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重生到异界,迎娶女帝

第26章 陋巷中尝试...

加入书架
书名:
意外重生到异界,迎娶女帝
作者:
七曜盈财
本章字数:
5758
更新时间:
2025-07-08

细盐的奇迹,如同投入死水潭的石子,在清平巷陈家的小院里漾开了一圈小小的、充满生机的涟漪。柳氏捧着那罐雪白晶莹的细盐,如同捧着稀世珍宝,看了一遍又一遍,脸上的愁苦被一种难以置信的惊喜取代。陈书瑶则像只快乐的小鸟,逢人就想显摆哥哥的“仙术”,被柳氏红着脸拽回来好几次。

“云儿,这…这盐,真能卖?”柳氏压低声音,语气里充满了期待与忐忑。作为操持一家生计的主妇,她比谁都清楚盐的价值。罐子里这雪白细腻的东西,看着就比官盐铺子里那些灰疙瘩金贵百倍,要是真能换钱…

“能卖,而且能卖个好价钱。”陈书云语气笃定。他心中早己盘算过无数次:官盐价高质劣,动辄几十文一斤;私盐便宜些,也要十几二十文,但品质没保障;他这提纯的细盐,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主要是柴火和人力),品质却远超两者。定价在官盐与私盐精品之间,比如二十五文一斤,绝对有巨大的利润空间和市场!

“可是…”柳氏仍有顾虑,下意识地看了看院墙方向,仿佛能穿透墙壁看到周家那深宅大院,“周家那边…还有那疤脸刘,他们要是知道…”

“娘,放心。”陈书云眼中闪过一丝冷意,“我们不张扬,小范围试试水。找信得过的人,悄悄的卖。”他脑海中瞬间闪过几个名字,最终锁定一人——巷口卖炊饼的老王头。老王头是个鳏夫,早年受过秦先生接济,识字不多却忠厚本分,更重要的是,他走街串巷卖炊饼,接触的都是码头力夫、小店主这些底层,消息灵通又不起眼。

事不宜迟。陈书云用油纸包了几两细盐,带着李慕白,顶着寒风找到了正在巷口支摊的老王头。摊子简陋,冷风吹得老王头缩着脖子,生意寥寥。

“王伯。”陈书云上前,将油纸包递过去。

老王头看到陈书云,连忙搓着手站起来,脸上带着悲悯:“小陈相公,节哀啊…先生他…唉!”他接过油纸包,入手微沉,疑惑道:“这是?”

“您先尝尝。”陈书云示意。

老王头狐疑地解开油纸,看到里面雪白的粉末,更是茫然。用手指沾了点放进嘴里,瞬间,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老脸如同被施了定身法,眼睛瞪得滚圆,难以置信地看着手指,又猛地沾了一大点塞进嘴里,细细咂摸。

“这…这是盐?!老天爷!这盐…”老王头激动得语无伦次,“咋这么白?这么细?一点苦味都没有!还…还带着点鲜甜?这是仙盐吧?”

“王伯,这是我用粗盐提纯出来的细盐。”陈书云言简意赅,“想托您帮个忙。您卖炊饼时,如果有人想买盐,或者抱怨官盐太贵太苦,私盐太脏,您就把这细盐混在普通盐里,加点价卖给他们。就说…是托南边亲戚弄来的好盐,量少,价高点,但保证干净好吃。”

他详细说了操作:老王头自己用的普通粗盐照旧,遇到识货或抱怨的顾客,就悄悄从怀里掏出这小包细盐,用特制的小竹勺舀一点混进人家的盐罐里,按二十五文一斤算。这样既不会暴露细盐来源,又能精准找到潜在客户。

“这…这能行?”老王头看着手里白花花的细盐,又惊又喜又怕,“这盐看着就金贵,二十五文…有人买吗?要是被官差或者…”他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疤脸刘手下的凶悍他是见过的。

“您先试试。”陈书云塞给他一小块碎银子,“这是定金。卖出去的钱,您留三成当辛苦钱。卖不出去,盐算我的。记住,只卖给真正需要、信得过的人,悄悄的。”

看着手里的银子和那包“仙盐”,再想想秦先生昔日的恩情和小陈案首如今的困境,老王头一咬牙,把胸脯拍得砰砰响:“成!小陈相公信得过我老王,这事我干了!保证给您办得妥妥帖帖!”

几天后,效果初显。

“王伯!再来俩炊饼!哎,对了,你上次掺给我的那点‘南边盐’还有没?真他娘的好!炒菜香,还不齁!再给我掺半斤!”一个刚下工的码头力夫,抹着汗,把铜钱拍在老王的摊子上,嗓门洪亮。

“老王头,你那盐…真不错。比官盐铺子的强百倍!给我也来点,还是老规矩,混着来,别让人瞧见。”一个开小面馆的老板娘,趁着清晨人少,挎着篮子低声对老王头说,眼神里带着心照不宣的满意。

“嘿!老王,你这‘私货’可以啊!疤脸刘手下那些红眼狗卖的玩意儿跟你这比,就是泥巴!贵是贵点,值!再来点!”

老王头的炊饼摊,成了“陈氏细盐”的第一个秘密分销点。他谨记陈书云的叮嘱,只做熟客,小心谨慎。那雪白纯净的味道和远超官盐的品质,如同带着魔力,迅速在底层劳苦大众中口耳相传。虽然量极小,只在老王头的炊饼摊子“搭售”,但口碑如同星火,悄然蔓延。利润更是可观,二十五文一斤的细盐,成本几乎为零,老王头拿三成,剩下的钱如同涓涓细流,开始流入陈家那干涸己久的钱罐。

陈书云并未停下脚步。他在书斋角落辟出一块地方,搭建了更稳定的“生产线”。一口大陶缸用于溶解过滤,几层铺着棉布和木炭粉的简易过滤架,两口专门熬煮的大铁锅。柳氏和陈书瑶成了他的第一批“工人”,负责粗盐溶解和最后的熬煮结晶。当第一锅完全由自家独立完成的细盐成功出锅,雪白的结晶在阳光下闪烁着的光泽时,柳氏捧着盐罐,泪光闪烁,喃喃道:“先生…先生在天有灵,保佑云儿…”

陈书云则拿着一个小本子和一截炭笔,眉头紧锁地计算着:“粗盐十斤,成本三十文…柴火…人工…滤材损耗…出细盐约七斤半…售价二十五文一斤…毛利…”他算得认真,小脸绷紧。

李慕白好奇地凑过来,看着本子上那些歪歪扭扭、带着炭灰的数字和奇怪的符号(阿拉伯数字),一头雾水:“书云师弟,你这画的是什么符?天书吗?”

陈书云头也不抬:“这叫‘数字’,记账快。你看,这一锅毛利就是…”他指着本子解释了一通。

李慕白听得云里雾里,只觉得那些弯弯绕绕的符号看得眼晕,由衷感叹:“师弟,你这脑子…真是神仙给的!不光会读书,会打架(他见过陈书云练功),连这账房先生的本事都无师自通了!难怪秦先生总说你是文曲星下凡…呃…”他猛地意识到失言,提到了逝者,赶紧闭嘴,讪讪地拿起一旁的算盘,“我还是用这个吧,踏实。”他笨拙地拨拉着算珠,嘴里念念有词:“二十五文一斤…七斤半…该是一百八十七文半…老王头分三成是…五十六文…二五?不对不对…”算珠被他拨得噼啪乱响,越急越乱。

看着李慕白抓耳挠腮、算盘珠子都快拨飞了的窘态,一旁帮忙收盐的陈书瑶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银铃般的笑声冲淡了作坊里盐尘的咸涩气息。陈书云紧绷的小脸也难得地露出一丝笑意,摇摇头,拿过算盘,手指翻飞,几下就拨出了清晰准确的数字。

“师兄,术业有专攻。打架记账这粗活,还是我来吧。您这双手,还是留着捧圣贤书,将来金榜题名写锦绣文章。”陈书云难得开了句玩笑,将算好的铜钱分成两份,一份推给李慕白,“这是账上该留的本金。”另一份则递给柳氏,“娘,这些您收好,给家里添点吃用,给书瑶买块花布。”

柳氏接过那沉甸甸的一串铜钱,感受着那真实的、带着盐味的温度,连日来的阴霾仿佛被这实实在在的希望驱散了些许。她看着儿子沉静而充满力量的侧脸,又看看簸箕里那堆如同碎银般的细盐,第一次清晰地感觉到,儿子用他那双握笔也握刀的手,为这个风雨飘摇的家,真正撑开了一片小小的、但充满生机的天空。

陋巷深处,烟火人间。一锅锅雪白的细盐,如同无声的宣言,宣告着少年以智慧与行动,正式踏入了那十倍耕织的惊世利薮。这煮海之术,点燃的不仅是灶膛里的火,更是燎原的星火。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