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碎玉轩冷得像冰窖,余莺儿蜷缩在浣衣局角落,冻僵的手指还攥着最后一块粗皂。她恍惚记得自己本是个戏曲演员,在后台补妆时突然眼前一黑,再睁眼就成了甄嬛传里那个活不过三集的炮灰 —— 余莺儿。
寒风卷着细雪扑在脸上,余莺儿猛地打了个寒颤。她望着不远处宫墙上方露出的半轮残月,心跳突然加快。原著里,今晚就是甄嬛倚梅园中许愿,用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引得皇上倾心的日子。而此刻的她,正被困在这冰冷的浣衣局,连见皇上一面的机会都没有。
“余氏,愣着干什么?还不赶紧把这些衣服洗了!” 管事姑姑的呵斥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余莺儿咬了咬牙,将满盆冰凉的水泼向衣物。刺骨的寒意从指尖传来,却让她愈发清醒。既然穿越成了余莺儿,就绝不能重蹈原著覆辙,她要活下去,还要活得风生水起。
突然,一阵悠扬的笛声随风飘来。余莺儿浑身一震,这笛声正是皇上最爱的《长相思》!她猛地站起身,顾不上满手的冻疮,顺着笛声的方向跑去。穿过几道回廊,绕过一片梅林,她终于看到了那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 —— 玄凌,那个掌握着所有人命运的大清皇帝。
玄凌背对着她,月光洒在他明黄龙袍上,镀上一层清冷的光晕。余莺儿深吸一口气,想起原著中甄嬛用梅花许愿的情节,目光扫过身旁盛开的梅林,心中一动。她轻轻折下一枝红梅,藏在袖中,然后故意放轻脚步,装作不经意间靠近。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余莺儿压低声音,学着甄嬛的语气,幽幽叹道。声音里带着三分惆怅,七分哀怨,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动人。
玄凌的笛声戛然而止。他缓缓转过身,目光落在余莺儿手中的红梅上,眼中闪过一丝惊讶。“谁在那里?”
余莺儿深吸一口气,盈盈福身:“奴婢余莺儿,给皇上请安。方才路过此处,见梅花开得正好,一时有感而发,惊扰了皇上,还请皇上恕罪。”
玄凌上下打量着她,眼前的宫女虽穿着粗布衣裳,却生得眉眼清秀,尤其是那双眼睛,含着盈盈秋水,竟比这寒夜中的梅花还要动人几分。“你方才说什么?再说一遍。”
余莺儿心中一喜,知道自己赌对了。她抬起头,目光与玄凌对视,轻声道:“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奴婢见这梅花在寒风中独自绽放,忍不住替它惋惜,若能有人懂得它的心意,护它周全,该有多好。”
玄凌沉默片刻,忽然轻笑出声:“有意思。你既懂得怜香惜玉,可知朕方才吹的是什么曲子?”
“是《长相思》。” 余莺儿毫不犹豫地回答,“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这曲子缠绵悱恻,道尽了相思之苦。”
玄凌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想不到一个小小宫女,竟也懂得这些。你且说说,这‘逆风如解意’,解的是什么意?”
余莺儿心中快速思索,原著中甄嬛用这句话表达了自己渴望被理解、被珍惜的心愿,可她现在只是个宫女,若照搬原话,难免显得矫情。“回皇上,奴婢以为,这解的是世间万物渴望被善待的心意。就像这梅花,哪怕寒风凛冽,也要努力绽放,若能遇到懂得欣赏它的人,便是它最大的心愿。”
玄凌饶有兴致地看着她:“你倒是个妙人。明日起,就到碎玉轩伺候吧。”
余莺儿心中狂喜,却仍保持着恭敬的神色:“谢皇上恩典。”
第二日清晨,余莺儿换上崭新的宫女服饰,跟着太监来到碎玉轩。一路上,她不断思索着接下来的计划。原著中,余莺儿因为冒充甄嬛得宠,最终落得凄惨下场。她绝不能重蹈覆辙,要想办法在不暴露身份的前提下,牢牢抓住皇上的心。
“余姑娘,到了。” 太监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余莺儿抬头望去,碎玉轩的匾额在阳光下泛着微光,院内红梅盛开,暗香浮动。她深吸一口气,迈着轻盈的步伐走了进去。
刚进院子,就见一位容貌清丽的女子正在赏花。余莺儿心中一紧,这便是甄嬛了。只见甄嬛穿着一身淡粉色旗装,眉眼间透着温婉,举手投足间尽显大家闺秀的风范。
“参见莞常在。” 余莺儿福了福身,声音清脆悦耳。
甄嬛转过身,见是个陌生宫女,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你是?”
“奴婢余莺儿,奉皇上旨意,前来碎玉轩伺候常在。”
甄嬛微微颔首:“原来是皇上安排的,起来吧。以后大家都是自己人,不必这般客气。”
余莺儿心中暗喜,甄嬛果然如原著中一般善良大度。只要能留在她身边,就有更多机会接近皇上。
接下来的日子里,余莺儿尽心伺候甄嬛,将她的喜好摸得一清二楚。她知道甄嬛喜欢诗书,便时常在她面前背诵诗词;知道她爱花,便精心照料碎玉轩的花草。渐渐地,甄嬛对她愈发信任,时常与她谈心。
一日午后,甄嬛正在窗边看书,余莺儿端着茶进来:“常在,这是新泡的碧螺春,您尝尝。”
甄嬛接过茶盏,轻抿一口:“味道不错。莺儿,你说皇上他……” 话未说完,便红了脸。
余莺儿心中了然,笑着说:“皇上对常在这般宠爱,自然是真心的。奴婢昨日听小允子说,皇上特意吩咐御膳房,要给常在做江南的点心呢。”
甄嬛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皇上待我确实极好。只是这后宫……” 她叹了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忧虑。
余莺儿心中一动,低声道:“常在放心,奴婢定会护着您。不过,这后宫中人心复杂,有些事还是要早做准备。”
甄嬛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你说得对。只是我初入宫廷,实在不知该如何应对。”
余莺儿见时机成熟,便说:“奴婢听闻皇后娘娘贤德,常在不如多去请安,与皇后娘娘亲近些。还有华妃娘娘,虽然性子泼辣,但皇上对她宠爱有加,常在也不可得罪了她。”
甄嬛感激地看着她:“多亏有你提醒。明日我便去给皇后娘娘请安。”
余莺儿心中暗自得意,她这是在不动声色地引导甄嬛,让她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只要甄嬛得宠,她就有更多机会在皇上面前露脸。
半月后的一个夜晚,皇上突然驾临碎玉轩。余莺儿远远望见那明黄的身影,心跳陡然加快。她躲在角落里,看着甄嬛含羞带怯地迎接皇上,心中既羡慕又不甘。
“嬛嬛,朕听说你近日身子不适?” 玄凌关切地问道。
甄嬛微微福身:“多谢皇上挂念,臣妾己经好多了。”
玄凌拉着她的手,一同坐在榻上:“那就好。朕命人给你送了些补品,你要好好调养身子。”
余莺儿在一旁伺候着,目光不时偷偷看向玄凌。她注意到皇上看甄嬛的眼神中满是爱意,心中暗暗嫉妒。她告诉自己,不能再等了,必须找机会让皇上注意到自己。
夜深了,玄凌留宿在碎玉轩。余莺儿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她想起原著中余莺儿用《惊鸿舞》得宠的情节,心中有了主意。她自幼学习戏曲,唱跳俱佳,若是能在皇上面前表演一番,说不定能打动皇上。
第二日一早,余莺儿便来到浣衣局,找到从前的姐妹。“小夏子,你可还记得我学过的那支舞?”
小夏子惊讶地看着她:“当然记得,你那舞跳得可好了。怎么突然问起这个?”
余莺儿压低声音:“我想在皇上面前表演,你帮我准备些合适的衣裳。”
小夏子瞪大了眼睛:“你疯了!这可是僭越之罪!”
“放心,我自有分寸。只要能得到皇上青睐,一切都值得。” 余莺儿目光坚定。
在小夏子的帮助下,余莺儿悄悄准备了一套水绿色的舞衣。她每天趁着没人的时候,在偏僻的角落练习舞蹈。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反复琢磨,力求做到完美。
终于,机会来了。三日后,皇后在景仁宫设宴,邀请后宫众人。余莺儿得知皇上也会出席,心中既紧张又兴奋。她偷偷将舞衣藏在身上,跟着甄嬛一同前往景仁宫。
宴会上,众人饮酒作乐,气氛热闹非凡。酒过三巡,华妃突然开口:“听闻莞妹妹多才多艺,不如为大家表演一曲,助助兴?”
甄嬛面露为难之色:“臣妾哪有什么才艺,让姐姐见笑了。”
华妃冷笑一声:“莞妹妹何必谦虚,皇上可最欣赏有才情的女子了。”
就在这时,余莺儿突然站了出来:“回华妃娘娘,常在近日身子不适,恐怕难以表演。奴婢不才,愿为大家献舞一支,还望娘娘和各位小主赏脸。”
众人皆是一愣,华妃挑眉道:“你不过是个宫女,也敢在这宴会上献丑?”
余莺儿不卑不亢:“奴婢虽身份低微,但一心想为皇上和各位小主助兴。若能博大家一笑,奴婢就算出丑也心甘情愿。”
玄凌饶有兴致地看着她:“既然如此,你且试试。”
余莺儿福了福身,退到一旁换上舞衣。随着乐声响起,她翩然起舞。水绿色的裙摆如同一朵盛开的莲花,在她的舞动下轻盈翻飞。她的眼神时而温柔,时而妩媚,一颦一笑都勾人心魄。
一曲舞毕,全场鸦雀无声。片刻后,响起热烈的掌声。玄凌眼中闪过惊艳之色:“好!好一个惊鸿舞!余氏,你叫什么名字?”
“回皇上,奴婢叫余莺儿。” 余莺儿跪在地上,心中激动不己。
玄凌笑着说:“从今日起,你便留在朕身边伺候吧。”
余莺儿大喜过望,连连叩谢:“谢皇上恩典!”
就这样,余莺儿成功引起了皇上的注意。她知道,这只是开始,在这波谲云诡的后宫中,还有更多的挑战等着她。但她己经不再是那个任人欺凌的小宫女,她要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谋略,在这后宫中站稳脚跟,一步步实现自己的野心。
当晚,余莺儿被封为答应,赐居钟粹宫。她坐在崭新的寝殿中,看着铜镜中自己容光焕发的脸,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笑容。她暗暗发誓,一定要改写余莺儿的命运,成为这后宫中最耀眼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