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很快就传回了大明,朱标看着朱元璋的密信,确定了倭国真有那个银矿,朱标不由得露出了笑容。
这个银矿存在,就能解决很多事情了,朝廷的手中会宽裕很多。
已经宣布了永不加赋,现在也可以准备摊丁入亩了,大明的人口就会开始快速增长。
有钱有钱,可以做的事情就更多了。
其次,朱标也可以确定,白桦并没有骗他,说的事情都是真的。
包括大明的未来,还有华夏文明的未来,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朱标也能感觉到身上的责任。
他现在要保证的并不是大明的未来,还有整个文明的未来。
朱标不想做天子,想做人皇,想要改变一切。
“传出去,大明海军大捷,已斩倭国天皇,毁掉倭国传国神器,完全拿下倭国指日可待。”
当天,一周一次的大明官报加印,把这次战争的捷报昭告天下。
随着大明官报的发行,这次史无前例的大捷,让整个大明都激动了起来。
因为在大明官报中,朱标没有犹豫,宣布了大明发现的银矿,这巨大的恐怖的,足以大明开采数百年的银矿。
朱标没有选择隐瞒,而是把这件事昭告天下,是为了大明的货币和经济。
这个银矿的存在,可以让大明的百姓重振信心,等大明发行新的货币之后,百姓的信心也是很重要的。
朱元璋的一系列政策,让现在百姓的民众并不信任大明的货币,朱标要推行新的货币,第一件事就是重振人们对朝廷的信任。
但是很多时候口说无凭,这个银矿就是最好的证明,可以让大明的百姓对新的货币更有信心。
其次就是现在大明已经掌控了朝鲜,控制了倭国的一部分,发行新的货币之后,对贸易的发展来说很重要。
大明想要富裕起来,必须要让百姓富起来才行。
而这次大捷和银矿,让朱标可以顺理成章的派更多的支援,再加大力度修建船只,鼓励商业发展,这些都是很有必要的。
大明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为了这次战争,六部难得的拧成了一股绳。
不过也没有人觉得这次战争会失败,因为朱元璋都跟着亲自去了,一个小小的倭国罢了,就算元朝在和倭国的战争上失败了,现在大明的朝堂上,对朱元璋还是很信任的。
朱元璋确实残暴,也喜欢玩九族消消乐,但是在对外战争上,朱元璋不管自已年龄这么大了,跟着大明的海军舰队御驾亲征,没有人会觉得这位洪武大帝不是倭国的对手。
现在的大捷,很好的证明了这件事。
任何时代都不缺脑子灵活的人,现在大明对商业的限制没有那么大了,一些消息灵通的人,已经在想着应该怎么做生意最挣钱了。
这次加印的大明官报上,不只是说了大明和倭国的战争,还有大明在朝鲜建设了一个都护府的事情,也在大明官报上,并且鼓励大明的商人前往朝鲜都护府行商。
看似平静的大明,实际上并不平静,朱标给周遭的小国写信,和他们要钱,让他们上供,现在也得到回信了。
大明的这些属国,一个个都是狼子野心,所有国家的信上都在哭穷,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愿意拿钱出来支援大明。
一群狼崽子,养不熟的。
这也让朱标确定了大明未来对这些人的态度,不只是要在朝鲜修都护府,在大明的海军陆军能辐射到的区域,有一个算一个,全部都要建都护府!
都护府,只不过是一个开始,只是为了站稳脚跟罢了。
现在的朱标心已经不在南京了,他恨不得现在就去洛阳,天天和白桦秉烛夜谈。
坐上了这个位置之后,朱标发现想要管理好一个国家真不是容易的事情,需要操心的事情太多太多了。
其实当皇帝并没有那么困难,大部分事情交给大臣们处理,只要保证好皇权的稳固,任用那些贤明的大臣,当一个皇帝也不会特别累。
但朱元璋为了收回手中的权力,废除了丞相制度,并且对于朝中的大事小事一把抓,所有的事情都要管一管。
朱元璋这个政务狂人有着充沛的精力,但是他的后世子孙可不全部都跟朱元璋一样那么有精力。
朱标每天处理这些事情,就感觉有些心累了。
他在登基之前想的可是要好好养生的,结果现在每天都忙得焦头烂额,心力交瘁。
朱标感觉自已再这样继续下去,这个皇位他也坐不了多久了。
怎么样才能省点心呢?朱标想不明白,他唯一能想到的就是把白桦叫到身边,帮他分忧解难。
凭什么他每天在这边累得要死,白桦却能在外面潇洒自在,每一天过着神仙一样的日子?
现在朱标每天累的连女色都不接触,反正也有几个孩子了,朱标现在也不想多生了。
跟朱元璋一样,整那么多孩子,只会给大明增添负担。
现在的大明宗室虽然人数不多,也已经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了。
朱元璋让所有的藩王全部进京,暂时把他们都留在了南京这边,等大明迁都之后,这边的皇宫会留给这些藩王。
当然也不是完全限制了这些繁忙们的自由,如果想出去的话也可以,但他们不再会和之前一样,在封地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
之前的藩王在封地就是土皇帝,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有好有坏,但是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这明显有些不太合适了。
想拥有权利当然可以,但是也要为大明做出足够的贡献才行。
就像是现在的朱樉一样,想要掌控倭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并且这个担子也挺重的。
随着大明的扩张,肯定会有很多的人才缺口,朱标现在最能相信的其实还是这群兄弟。
就算离开了大明,他们也流着同样的血,大明的文化和血脉仍然可以在外面传承下去,这就已经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