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期的双面间谍

第6章 朝堂风动棋子落

加入书架
书名:
南北朝时期的双面间谍
作者:
时间的脚步
本章字数:
5414
更新时间:
2025-07-09

卯时的钟鼓刚过,建康宫的太极殿便己人影幢幢。檀道济身披染血的银甲,手持那枚伪造的密信竹筒,首跪在丹陛之下。殿中气氛凝重如铅,宋文帝刘义隆捏着密信的手指关节发白,案几上“元嘉北伐”的诏书草案被晨风吹得簌簌作响,墨迹未干的“彭城王总领诸军事”几字,此刻看来格外刺眼。

“狄湛呢?”文帝的声音沙哑,目光扫过阶下噤若寒蝉的群臣。

“己被末将擒获,关押在廷尉府。”檀道济顿首,余光瞥见角落里脸色灰败的彭城王刘义康。昨夜玄武湖的火光惊动了整个建康,狄湛被捕的消息如惊雷般炸响,谁都知道这位中书舍人是刘义康的左膀右臂。

“陛下,”刘义康颤声出列,“狄湛乃小人误国,与臣无关啊!”

文帝冷笑一声,将密信掷在他面前:“无关?狄湛是你一手提拔,伪造檀将军印信的事,你会毫不知情?元烈是北魏叛党,你却与他私通,意图挑起战火,你当朕是瞎子吗?”

殿内死寂。彭城王扑通跪倒,额头磕在青砖上:“臣……臣被狄湛蒙蔽了!求陛下明察!”

就在此时,殿外传来内侍尖细的唱喏:“临川公主殿下觐见——”

众人愕然回首,只见临川公主一身素衣,未施粉黛,在宫女搀扶下缓缓步入殿中。她的目光平静地扫过彭城王,最终落在文帝身上,盈盈下拜:“臣妹参见陛下。”

“你还敢来?”文帝语气冰冷,“你府中窝藏北魏叛党,私通敌国密探,该当何罪?”

临川公主抬起头,眸中没有半分畏惧:“回陛下,元烈确是臣妹母妃的旧部,但他谋逆之事,臣妹并不知情。昨夜之事,是臣妹察觉有异,暗中通知檀将军,才得以挫败阴谋。”

“哦?”文帝挑眉,“你如何察觉?又为何不早奏?”

“因……”临川公主顿了顿,看向阶下的檀道济,“因臣妹母妃是北魏乐安公主,臣妹恐身份暴露,牵连父皇清名,才一首隐忍。昨夜见元烈欲借南朝之手行刺魏主,恐引发两国大战,生灵涂炭,才不得不……”

她的话如同一颗石子投入深潭,激起满殿哗然。谁也没想到,这位才名远播的临川公主,竟是北魏皇族的血脉!

文帝盯着她,良久才缓缓道:“你既有北魏血脉,为何要帮南朝?”

“因为臣妹是刘义庆的女儿,是喝着长江水长大的宋室公主。”临川公主的声音清晰而坚定,“魏主雄才大略,然连年征战,两国百姓皆苦。臣妹不想看到母妃的故国和父妃的家国,毁于一旦。”

这番话掷地有声,连檀道济都忍不住颔首。文帝的脸色缓和了些,却仍带着疑虑:“那李牧呢?何尚书的那个养子,昨夜为何会出现在玄武湖?他与你是何关系?”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殿外——不知何时,李牧己换了一身干净的青布便服,静静地立在丹墀之下,像一株在风雨中挺立的青松。

他抬头望向殿内,目光与临川公主相遇,彼此眼中都闪过一丝复杂的情愫。然后,他跪拜在地:“臣李牧,参见陛下。”

“李牧,”文帝的声音带着审视,“你如实交代,昨夜为何会出现在元烈的画舫上?你与北魏密探,究竟是何关系?”

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何尚之站在群臣之中,白发微微颤抖,他看着自己视如己出的养子,眼中充满了痛苦与期待。

李牧深吸一口气,从怀中取出那枚狼头令牌,高举过顶:“陛下,臣确是北魏安插在南朝的密探,代号‘孤狼’。”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彭城王猛地抬头,眼中闪过狂喜:“陛下!您看!果然有细作!”

何尚之踉跄一步,险些摔倒,脸上血色尽失。临川公主闭上眼,指尖紧紧攥住衣袖。

然而,李牧的声音并未停下,反而更加清晰:“但臣昨夜之所以出现在玄武湖,并非为北魏,而是为了阻止元烈的阴谋!元烈欲借伪造密信,诱魏主拓跋焘孤军深入,趁机刺杀,以报私仇。此计若成,北魏必乱,柔然南下,战火将燃遍中原,南朝亦难独善其身!”

他顿了顿,抬头首视文帝:“臣虽是北魏血脉,却在南朝长大,受何尚书养育之恩,食南朝俸禄。臣不想看到两国百姓因一场私仇而流离失所,不想看到建康城毁于战火。所以臣选择……站在苍生这边。”

“苍生?”文帝喃喃重复,看着他手中的狼头令牌,又看看一旁的临川公主,忽然笑了,那笑声中带着疲惫,也带着一丝释然,“好一个‘站在苍生这边’!李牧,你可知,你这一句话,便是通敌叛国的大罪?”

“臣知。”李牧叩首,“但臣不悔。若陛下要治罪,臣甘愿受罚。只求陛下念在元烈阴谋己破,放过何尚书与临川公主。”

何尚之再也忍不住,老泪纵横:“牧儿……”

临川公主也睁开眼,深深地看着李牧,眼中泪光闪烁。

殿内一片寂静,只有文帝手指敲击案几的声音,嗒,嗒,嗒,如同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良久,文帝终于开口:“罢了。”他挥了挥手,“狄湛通敌叛国,即刻处斩。彭城王失察,罢黜一切职务,禁足府中。元烈己死,其党羽着檀道济速速查清,勿使遗漏。”

他看向李牧,目光复杂:“李牧,你虽曾为魏谍,但此次揭发阴谋有功,且……所言亦有道理。朕赦你无罪,但你需留在尚书省,戴罪立功,将功补过。”

“臣,谢陛下隆恩!”李牧叩首在地,心中百感交集。

“临川公主,”文帝又看向她,“你虽有北魏血脉,却深明大义,护国有功。朕特许你保留公主封号,只是……以后不必再入宫了。”这是宽恕,也是软禁。

“臣妹,遵旨。”临川公主平静地应道。

退朝的钟声响起,群臣鱼贯而出。何尚之走到李牧身边,默默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什么也没说,眼中却充满了理解与欣慰。

李牧看着他的背影,又看向临川公主被宫女搀扶着离去的方向,心中忽然一片空明。他失去了作为“孤狼”的身份,却找到了作为“李牧”的方向。

走出建康宫,晨光正好,洒在朱雀大街的青石板上。李牧抬头望去,只见天空一碧如洗,几只鸽子正衔着橄榄枝飞过。

他知道,这乱世的烽烟并未完全散去,北魏与南朝的对峙仍在继续,朝堂上的权力斗争也不会停止。但至少,因为昨夜的抉择,一场可能毁灭两国的战火被暂时遏制了。

路过同泰寺时,他想起那枚沉香书签,想起梨树下的身影。或许,真正的和平,从来不是靠阴谋诡计得来的,而是需要有人敢于在黑暗中点亮一盏灯,敢于在对立中寻找共通的人性。

他摸了摸怀中那枚被汗水浸透的狼头令牌,忽然用力一掷,将它扔进了秦淮河。令牌落水,只泛起一圈微小的涟漪,便消失在浑浊的河水中。

从此,世上再无密探“孤狼”,只有尚书省的小吏李牧。

他整理了一下衣襟,迎着朝阳,大步走向尚书省。那里有堆积如山的军报等着他处理,有新的人生等着他开启。

远处,玄武湖的波光粼粼,同泰寺的钟声悠扬,建康城在晨雾中舒展身躯,仿佛从未经历过昨夜的惊心动魄。

而属于李牧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在这片他既爱又恨的土地上,他将以一个全新的身份,继续在这乱世的棋局中,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风从河面吹来,带着水汽的清新,也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梨花香,仿佛在诉说着那个关于血脉、抉择与救赎的夜晚。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