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又有一位老师举手发言:“易老师、谭老师,我觉得咱们还可以举办一些西合院文化竞赛活动,像西合院知识问答、传统技艺比拼之类的。这样既能激发学员们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增加教育基地的活力和吸引力。”
易鑫眼睛一亮,说道:“这个提议太棒了!通过竞赛可以让学员们更深入地钻研西合院文化,同时也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谭侨,你觉得竞赛活动的具体形式该怎么设定呢?”
谭侨思考片刻后说:“嗯,知识问答可以设置个人赛和团体赛,涵盖西合院的历史、建筑、文化习俗等各个方面的知识。传统技艺比拼就针对木工、刺绣、剪纸这些和西合院文化紧密相关的技艺来开展。咱们还得设置一些有吸引力的奖品,激励大家积极参与。”
一位年轻老师接着说:“那咱们可以和文化街区的商户合作,让他们提供一些具有西合院特色的商品作为奖品,这样既能丰富奖品种类,也能促进商户和教育基地的合作。”
易鑫点头赞同:“这主意不错,和商户合作还能让他们更深入地参与到西合院文化的推广中来。大家还有别的想法吗?”
一位后勤工作人员站起来说:“易老师,我觉得教育基地的环境卫生也得再加强一下。现在人多了,垃圾也多了,要是卫生搞不好,影响教育基地的形象。”
谭侨回应道:“确实,卫生问题不容忽视。咱们可以增加一些垃圾桶的投放,合理规划摆放位置,方便大家扔垃圾。另外,安排专人定时打扫,保持教育基地的整洁。”
易鑫补充说:“同时,也可以对学员和参观者进行环保宣传,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让大家共同维护教育基地的环境。”
这时,负责教学评估的老师发言:“易老师、谭老师,我发现最近教学评估过程中,部分老师对评估标准的理解有些偏差,导致评估结果不太准确。咱们是不是得再组织一次培训,让大家统一一下认识?”
易鑫严肃地说:“这确实是个关键问题,教学评估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升。谭侨,你安排个时间,专门针对教学评估标准给老师们再做一次详细培训,确保大家都能准确把握。”
谭侨点头:“好的,易鑫。我会尽快安排,争取让教学评估工作更加科学、公正。”
又有老师说道:“易老师,现在学员数量增多,不同班级学员的基础和进度差异也比较大,我觉得可以建立一个学习互助小组,让基础好的学员帮助基础薄弱的同学,共同进步。”
易鑫微笑着说:“这个想法很好,这样不仅能促进学员之间的交流和团结,还能提高整体的学习效果。谭侨,咱们可以让各班班主任负责组织,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合理分组。”
谭侨回应:“没问题,让老师们先统计一下学员的情况,尽快把互助小组建立起来。”
一位学员代表也鼓起勇气站起来说:“易老师、谭老师,我们觉得教育基地可以多组织一些户外活动,比如带我们去参观一些保存完好的老西合院,实地感受西合院文化,这样比在教室里学习更首观。”
易鑫笑着说:“这建议很实在,实地参观能让你们对西合院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谭侨,咱们和相关部门沟通一下,看看能不能联系一些合适的老西合院作为参观学习点,定期组织学员去参观。”
谭侨点头:“行,我这就去办。参观活动的安全保障工作也得提前做好规划。”
这时,一位文化街区的商户代表发言:“易鑫、谭侨,我们商户希望教育基地能定期给我们反馈学员对文化街区商品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我们可以根据学员的需求,调整商品种类和设计,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易鑫说道:“这是个双赢的提议。我们可以安排专门的人员收集学员的反馈,定期和商户沟通交流。同时,也希望商户们能继续支持教育基地的发展,比如为学员提供实践机会之类的。”
商户代表连忙说:“那肯定的,只要对西合院文化传承有帮助,我们一定全力支持。”
在大家热烈的讨论中,又一位老师站起来说:“易老师,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我们可以利用短视频平台,制作一些有趣的西合院文化短视频,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西合院文化,也能进一步扩大教育基地的影响力。”
谭侨眼睛一亮:“这个想法紧跟潮流啊!我们可以安排有相关经验的老师和学员组成短视频制作小组,制作一些介绍西合院建筑特色、传统技艺、文化故事之类的短视频。易鑫,你觉得呢?”
易鑫点头:“非常好,短视频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能很好地宣传西合院文化。不过要注意视频内容既要有趣味性,又要保证文化内涵的准确传达。”
接着,负责课程安排的老师发言:“易老师、谭老师,随着教育基地的发展,课程种类越来越多,课程时间安排上有时候会出现冲突。我建议建立一个科学的课程管理系统,方便老师们和学员查看课程安排,避免冲突。”
易鑫说道:“这确实是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谭侨,咱们找专业的技术人员开发一个课程管理系统,要操作简单、功能实用,确保能满足教育基地的课程管理需求。”
谭侨回应:“好的,我尽快联系相关人员,争取早日把系统开发出来投入使用。”
这时,一位居民代表站起来说:“易鑫、谭侨啊,教育基地发展得越来越好,我们居民也高兴。但有时候晚上教育基地举办活动,声音有点大,会影响到周边居民休息。能不能控制一下活动时间和音量?”
易鑫歉意地说:“实在不好意思,这是我们考虑不周。我们会制定明确的活动时间规定,晚上一定控制好音量,尽量不影响大家休息。谭侨,这件事你跟进一下,和教育基地的活动负责人沟通好。”
谭侨点头:“好的,我马上就去办,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
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中,西合院文化教育基地未来发展的诸多方向逐渐清晰。易鑫看着在场的众人,感慨地说:“大家提的这些想法和建议都非常好,西合院文化教育基地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和智慧。我们要把这些建议逐步落实,让教育基地不断完善,真正成为西合院文化传承的坚实阵地。”
谭侨也说道:“没错,虽然未来还会面临各种挑战,但只要我们像今天这样,群策群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让我们一起为西合院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加油努力!”
散会后,易鑫和谭侨又聚在一起,梳理着会上大家提出的各项建议。谭侨看着记录的满满几页纸,笑着说:“你看,这么多好点子,咱们教育基地的未来肯定会越来越好。但要把这些都落实,任务可不小啊。”
易鑫坚定地说:“再大的任务,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去做,总能完成。咱们先把各项任务细分一下,明确责任人,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
谭侨点头:“好,就这么办。从和企业对接、线上课程开发,到竞赛活动筹备、短视频制作,一项一项来。”
就在他们认真规划的时候,负责接待的小张又匆匆跑了进来,着急地说:“易老师、谭老师,刚才有个外地的文化考察团打电话过来,说他们提前行程,明天就想到教育基地参观交流,这可怎么办?”
易鑫和谭侨对视一眼,易鑫说道:“别慌,既然他们提前来了,我们就做好接待准备。小张,你先确认一下考察团的人数、行程安排和重点关注方向。谭侨,咱们通知相关老师,今晚加班准备一下交流材料,突出教育基地的特色和成果。”
谭侨立刻行动起来:“好,我这就去通知老师们。同时,让后勤部门准备好接待事宜,确保明天的参观交流顺利进行。”
小张点头:“好的,易老师,我这就去联系考察团。”
小张很快就回来向易鑫和谭侨汇报:“易老师、谭老师,考察团一共20人,来自南方一个城市,他们主要对咱们教育基地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以及与文化街区的融合发展比较感兴趣。预计明天上午十点到达。”
易鑫点点头,说道:“时间紧迫,咱们得高效安排。谭侨,你去跟负责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的老师沟通,准备好详细的资料和讲解内容,突出咱们的特色和优势。比如咱们根据不同学员基础分层教学,还有实践教学中注重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新结合这些亮点。”
谭侨一边记录一边说:“好的,我这就去。那文化街区融合发展这块呢?”
易鑫思考片刻:“我来联系文化街区的负责人和几位有代表性的商户,准备一些实际案例和数据,展示我们是如何相互促进发展的。另外,通知负责接待的人员,今晚再熟悉一遍接待流程和常见问题解答,确保明天接待工作万无一失。”
谭侨迅速去安排相关事宜,易鑫则拨通了文化街区负责人老陈的电话。
“喂,老陈啊,我是易鑫。刚刚接到通知,明天有个外地文化考察团要来,重点关注咱们教育基地和文化街区的融合发展情况。你这边能不能准备一些资料,比如文化街区因为教育基地带来了多少客流量增长,商户销售额的变化,还有一些合作活动的成果展示之类的。咱们晚上碰个头,汇总一下。”
老陈在电话那头爽快地回答:“没问题,易鑫。我这就去统计整理,晚上保证给你准备好。咱们教育基地和文化街区能有今天,可不能错过这个宣传的好机会。”
挂了电话,易鑫又联系了几位商户,同样交代了准备相关资料的事情。
晚上,易鑫、谭侨和相关老师、文化街区负责人以及商户代表们聚在一起,紧张地准备着第二天的交流材料。
负责课程设置的李老师说:“易老师,我们把课程设置的资料整理好了。从基础课程到进阶课程,再到特色实践课程,都做了详细说明,还准备了一些学员的优秀作品和反馈,应该能很好地展示我们课程的丰富性和有效性。”
负责实践教学的王老师接着说:“我这边把实践教学的流程、成果以及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都梳理了一遍。特别是我们和民间艺人合作教学,让学员亲身体验传统技艺这一块,很有特色,相信考察团会感兴趣。”
文化街区负责人老陈也说道:“易鑫,我们统计了近一年文化街区的数据,客流量增长了30%,不少商户销售额也有显著提升。而且我们还整理了一些和教育基地联合举办的活动照片和报道,能充分体现两者的融合发展。”
易鑫听后,满意地点点头:“大家准备得都很充分。不过,明天交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语言表达清晰简洁,突出重点。谭侨,你再跟接待人员确认一下明天的流程安排。”
谭侨应道:“好的,我刚和他们确认过了。明天上午九点半,接待人员在门口迎接考察团,先带领他们参观教育基地的教学区域,十点半到会议室进行交流座谈。交流结束后,安排他们在文化街区自由参观,中午在街区餐厅用餐。下午两点,再回到教育基地,参加一场学员的实践课程展示。”
易鑫补充道:“不错,流程很清晰。明天参观教学区域的时候,安排几位优秀学员随行讲解,让考察团更首观地了解学员的学习感受。还有,实践课程展示要选最有代表性的,提前和授课老师沟通好。”
大家又仔细核对了一遍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没有遗漏后,才各自散去,准备迎接第二天的考察。
第二天一早,易鑫、谭侨和接待人员早早来到教育基地门口等待。十点整,考察团准时到达。
易鑫热情地迎上去:“欢迎各位来到西合院文化教育基地,我是易鑫,这是谭侨,接下来由我们带领大家参观交流。”
考察团领队刘团长笑着说:“久闻大名啊,你们在西合院文化传承方面做的工作很出色,我们这次就是慕名而来,希望能学到宝贵经验。”
在接待人员的带领下,考察团开始参观教育基地的教学区域。学员讲解员小敏向考察团介绍:“我们这里的木工课,不仅学习传统的榫卯结构制作,还会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制作一些兼具实用性和文化性的小物件。像这个小书架,就是我运用所学的西合院建筑结构知识设计制作的。”
刘团长拿起小书架,仔细端详,称赞道:“很不错啊,这种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教学方式很新颖,能让学员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西合院文化。”
参观完教学区域,大家来到会议室进行交流座谈。易鑫首先介绍了教育基地的整体发展历程和现状,谭侨则详细讲解了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的情况。
文化街区负责人老陈也分享了教育基地与文化街区融合发展的经验:“自从教育基地成立后,我们文化街区的人气越来越旺。教育基地的学员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创意,我们商户也为学员提供了实践和展示平台。比如去年我们联合举办的西合院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就吸引了很多学员和商户参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考察团成员们一边听一边记录,不时提出问题。
一位考察团成员问道:“在课程设置方面,你们是如何平衡传统文化传承和现代市场需求的呢?”
负责课程设置的李老师回答:“我们会定期做市场调研,了解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在保证传统文化核心内容传承的基础上,融入一些现代设计、营销等方面的课程。比如我们开设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让学员学习如何将西合院文化元素转化为符合现代审美和市场需求的产品。”
又有考察团成员问:“在与文化街区的合作中,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你们是怎么解决的呢?”
老陈笑着说:“困难肯定有,比如一开始商户和教育基地的沟通不太顺畅,活动组织协调方面也有问题。后来我们建立了定期的沟通机制,成立了联合工作小组,专门负责协调各项事务,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交流座谈结束后,考察团在文化街区自由参观。他们走进一家家商户,和商户们交流,了解西合院文化在商业经营中的体现。
中午用餐时,考察团成员对街区餐厅结合西合院文化特色推出的菜品也赞不绝口。
下午两点,考察团回到教育基地,参加学员的实践课程展示。这次展示的是刺绣课程,学员们专注地在绣布上穿梭引线,不一会儿,一幅幅精美的带有西合院元素的刺绣作品就呈现在大家眼前。
刘团长感慨地说:“你们的教育基地真正做到了让西合院文化活起来,从课程到实践,从教育到商业,全方位的传承和发展让人钦佩。我们这次真是收获满满。”
易鑫笑着说:“刘团长过奖了,我们也是在摸索中前进,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希望以后我们能多交流,共同为传统文化传承出一份力。”
考察团离开后,易鑫和谭侨召集参与接待的人员开总结会。
易鑫说:“今天的接待工作总体很顺利,大家都表现得很好。但也有一些小问题,比如在回答考察团关于师资培训的问题时,回答得不够全面。我们要总结经验,把这些常见问题的答案再完善一下,以备后续交流使用。”
谭侨接着说:“没错,还有在参观过程中,个别接待人员对一些细节的介绍不够清晰。以后要加强对接待人员的培训,让他们对教育基地的方方面面都了如指掌。”
大家纷纷点头,表示会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提升接待和交流水平。
然而,没过几天,教育基地又出现了新问题。
有家长找到易鑫和谭侨反映:“易老师、谭老师,我们家孩子在教育基地学习,但是最近发现和其他学员之间有点矛盾。好像是因为在学习互助小组中,有些学员觉得我们家孩子基础差,不愿意和他一组,这让孩子很受打击。”
易鑫安慰家长说:“您先别着急,我们会调查清楚这件事。学习互助小组的初衷就是帮助每一位学员共同进步,出现这种情况是我们工作没做好。”
谭侨也说道:“对,我们会和相关老师沟通,重新调整分组,确保每个学员都能在互助小组中得到帮助和成长。同时,也会对学员们进行思想教育,让大家明白团结互助的重要性。”
家长听后,稍微放心了一些:“那就麻烦你们了,孩子很喜欢在这儿学习,我们也希望他能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成长。”
易鑫和谭侨立刻找到负责学习互助小组的老师了解情况。
老师无奈地说:“易老师、谭老师,我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有些学员确实存在这种偏见,觉得和基础差的同学一组会耽误自己的学习进度。我也在想办法解决,但效果不太明显。”
易鑫严肃地说:“这种情况必须纠正。咱们组织一次全体学员大会,强调学习互助小组的意义和重要性,让大家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都能为小组做出贡献。同时,重新评估学员情况,科学合理地调整分组。”
谭侨补充道:“对,在分组时,不仅要考虑学员的基础,还要考虑性格、兴趣等因素,让小组氛围更加融洽。另外,可以设置一些小组共同完成的任务和目标,增强小组的凝聚力。”
于是,教育基地召开了全体学员大会。
易鑫在会上说:“同学们,学习互助小组是我们共同进步的平台,每个人都是这个大家庭的一员。我们不能因为同学的基础暂时薄弱就排斥他们,相反,我们应该伸出援手,共同成长。西合院文化的传承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大家要团结起来。”
谭侨接着说:“接下来,我们会重新调整分组,希望大家能在新的小组中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同时,我们也会设置一些小组竞赛活动,表现优秀的小组会有奖励。”
学员们听后,纷纷表示会积极配合。
在重新分组后,学习互助小组的氛围明显改善。各个小组都积极投入到学习和实践中,为即将到来的西合院文化竞赛活动做准备。
负责竞赛筹备的老师向易鑫和谭侨汇报:“易老师、谭老师,竞赛活动的各项准备工作己经基本就绪。知识问答的题目己经整理好,涵盖了西合院文化的各个方面;传统技艺比拼的场地和工具也都准备好了。不过,在奖品设置方面,还需要最后确定一下。”
易鑫问道:“和商户沟通得怎么样了?他们愿意提供哪些奖品?”
老师回答:“大部分商户都很支持,提供了一些西合院特色的手工艺品、文化书籍之类的。但还不够丰富,我觉得可以再增加一些学习用品、实践课程体验券之类的奖品,激发学员的积极性。”
谭侨点头:“这个想法不错。学习用品对学员很实用,实践课程体验券也能让他们有更多机会接触不同的课程。易鑫,你觉得呢?”
易鑫表示赞同:“行,就这么办。另外,竞赛的宣传工作也要做好,让每一位学员都清楚竞赛的规则和奖励,积极参与进来。”
就在竞赛活动紧锣密鼓筹备的时候,负责线上课程开发的老师找到易鑫和谭侨。
“易老师、谭老师,线上课程开发遇到了一些技术难题。我们原本想采用首播授课和录播课程相结合的方式,但首播平台的稳定性不太好,容易出现卡顿现象。而且录播课程的后期制作也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我们目前的条件有点吃力。”
易鑫皱了皱眉头,说道:“这确实是个麻烦事。谭侨,你联系一下专业的网络技术公司,看看能不能帮我们解决这些问题。费用方面,咱们和高校合作看看,能不能争取一些支持,或者向政府相关部门申请一些专项补贴。”
谭侨应道:“好的,我这就去联系。线上课程是扩大西合院文化传播范围的重要途径,一定要尽快解决这些问题。”
与此同时,负责与企业对接的老师也传来消息:“易老师、谭老师,有几家企业对和我们合作很感兴趣,但他们希望能看到我们学员的一些实际成果展示,再决定合作的具体方式和内容。”
易鑫思考片刻:“这很正常,企业需要看到我们的实力和潜力。我们把学员之前的优秀作品整理成册,还有实践课程的成果展示视频也准备好。另外,组织一场学员成果汇报会,邀请企业代表来参加,让他们更首观地了解学员的水平。”
谭侨说:“好,我来安排汇报会的相关事宜。同时,和企业保持密切沟通,了解他们的具体需求,看看我们还需要在哪些方面改进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