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外任的事,林夫人与贾妍都欣然接受了,毕竟这也算是他们求仁得仁,甚至没想过问一问,怎么才七品官。
她们的要求不高,没觉得林如海在文德殿奉笔之后,还是个七品县令,有什么不好。婆媳二人甚至高高兴兴地讨论起宁东县的情况来,两人都没有去过,但不妨碍她们想了解就会有门路,林家的藏书楼里,甚至找到了一本宁东县的风物志,虽然是前朝的一个文人写的,但里面写了宁东的地理环境、风景名胜以及当地特产。
这个文人曾在前朝的宁东县令下做过幕僚,在历史上默默无闻,经过一二百年,宁东县仍未飞黄腾达,依旧不出名,亏得林家喜欢收藏书,林如海的父亲一生未做大官,修身养性,颇爱风物志,才收藏了这本书。
婆媳二人看了风物志,甚至颇有兴趣地讨论起到时在宁东县的生活来。从宁东县回姑苏约摸行两年的船就到了,到时林如海当值,她们婆媳二人也可以结伴回姑苏去扫墓。到时候,过年自然要回祖宅去。
贾妍一边收拾整理东西,一边盘算着什么时候给静安郡主等人下帖子。不管静安郡主是不是借她来打贾敏的脸,过去这一月,郡主确实常请闺蜜去奶茶店里捧场,她也赴过一次约,既然自已即将随林如海离京,总该回请一次。
而且,四月里候雯便要出嫁,她等不到那时候,冲着人家这些日子来捧场,也得提前得给人添妆。
这次请客,就不好在店里或是家里,毕竟贾代化是她的亲叔叔。她和林如海,都得服九个月的大功。
去法明寺上香,倒是可以。
盘算好了,她便写了帖子,派人去送。
宁荣二府里,得知林如海外任的消息,却不是那么平静。
崔氏得知这个消息,当天便同儿媳妇李氏讨论过,婆媳二人如今在京里也没有别的消息来源,只好派丫头去同张婉传话,第二天张婉上午听完下人回事,安排下去差事,看时间还早,便往宁国府来。
崔氏一见她,忙问:“林姑爷外放去做个小小的七品县令,你们老爷怎么说?”
张婉昨儿听了这消息,也是十二分的意外,今天已经派了大丫头紫苏回娘家去打听消息。如今贾赦不在,她作为儿媳妇,也是要避讳,轻易不去荣禧堂正院的。
昨儿公公只让人传了话,说林如海要外放,安排月底请林家一家子来家里吃饭,收拾些药材什么的,看起来并不觉得这事有什么不合理。
张婉照实说了。
崔氏听了,十分不理解:“林姑爷好歹也是探花郎,又在文德殿奉笔大半年,之前那位榜眼还补了个五品的同知,怎么到了他这里,还是小小的七品县令呢?”
张婉又哪里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她也觉得这事蹊跷的很,虽说除了状元,入朝便授六品官,其他人都是七品起步,但去年黄榜眼确实是补了五品实缺,有这个先例在,给林如海补个五品的缺,荣国府和史家想帮忙,也不是什么惹眼的事啊。
崔氏:“二弟怎么想的啊,要是他觉得不好出手,朝中老亲故旧,这么多人,透个风声,谁还能不帮忙。要是林姑爷得了个好差事,外放做官也就罢了,既是七品的县令,何必外放,还不如留在文德殿呢。”
张婉张口无言,李氏见状,说:“弟妹也不知道,兴许二叔有他的考量?”
崔氏却不认同:“要是以前,也就罢了,林姑爷外放,攒点资历。可如今不比往常,赦哥儿奉老太太回金陵,敬哥儿也辞官丁忧,从东宫那里获知消息的路子也断了,敬哥儿也是正经科举出身,还有文臣那边的路子,这下可好,难不成我们两府以后都指望史家一条路子的消息?”
张婉和李氏几乎同时看了对方一眼,心想,叔母与婆婆合不来,往常还不觉得,如今一个都奉老太太回金陵了,倒摆在明面上了。
李氏反应到底快一步:“太太着急,弟妹别放心上。太太,我们还有弟妹娘家这一条消息来源呢。”
话是这么说,但三人都知道,林如海外放,对宁荣二府来说,着实不如留在文德殿奉笔好,那是隔日便能见到天子的地方,能第一时间知道朝廷大事不说,也能知道天子的态度。
想到林如海之前通过贾妍递话,让贾敬趁早上辞官折子,崔氏就越是可惜:“江浙一带是富裕此,可林家又不缺钱,林姑爷去做那个七品官,着实太划不来了。”
张婉不好抱怨自已的公公,她心里也是希望林如海这个妹夫留在文德殿的,她堂叔是太傅,是天子近臣,可也是太子的岳父,多了这一层关系,天子兴许有不愿意在她堂叔面前说的事,林如海在文德殿,兴许就知道了呢。
张婉:“我上午派人回娘家去问消息了,要是真打听到了,我再派人跟婶娘通个气。过两天我下帖子,请林姑爷一家来家里吃饭,婶娘和嫂子可得来才是。”
崔氏:“不必你说,我们也会去。老太太和你婆婆都回金陵了,我总得替她们招待好林夫人。”
紫苏去张家打听消息,回来的很快,等张婉前脚从宁国府回去,后脚她就赶回来了。
张婉顾不得矜持,赶紧问:“母亲怎么说?”
紫苏:“太太说,昨儿晚上,大太太便亲自来和太太说了,大老爷说,外放做县令,是林姑爷自已选的,本来可以补户部六品的缺,户部尚书都点了林姑爷的名儿,可天子问林姑爷想外放还是留京,林姑爷说想放外,了解底层民生情况,这些年读的书,都是纸上谈兵,没有实践过,天子便点了宁东县,让林姑爷去做县令。”
张婉张了张嘴,最后却只说了四个字:“这可真是!”
真是什么,她没说,紫苏是个本分的丫头,就不会多问。
张婉:“你跑一趟,下午放你半天假,晚上再过来当值。”她另打发了一个丫头,去宁国府府传话。
丫头们下去了,张婉自已默默坐了一会儿,她自幼读书,张家的女儿,可不是只认几个字,经史子集也都是要通读的,天子亲自过问,林如海选了外放,心里明白,林如海这个选择,肯定是全盘考虑过的,只怕是不想牵涉到东宫与太子的争斗里,至少于林家现在并不想站队。这对林家来说,当然是更好的选择。
只是对宁荣二府来说,甚至对张家来说,好不容易有个天子身边奉笔的人,第一手消息来源的路子,就这么断了,实在是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