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统治阶级和既得利益者,朱元璋最想的事情其实并不是怎么改变现在的大明,而是怎么维护现有的统治。
世代帝王都是如此,王朝更迭,并没有什么创新,也没什么改革。
从这个角度来说,富有四海并不是一件好事。
但朱元璋又对白桦的知识和那些鬼神莫测的本领十分觊觎,他能感受到,白桦有很多知识可以解决现在的问题,甚至让大明发生很大的变化。
朱元璋自已也知道,他的治国能力是很有限的,甚至可以说不怎么样,否则的话也不会在如此勤政的情况下,还要执行高压政策了。
问题不是白桦要多少,不论白桦要什么,朱元璋都可以给,高官厚禄甚至是加官进爵,这都不重要。
最大的问题是白桦对皇权没有一点畏惧。
别看白桦一口一个陛下一口一个殿下的,但谁都能看出来,白桦对皇权没有一点畏惧。
朱标对白桦的态度也很奇怪,那并不是一个为君者应该有的态度。
没有君臣之别,这还不乱套了?
朱棣沉思了一下,他想去倭国吗?
在看明史之前,朱棣其实是想去的,但是看了明史之后,知道如果没有白桦救下朱标的话,未来当上皇帝的就是他。
此时朱棣也算是明白了,为什么朱元璋要说朱允炆不适合做这个皇帝了,他的所作所为确实不像是一个皇帝应该做的事情。
但朱棣在继位之后,同样进行了清洗,不少相关的人都被清洗了。
只有朱标继位才是最合适的,有朱标在朱棣也完全没有造反的想法。
知道了朱高炽那个小子,在当上皇帝之后没有多久就死了,朱棣也叹了口气,似乎是他逼的太。
虽然还没有登上那个位置,但朱棣能感觉到,他在上位之后,慢慢的也变得像是现在的朱元璋一样了。
那么去倭国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吗?朱棣不知道,倭国虽大,但也只是一个岛国罢了,比起华夏来说还是差了太远。
并且朱棣也能感觉到,朱标似乎并不想让他去倭国,而是对他有其他的安排,再结合一下白桦说的话,朱棣能感觉到,未来的大明肯定要有大动作。
朱棣的野心肯定不满足于只是一个小小的倭国,不当这个皇帝,能为大明开疆扩土,或许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听从父皇和皇兄的安排,但如果长期留守在岛国的话,还是让二哥去吧。”
朱元璋点头,让朱樉去也可以,他在西安的所作所为实在是天怒人怨,看到了明史中朱樉的最后结局,朱元璋也不想让他再去西安那边了。
还是让他去祸害倭国人吧,只要能保证白银供应,随便朱樉在那边干什么也没人管。
既然如此的话,那就要好好研究一下了,让朱标把具体的位置给要过来,再好好让匠人研究一下船只。
在明史上朱棣派郑和下西洋,可是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朱棣这小子都能做到,难道他能做不到吗?
对此朱元璋还是很不服气的,朱元璋自已对大海感觉到畏惧,他对海事一窍不通,更别提是航海还有跨海作战了。
比起在陆地上作战,海上实在是有太多不可控了,就连元朝都在进攻倭国的时候失败了,当时的元朝可不是朱元璋推翻的元末,而是在忽必烈控制下的元朝。
虽然两次都是因为怪风,才导致了失败,但这对士气的影响是巨大的,朱元璋不喜欢这种不确定的因素。
倭国对明朝很不尊重,但朱元璋还是把倭国列为了不征之国。
如果不是因为跨海作战没有任何经验,并且不知道石见银山的情况下,攻打倭国实在是没有什么利益,朱元璋早就对这个国家开战了。
现在有了石见银山这个不得不开战的理由,就算朱元璋已经决定了回去就退位,也要对倭国的事情做好规划才行。
既然朱棣未来都能让人下西洋,开海禁赚了不少钱,那现在肯定也能做到。
攻打一个小小的倭国罢了,如果还真能再遇到台风,那朱元璋也要捏着鼻子忍了,一直到拿下倭国为止。
那个产量巨大,能开采几百年的银矿,说什么都要拿在手里,最好能变成皇帝的钱袋子,这样以后朱标想要做什么 事情,就能更得心应手了。
朱元璋自已则是已经在考虑退休之后的事情了,他可不想当李渊,就算是退位了,也要一定程度的参与朝政,并且还想要好好休息一下。
眼前的这个道观,朱元璋感觉很不错,以前就是当和尚出身的,也不讲究这么多。
有钱之后,迁都也肯定会顺利的。
另一边的白桦和朱标又聊了不少,主要还是一些和倭国有关的事情,知道了未来的倭国居然敢入侵华夏,并且还造成了大量的杀戮,朱标的表情也严肃了起来。
“对待倭国,不需要有任何的仁慈,除了石见银山之外,还有佐渡金山,等一些金银矿脉这些我都给你标注在地图上了。”
倭国此地虽小,也确实是有一些运势的,也很喜欢赌国运,可惜人间正道是沧桑,运势和天意很明显并不站在倭国这边。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确实不需要太仁慈,这倭国本就是来自徐福带走的童男童女,倭寇还屡屡作乱,实在是可恶。”
“并且倭国还杀了我们的使臣,甚至还写信威胁了父皇,实在是可恶。”
“为了这些金银矿脉,确实需要好好想点办法。”
朱标对倭国没有什么好感,单单就是纵容那些倭寇不断的来到大明劫掠,倭国就已经有取死之道了,如果不是大海保护了倭国,元朝时期就应该被横扫了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