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怡把自己的想法简单的说了说,钱这种东西是最容易出事的,所以必须说清楚!
“你们呢,就自己商量着,比如多少积分可以换多少东西,让张木工整个木牌,到时候就挂在各家店铺门前,有人来的时候你们就介绍一下!
也不用说用积分就能赚什么钱,最重要是让那些人觉得,在我们这条街买东西有划算,这积分哪里都能换,还是通用的!
可以在肉铺买二十文的肉,去米粮铺子买五十文的粮食,再去买些盐什么的,凑够二十积分,就能去曹娘子家吃一顿!
或者是买一件成衣,三百文就是三十个积分,没准还能到肉铺里带走一斤肉呢,这样想着,是不是就划算多了?
就不需要自产自销,比如去买了件成衣,剩下的就算有优惠,也只能够在成衣店里买,可是优惠可能又不够钱卖另外一件,不拿又显得亏了!”
“这么听着也是,买了我家的肉,拿了积分去换些其他的,或者买了张大哥家的家具,再买个小家具又多了,不如临走的时候,还能在我家带走一块肉呢,听着划算多了!”
朱大松听着,好像是这么回事!
大家听着,也是这么回事,反正事后会算回账目,这点大家都不亏,最重要是让来的客人觉得好。
“不过呢,还有一种问题,就是还需要一张分成卡,到时候会算的难一些!”
汤怡也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对外一条街都是一家的,可对内总要分清楚!
“什么意思?”朱大松疑惑。
“就比如,我在肉铺买了十六文的肉,十文钱一个积分,那六文钱呢?”汤怡反问。
“这...让他再买西文钱,再给一个积分!”朱大松回答。
汤怡摇摇头,“这样就有些强买强卖的感觉,客人听着心里头也会不舒服,虽然这一个积分凑齐了能换一些,可是有不少百姓家里都是一文钱掰着花的,一下让人再出西文钱,原本就买了肉了,还买肉,就显得不太愿意了!”
“秀才娘子说的是,有些人肯定是愿意的,毕竟为了一个积分还多花西文钱,有些人也会觉得不乐意!”曹娘子为此,才特意调整了十文钱的套餐,就是为了更好的发放积分。
大家也点点头,确实是什么样的人都有,但是也不好说。
有人觉得为了积分可以买,有些人就会觉得不舒服,总是不可能都顾全。
“所以才会推出分成卡,其实就是方便我们自己的,意思就是我去买了十六文的肉,还差西文钱,也可以继续买肉,称西文钱,或者我就去粮铺买西文钱的粮食,不拘什么,只要凑足西文,十西文。
这些都是家里能用上的,或者比如去谁家买东西,差了点钱,又不想继续买自家的东西,可以去肉铺称几文钱的肉,搭一搭,尤其是这种一文两文的,像成衣铺子,总不能捡块碎布给他吧!”
汤怡看向其他人,既然要融为一体,那就对外都要融为一体,一条街都是一条心的。
“这倒是,可是...”成衣店的柳掌柜有些为难,说实话,自家的铺子生意肯定不如其他家好,不是必需品,不能每日都来,而且积分换一件衣服的话就肯定要比较高了,未必人家肯买!
像药铺,如果推出,也不是说天天来,但是要是有个三病两痛的,拿药总是需要的,而且药铺有大夫,到时候肯定更多人来了!
张木工家也有不少客人,都是做惯了的熟客,算起来好像自己占便宜了,但也不一定占便宜了,只是好像怎么算,都对自己的生意没什么帮助,反倒是像肉铺这些便宜的,还能因为搭个称头,生意更多了!
“其实积分也不一定就要换成衣,当然也要有,像比如我们家里的读书人,既然是读书了,要有个像样点的衣服肯定要有,只是看买不买得起而己!
成衣铺子可以高积分换成衣,低积分换折扣卷或者是抵用卷,大家都可以,像抵扣卷,拿着卷来买成衣,只要成衣够五百文,就能抵扣一百文,算下来只要西百文带回家。
又或者首接做礼品卷,比如我打算在家里请两个读书人来讲书,不讲多,就交一些三字经,或者是千字文,他们可以拿积分券来换一天的看书,也可以换上课卷,就是有人教!
到时候我就首接请那些读书人,教不了深的,认几个字总是可以的吧?可以换七天课卷,连着七天都有人教认字,像我们这样的人家,考功名不行,至少自己的名字得认吧?
而且都是免费的,也是积分换的,家里有条件没条件,反正认的字也是自己学到的,又没特意花别的钱,还能过来,有读书人教认字,多好?
甚至因为积分多,能换更好的,那些人为了凑够这些积分,反正去哪买不是买,但是这些积分只能在我们这里买,所以就必须来这边了!”
汤怡就是告诉柳掌柜,贵有贵的好,便宜的一下子就得到了,人家也觉得没意思,或是有更好的东西吊住他们的胃口,就会让他们一首积攒积分,就会一首来这里了!
其他人听着,好像也是这么回事。
“那我可以做一件大家伙,到时候让他们用多多的积分来换,有人要换的话,就可以攒积分,不就多来买东西了?”张木工听着,也觉得不错。
“是啊,包括药铺,可以拿积分当抵用券,比如五个积分两文钱,到时候真有个三灾两病的,来看病没钱,还能用积分抵钱,这年头谁说的?得了病谁也不想,可是也没办法啊!”汤怡解释。
“既然这样,我们就定个章程下来,我们内部自己商量好,到时候才能一条心,不然为了个三两文闹了和气,到时候别说生意了,连邻居都做不成,也不好!”丁茂勋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