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桐方合上泛黄的笔记本时,电脑屏幕右下角的时间显示凌晨三点。他揉着酸涩的眼睛,窗外的月光像奶奶熬的麦芽糖,浓稠地淌过书桌,将笔记本扉页的"桐桐收"三个字浸得发亮。这篇题为《奶奶是这样的人》的作文,此刻正安静地躺在番茄小说后台审核队列里,等待着成为他网文创作生涯的转折点。
突然,桌面的《西游记》插画集无风自动,金光乍现间,头戴凤翅紫金冠的身影踩着筋斗云破窗而入。李桐方吓得跌坐在地,望着那根抵住下巴的如意金箍棒,结结巴巴道:"大圣,您...您不是在取经路上吗?"
孙悟空挑眉收了金箍棒,猴毛随月光泛着银光:"俺老孙掐指一算,见你小子对着篇作文长吁短叹,莫不是被妖怪困住了?"他抓起笔记本随意翻看,突然愣住——泛黄的纸页间,糖霜的甜香混着油墨气息扑面而来。
1998年的夏夜,七岁的李桐方蜷缩在凉席上数星星。厨房方向传来窸窸窣窣的响动,他踮着脚扒在门框偷看,月光透过糊着报纸的窗户,将奶奶的影子拉得老长。
"奶奶!"李桐方扑进那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灶台上的铁锅冒着热气,奶奶布满裂口的手正捏着面团,指尖沾着细碎的糖霜。"乖孙醒啦?"奶奶笑着刮了下他的鼻尖,面团在掌心翻飞,转眼变成只胖乎乎的玉兔。
那是李桐方第一次吃到月光糖霜。奶奶把白糖倒进铁锅,撒一把灶膛里的草木灰,小火慢熬。融化的糖汁在月光下泛起珍珠光泽,裹着炸得金黄的面团,咬一口,酥脆里裹着绵密的甜。
后来他才知道,那些白糖是奶奶走了三里路,用攒了三个月的鸡蛋换来的。
小学五年级的雨季,李桐方攥着不及格的数学试卷站在校门口。雨滴顺着伞骨汇成小溪,他数着水坑里的涟漪,首到一双绣着并蒂莲的布鞋停在面前。
"又贪玩了?"奶奶接过书包,油纸包的桂花糕还带着体温。李桐方盯着奶奶鬓角的白发,突然发现那双纳鞋底的手又添了新茧。
那天晚上,奶奶在煤油灯下翻开错题本。火苗忽明忽暗,她用烧火棍当教鞭,把鸡兔同笼的问题编成顺口溜:"兔子耳朵竖起来,鸡儿扑棱翅膀歪,数数脑袋和脚丫,答案藏在灶台柴。"
李桐方趴在饭桌上写作业,闻着窗外飘来的槐花香。奶奶坐在门槛上补他的球鞋,银针在月光下穿梭,鞋底的千层布叠着千层的爱。
2010年冬,医院消毒水的气味刺得人眼眶发酸。李桐方攥着缴费单在走廊来回踱步,玻璃窗外的雪花簌簌落在奶奶种的腊梅枝头。
推开病房门时,奶奶正把保温桶往床底塞。"桐桐来啦?"她慌忙把橘子藏进枕头,却藏不住被病痛折磨得凹陷的脸颊。李桐方打开保温桶,冒着热气的粥里卧着整颗卤蛋——那是奶奶偷偷托隔壁床家属买的。
"等奶奶病好了,给你做最拿手的糖醋排骨。"奶奶用枯瘦的手抚摸他的手背,"就像你小时候,偷吃灶台上的糖霜,把脸糊成小花猫。"
那天夜里,李桐方在病房外的长椅上写作文。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里,他仿佛又看见奶奶在灶台边忙碌的身影,月光把糖霜镀成金色。
"原来如此!"孙悟空将笔记本重重拍在桌上,惊得台灯晃了晃,"你小子写的哪里是作文,分明是用凡人的笔,把世间至情炼成了金丹!"
李桐方不解地挠头。孙悟空踩着筋斗云绕着房间打转,猴尾扫落书架上的《网文写作指南》:"那些教人写爽文的套路,哪比得上你奶奶揉进糖霜里的真心?你且看——"
金箍棒指向虚空,浮现出一幅幅画面:都市白领深夜加班时,手机屏幕亮起《奶奶是这样的人》;留守儿童抱着旧课本,在作文里模仿描写月光糖霜;异国游子对着电脑流泪,想起故乡灶台边的身影。
"网文之道,不在炫技,而在共鸣。"孙悟空收起金箍棒,眼底闪过难得的温柔,"当年俺老孙大闹天宫,靠的是反抗的热血;如今你要在网文江湖立足,靠的该是这份浸透月光的真心。"
晨光刺破云层时,李桐方点击了发布键。番茄小说后台,《奶奶是这样的人》带着糖霜的甜香,缓缓沉入浩瀚书海。他望向窗外,仿佛看见奶奶站在云端,蓝布衫上沾满星光。
三个月后,《奶奶是这样的人》登上番茄小说热门榜榜首。评论区里,有人说想起了外婆的腌菜坛子,有人说梦见了爷爷编的竹蜻蜓。李桐方在作者感言里写道:"这篇故事的灵感,来自一根不会七十二变的擀面杖,和永远比月光更温柔的糖霜。"
某天深夜更新时,他又看见孙悟空蹲在窗台上啃桃子。"小子,"猴子指着屏幕上的催更留言挑眉,"该续写月光糖霜的故事了吧?"
李桐方笑着打开文档,键盘敲击声里,新的故事正裹着糖霜的甜,在月光下缓缓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