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那年1985

第551章 成本优势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那年1985
作者:
初雨彩虹
本章字数:
4594
更新时间:
2025-06-20

北辰汽车的生产现在都在渝州,这越发的不适合发展需求,所以在其他地方建立工厂就属于是很重要的事项。

“分工厂的选址,以该城市有工业基础、交通便捷程度和市场覆盖区域为主要参考。”

“所以我们首先选定申城作为生产基地,申城分工厂生产的汽车除了面向周边省份之外,还将会对外进行出口。”

在出口上面,申城是有着极其大的优势。

“除了申城之外,我们还选择京城作为分工厂所在地。”

在说着的时候,项娜还在地图上面画圈,这样子好便于进行理解。

以三个城市为中心画圈,基本上就能够覆盖掉全国。

至于说没有覆盖到的,就只是运输距离远上一些。

运输成本的话,肯定是要算在售价上面。

陈元庆:“啧,这是把基地放到竞争对手家门口了啊!”

京城和申城,都是有老牌车企存在的。

北辰汽车这么搞,有点贴脸输出的意思。

而且,北辰汽车过去,肯定是需要大量的人手。除了从总工厂这边调人,还会在当地招。

甚至,还会从当地车企里面挖人。

说挖人是过分了。

现在陈元庆已经很少说主动去对外进行挖人了。

一般都是人才主动加入过来。

还有就是,在学校里面去招人,然后自己进行培养。

进入到北辰体系之后,想要离开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并不是说北辰集团旗下的各家公司不放人。

来去自由的!

只不过北辰集团有职级、有工龄工资。

要是走人的话,意味着多年的积累一朝清零,去别的公司得要重新再来。

在中下层岗位上面,一直是保持着相当的稳定。

至于说高层岗位,陈元庆对一些人的离开,还是持鼓励态度的。

比如说职级卡在那里,好几年都不动的人。

走了也挺好!

项娜嗤笑了一声:“我看人家是很欢迎我们落户呢!”

陈元庆轻轻的摇了摇头,对于现在这些国内汽车厂商,他真的不怎么看得上眼。

在很长时间里面,就“安心”的搞合资厂。

严重的奋斗精神不足。

后面到了几家纯国产车企崛起,才是算真正将国产汽车的大旗给举了起来。

当然了,现在的情况却又是大为不同,北辰汽车可是拒绝外国车企的主动合资邀请。

搞合资看似好事,实际上是包裹着蜜饯的毒药。

合资车企在自研能力上面将会是受到很大的压制。

就像是,能过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还会自己去拼命干活吗?

即使知道这样子不好,但身体会很诚实。

除非是有大毅力。

可这个世界上,就是缺乏拥有大毅力的人。

绝大部分,都是三分钟热度,坚持上一阵,没有一个好的反馈,就坚持不下去了。

陈元庆翻看着北辰汽车各个车型的销售量。

销售量最高的车型,是北辰酷米。

北辰酷米自然不只是就一款车型,而是发展出来了好几款车型。

几款车型都是小型车,样式上面有专门针对女性群体的,自然也是有针对男性群体的。

北辰酷米在定价策略上面一直都比较低,很适合作为家庭首辆车。

之前的时候,北辰汽车还生产比北辰酷米价格更多的面包车,现在已经不再生产。

北辰富康在北辰汽车这里是直接停产了,生产线都转了出去。

全部转给了精骑集团。

每一家做摩托车的企业都有一颗造车的心。

以后,连卖老鼠药的公司,都想要掺和一手造车。

精骑集团怎么来讲,都还是机械相关的企业。

自主研发能力稍稍弱了点,但是没有关系。

核心技术可以不要的,发动机、变速箱乃至底盘,全部都可以从北辰工业这边花钱买。

现在造成利润高啊,大家都想要搞。

对于民企来讲,还会有准生证的限制,不敢有任何的放肆。

可对于国企来讲,搞了再说。

另外,北辰汽车将“富康”这个品牌名,也转给了精骑集团。

北辰星照的销售量也不错,作为紧凑型车,是很多人的选择。

不仅仅国内销售不错,国外也是相当可以。

作为代步车,反正是相当不错的。

很多城市里面,采购北辰星照作为出租车。

能够作为出租车的,说句实话,大家就放心买,在质量上面肯定没有任何问题。

除了作为出租车之外,像是警车,有不少地方也选择北辰星照。

北辰银河在市场上面销售得不错,SUV车型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并且大家发现,SUV车型有一个特别大的好处,底盘比轿车高,各种烂路基本上都能通行。

不像是轿车,过一些烂路的时候,明显是听到了刮蹭底盘的声音。

这声音听到,真的是挺心疼。

当然了,一般来讲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底盘没有那么的脆弱,一般小磕小碰根本就算不得什么。

在设计的时候,已经是考虑到底盘出现刮蹭的情况,有专门的保护设计。

“二十万以下的车,是卖得最为好。这一点倒是符合市场。”

中低市场上,单件商品的利润是并不高,主要靠着巨大的产量优势来赚钱。

北辰汽车在中低端汽车市场上面,利润还挺不错的。

有巨大的成本优势!

即使北辰汽车在工资这块,开得比国内其他车厂要高,但依旧有成本优势。

这优势那里来的?

北辰汽车掌握核心技术!

像是汽车芯片,现在北辰汽车就是自己的,并且连生产,都已经是交给了华芯国际来弄。

核心技术和核心零部件不求于人,成本自然就降下去了。

其他车企,发动机要找别的企业买,成本最少得要高上三五千。

变速箱也是得要高上三五千,然后再加上其他的乱七八糟的东西。

算下来的话,同级别的车光是生产成本最少就要比北辰汽车高出一两万。

北辰汽车要是打价格战,他们拿什么来竞争?

也就是现在北辰汽车并没有打价格战的兴趣,毕竟现在还没有进入到存量市场竞争当中。

国内的车企太多了,留下三五家就差不多了。

在燃油车时代,市场已经进入到淘汰阶段,不少燃油车企开始倒闭。

但这些在燃油车时代淘汰的车企,在电动车时代“复活”了。

汽车市场的洗牌,自然又是要持续上一段时间。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