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紫禁城的银杏叶染上灿烂的金黄,可养心殿内的气氛却凝重如铅。永琛将边关急报重重拍在龙案上,羊皮纸上 “北狄陈兵十万于雁门关外” 的字迹刺得人眼疼。安陵容隔着珠帘,看着儿子紧锁的眉头,心中己然猜到几分 —— 自她平衡外戚势力后,朝堂虽安稳,却没想到边境又起波澜。
“启禀皇上、太后,北狄派使者求见,说是要商讨边境通商事宜。” 太监尖细的嗓音在殿内回荡。永琛冷笑一声:“通商?十万大军压境,分明是来试探我大清虚实!”
安陵容轻咳一声,缓缓开口:“皇上息怒。既然北狄派使者前来,不妨先听听他们的说辞。若贸然开战,百姓又要生灵涂炭。只是这接待使者之事,需格外谨慎,既要展现我大清的威严,又不能落人口实。”
永琛点点头,心中的怒火稍稍平息:“皇额娘所言极是。传旨下去,明日在乾清宫接见北狄使者。”
第二日,乾清宫内庄严肃穆。北狄使者阿古达身着兽皮战甲,昂首阔步而入,眼神中满是挑衅。他行过简单的礼节后,便开口道:“我北狄大汗听闻大清富饶,特命我前来商议通商之事。不过,我北狄勇士众多,牛羊马匹无数,可不能做吃亏的买卖。”
永琛沉下脸:“使者这是何意?我大清向来以礼待人,但若想借此敲诈,恐怕打错了算盘!”
阿古达却不以为意,哈哈笑道:“皇上何必动怒?我们北狄人向来首爽。听闻雁门关外的草场肥美,不如划归我北狄,作为通商的条件。如此,两国方能长久友好。”
此言一出,殿内群臣哗然。“大胆!” 一位老臣出列,怒目而视,“雁门关乃我大清疆土,岂容尔等觊觎!”
安陵容看着剑拔弩张的场面,轻轻摇了摇手中的团扇,示意众人安静。她缓缓说道:“使者远来辛苦,不如先在驿馆休息几日。这通商之事,容我们再商议。” 说罢,不等阿古达回应,便示意太监送客。
待使者离去,永琛气得满脸通红:“皇额娘,北狄如此嚣张,分明是欺我大清无人!儿臣请求出兵,定要将他们打得屁滚尿流!”
安陵容却摇摇头:“琛儿,打仗并非儿戏。北狄陈兵十万,若贸然开战,胜负难料。且如今国内刚稳定,不宜大动干戈。我们需智取,先稳住北狄,再暗中部署。”
她叫来沈自山和陆明远,商议对策。沈自山抚着胡须道:“太后所言极是。臣以为,可先假意答应通商,拖延时间。同时,调集周边兵力,加强雁门关的防御。”
陆明远也点头道:“臣建议,派人去北狄内部打探消息,看看他们此次行动,是否有其他势力支持。”
安陵容采纳了他们的建议。一面让礼部与北狄使者周旋,签订了一份模糊的通商协议;一面秘密调遣五万精兵,前往雁门关。同时,卫临安排了几名太医,伪装成商人,潜入北狄,收集情报。
然而,北狄并未就此罢休。阿古达在京城西处宣扬,说大清软弱可欺,连小小的通商条件都不敢答应。这些言论传到民间,引起了百姓的不满,街头巷尾都在议论,要求朝廷出兵教训北狄。
永琛坐不住了,再次找到安陵容:“皇额娘,如今民心激愤,若再不有所行动,儿臣恐失了民心!”
安陵容看着儿子焦急的模样,心中也很无奈。她思索片刻,道:“既然如此,我们便给北狄一点颜色瞧瞧,但不是出兵,而是以威服人。”
她让永琛下旨,在京城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邀请北狄使者和各国使臣前来观礼。同时,让朝中最善辩的大臣撰写檄文,历数北狄的挑衅行为,昭告天下。
阅兵那日,京城校场人山人海。精锐的八旗士兵身着锃亮的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步伐整齐地走过。骑兵在场上纵横驰骋,箭如雨下,每一箭都精准地射中靶心;火炮齐鸣,震天动地,巨大的声响让大地都为之颤抖。
阿古达站在观礼台上,脸色越来越难看。他没想到,大清竟有如此强大的军队。而那些檄文,也在民间和各国之间广泛传播,北狄瞬间成了众矢之的。
与此同时,潜入北狄的太医传回消息:北狄此次行动,是因为内部遭遇了严重的饥荒,为了转移矛盾,大汗才决定向大清施压。而且,北狄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几个部落对大汗的决定并不赞同。
安陵容得知消息后,心中有了主意。她让永琛写了一封书信,派人送给北狄大汗。信中言辞恳切,既表明了大清捍卫领土的决心,又提出愿意提供粮食援助,但前提是北狄必须退兵,归还边境被侵占的土地。
北狄大汗收到信后,陷入了两难。一方面,他不愿放弃这次机会;另一方面,他也深知大清的强大,若真的开战,北狄未必能讨到好处。而且,国内的饥荒问题急需解决。
就在北狄犹豫不决时,安陵容又命人在边境放出消息,说大清的援军正在源源不断地赶来。同时,她还暗中联络了北狄内部反对大汗的部落,给予他们一些好处,让他们在内部制造混乱。
在多重压力下,北狄大汗终于妥协。他下令退兵,还派使者前来谢罪,表示愿意与大清重新签订和平协议,不再提领土要求。
永琛得知消息后,大喜过望:“皇额娘,您这一招恩威并施,实在是高!既避免了战争,又维护了大清的尊严。”
安陵容微笑着说:“琛儿,治国之道,不在于穷兵黩武,而在于审时度势。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此次北狄之事,虽暂时解决,但我们仍需加强边境防御,以防他们再次挑衅。”
此后,安陵容和永琛着手加强边境建设。他们在边境修建了坚固的城池,训练了大量的边防军;还与周边国家加强了贸易往来,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在安陵容的努力下,大清的国威远扬,周边国家纷纷前来朝贡。而北狄经过此次事件,也收敛了许多,再也不敢轻易挑衅大清。然而,安陵容知道,这天下并不太平,未来还会有无数的挑战等着她和儿子。她将继续守护着大清的江山,以智慧和谋略,应对一切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