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院的小花园里,秋千架上传来孩童清脆的笑声。林昭轻轻推着秋千,黛玉坐在秋千上,小手紧紧抓住两边的绳索,兄妹二人一个推,一个荡,玩的十分欢快。
自林如海接了旨意,要进京当差,陈望舒答应同行,在进京前,他打算回老家一趟。
于是一个月前,陈家一家子就离开扬州,估计再过上十来天,就回来了。
林昭因此停了课,跟着父亲读书。
林如海这几天忙着交接手中的事务,只留了功课,他做完了今日的文章,便来陪妹妹。
兄妹二人正玩的开心,梅染匆匆走来:"大爷,姑娘,太太让去前厅见客呢。是金陵薛家的太太和小姐来了。"
林昭闻言,立即停下秋千,仔细替妹妹整理好被风吹乱的衣襟,三岁半的黛玉乖巧地伸和帮哥哥理腰上挂的玉佩的丝线。
兄妹二人这才手牵手,随梅染往正院来。
会客厅里,薛姨妈正和贾妍热络寒暄。见两个孩子进来,她眼睛一亮,目光在林昭身上停留许久:"这就是大公子吧?果然气度不凡,一看就是读书人家的孩子,这通身的气质,那词叫什么来着,芝兰玉树,可不就是这样的。"
贾妍浅笑着引见:"薛姨妈,你也太过誉了。这是我家长子林昭,小女黛玉。"又对孩子们道:“薛家太太是你们珠表哥的姨母,你们跟着珠儿一道,喊她一声姨妈便是。”
林昭闻言,上前一步,恭敬地向薛姨妈行了一礼,唤了一声:“薛姨妈。”随后,他的目光转向站在薛姨妈身旁的宝钗,只略一点头,疏离地唤了一声:“薛姑娘。”
黛玉生性聪慧伶俐,见哥哥如此称呼,便也乖巧地上前,甜甜地唤了一声:“薛姐姐。”声音娇糯,甚是讨人喜欢。
林昭见礼己毕,便向贾妍禀告道:"母亲,时间到了,孩儿去上课了。"
贾妍微微颔首,温和地说道:“既见了客人,你就去吧,莫要耽误了功课。”
待林昭离开后,贾妍便与薛姨妈闲聊起来,话语间多是些无关紧要的家常。然而,她的目光却不时地落在宝钗身上,暗中观察着这位她素来不喜的姑娘——她确实没办法喜欢一个说别人是“活死人”的姑娘。
宝钗年纪不过与林昭相仿,却显得十分稳重端庄,举止娴雅,脸上始终带着温和的笑容,耐心地陪着年幼的黛玉说话,时不时地逗弄她几句,引得黛玉咯咯首笑。
贾妍心中暗忖:宝钗的性情确实难得,小小年纪便如此稳妥,难怪古人常说“三岁看老”,这性情果然是天生的,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
两日后,林家举家北上。
码头边,扬州知府黄衍携夫人亲自相送,引得不少百姓驻足观望。
船离开码头,渐渐驶远,再望不见人影,林如海才带着林昭回船舱。
薛家的船跟在林家的大船之后。
船舱里,薛姨妈压低声音对女儿道:“宝丫头,那也见了林家大公子的品貌了吧?你看,林大人年纪轻轻便身居要职,前途不可限量,连扬州知府都亲自前来送行,可见其在官场上的地位非同一般。这一番回京,只怕过不了几年,便要升迁为一部尚书了。”她的语气中充满了期盼与某种难以言喻的意味。
宝钗此时不过十岁左右的年纪,自从父亲过世后,薛姨妈几乎大小事务都会与她这个聪慧的女儿商量。对于母亲的心思,她自然也隐约知晓几分——母亲带着哥哥和她,不远千里从金陵来到扬州,并非顺路,而是特意绕道而来。宁愿如此,也要与林家同行,其目的便是想借着这一路上的机会,与林家建立良好的关系。
听了母亲的话,宝钗白皙的脸颊泛起一丝红晕,略带羞涩地说道:“妈妈,我们家和林家本来就是亲戚,多走动往来也是人之常情,您不必想得太多。”
便是有些打算,也不能明着说,她试图将母亲的话往寻常的亲戚往来上引导。由此可见,她确实年纪不大,就十分聪慧,知晓世事人情之道了。
若说一开始,贾妍还未曾察觉到薛姨妈的用意。然而,随着行船的日子一天天过去,贾妍逐渐看出了薛姨妈的小心思。
每当船只停靠在一个较大的码头,略作休息安顿,薛姨妈总是会带着宝钗前来贾妍的船舱请安。名义上是问候,但人和人的相处,很多事情,不是能够瞒得住的。
薛姨妈心中自有她的小算盘。一来,她希望能够借此机会与贾妍这位林夫拉近关系,为日后两家的交往打下基础。二来,她更希望能够让自己的女儿宝钗与林家的大公子林昭多多接触,增进彼此的了解。
起初,贾妍以为薛姨妈是秉持着“礼多人不怪”的原则,毕竟是远道而来的亲戚,多一些礼数也是应该的。薛姨妈前两回来拜访,只是说些家常琐事,贾妍也只是客气地应酬几句,并暗示对方不必如此频繁地前来打扰。
然而,三番五次下来,薛姨妈依旧如此,贾妍便彻底明白了她的用意。薛姨妈想要与自己搞好关系固然不假,但她次次带着宝钗来,推宝钗与林昭兄妹一起玩,这让贾妍心中渐渐生出几分不悦——说到底,林家和薛家并非姻亲关系,她看在贾政和王夫人这对哥哥嫂子的情面上,愿意让薛家一道搭船同行,己经是顾念亲情,通情达理了。
可若是薛姨妈还想借此算计她的儿子,打着其他的主意,那可就触及了贾妍的底线。她的儿子是她的心头肉,岂容他人随意算计?
于是,贾妍便将此事告知了自己的丈夫林如海。林如海听了妻子的讲述,沉吟片刻,也明白了薛姨妈的用意。他素来不喜欢这种带着功利性的交往,更不愿自己的儿子被卷入其中。
经过一番思虑,林如海索性带着长子林昭搬到了同行的好友陈望舒一家子的船上居住,而陈夫人则换到了贾妍乘坐的这艘船上来。这一举动,看似寻常的换船,实则委婉地疏远了薛家母女,也是明明白白斩断了薛姨妈的那点小心思——若薛姨妈识趣,自然该明白。
过了济宁,两岸景色从江南的婉约变成了北方的开阔。本来青山两岸行,也变成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一个月后,船至通州口岸。
"太太,老夫人派来接应的管事己经到了码头。"梅染欢喜地进来通报。
贾妍长舒一口气,这一路上,薛姨妈频繁来说话,她真的应酬烦了。
贾妍吩咐下头人,自己则亲自去舱里接了黛玉,谁知林如海己抱着女儿,身后跟着林昭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