吟片刻后,沈墨这才开口,“使者所言,关系重大,朕需要时间验证真伪。”
这北蛮人闻言,心里顿时一阵冷嘲热讽,这就是大乾皇上?就这点脑子?这也太好忽悠了吧?
我三言两语,他就轻信了?
哈哈,害得我刚才白担心了半天。
北蛮人心里虽然这么想,但面上自然还得演戏,他对沈墨的宽恕,表示感谢。
直接头杵地上,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
“多谢皇上,望皇上能明察,我所言句句属实,绝无半句谎话!”
沈墨心中冷笑,慌不慌话的,得验证过后才知道,现在说这些还为时尚早。
“既如此,那使者便先在我大乾安顿下去,先去休息吧,剩下的本王自会让人去调查,关于雁鸣关的事,一旦和使者所说一致,本王便会放使者回去。”
沈墨说完,使者便更放心的跟着几个侍卫离开了大殿。
那几个侍卫则跟在北蛮人左右,北蛮人还哼着小曲,一脸的得意忘形。
仿佛那些使者是他的跟班似的。
待北蛮使者退下后。
沈墨环视群臣,沉声道:“诸位爱卿,此事干系重大,雁鸣关乃我大周门户,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不知诸位有何良策?”
这件事事关重大,沈墨还是想看看大家的想法。
话音刚落,兵部尚书立刻站了出来。
手道:“陛下,雁鸣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只需加强城防,增派兵力,便可万无一失。”
“臣附议!”
“臣也附议!”
一时间,赞同之声此起彼伏。
确实,之前散布的谣言,说雁鸣关那边看守薄弱,只是一些没什么经验的新兵。
都是假的。
事实上,那边的兵力就从来没有弱过。
就在这时,一位老臣缓缓走出,正是户部尚书。
他捋了捋胡须,沉吟道:“陛下,加强雁鸣关防御固然重要,可我大周国力有限,军饷粮草也是个不小的数目。”
“如今战事初定,国库空虚,恐怕……”
户部尚书的话点到为止,但意思已经很明了。
这话说的很现实。
如今和北蛮的战争几乎是一触即发。
基本上已经明确,和北蛮那边肯定是避免不了一场恶战。
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
北蛮人对大乾早已是野心勃勃,企图霸占。
大乾之前是因为内乱,后来因为要对付西域,没时间搭理他们,现在好了,完全可以腾出手教训对方一番。
但这打仗就需要花钱。
这是不能忽视的问题。
“打仗的银子,无须担心,尔等莫要忘了,我们在西藩的金矿,就是一座巨大的国库!”
沈墨此话说完,满朝文武齐刷刷点头。
没错,沈墨作为西藩的女婿,莫说是一半的金矿,就是将金矿全部给沈墨,西藩王也是乐意的。
那金矿出金量巨大,支持沈墨攻打北蛮,富富有余。
随即,沈墨扫视众人,目光最终落在了一直沉默不语的镇北侯身上。
“镇北侯,雁鸣关乃你戍守之地,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镇北侯闻言,上前一步,躬身道:“回禀陛下,雁鸣关的重要性,臣自然知晓。只是……”
他顿了顿,面露难色,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
“只是什么?”沈墨追问道。
镇北侯犹豫片刻,最终还是咬牙道:“只是……只是据臣所知,北蛮此次集结的兵力,远超预期,而我雁鸣关守军,人数上并不占优势……”
看来,北蛮人已经开始行动了。
镇北侯此言一出,殿内气氛骤然凝重。
原本以为胜券在握的众臣,此刻脸上都浮现出担忧之色。
“哦?”
沈墨眉头微皱,“镇北侯所言属实?细细道来。”
镇北侯拱手道:“陛下,臣月初曾派人潜入北蛮境内打探军情,据可靠消息,北蛮此次集结兵力至少在十万以上,而且……”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低沉,“而且他们确实和西域要合作,西域王表面臣服我们,却背刺我们,如此一来,只怕我们难以应付……”
这番话如同平地惊雷,炸响在大殿之中。
“西域?”
兵部尚书惊呼出声,“怎么可能?西域连国土都归我们大乾所有了,西域王更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为我们大乾效命,难道真敢……”
“是啊,这……这于理不合啊!”
“莫非……莫非是有人在从中挑拨?”
“什么挑拨,西域狼子野心,根本不懂得知恩图报!”
“是啊,当初就该杀了西域王!以除后患!”
一时间,窃窃私语声在大殿内蔓延开来。
沈墨抬手示意众人安静,沉声道:“诸位稍安勿躁。镇北侯,你将打探到的详细情况,一一说来。”
“是,陛下。”
镇北侯深吸一口气,随后将打探到的军情,包括北蛮军队的部署、粮草辎重的情况,以及西域支援的具体细节,事无巨细,一一禀报。
沈墨皱眉,“北蛮十万大军,再加上西域的支援……如此看来,雁鸣关的局势,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危急。”
“诸位爱卿,雁鸣关不容有失,这场战争,我们必须赢!”
“现在,说说你们的看法吧,有何良策退敌?”
沈墨虽然看不起西域,但北蛮人还是不容小觑的。
想当年,大乾的先辈就险些栽在北蛮人的手里。
若是当年差一步,大乾就不是大乾了,而是北蛮!
因此,在针对北蛮的事情上,沈墨不会轻视,更不会掉以轻心。
一定会拿出百分百的精力来应对。
那就必然要听听大家的意见。
“陛下,北蛮人骁勇善战,向来难缠。”
“如今他们又得了西域的助力,兵力远胜于我。”
“臣以为,当务之急是速派援军,前往雁鸣关增援,以固关防。”
户部尚书闻言,皱眉出列。
“兵部尚书此言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