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瑶的心脏紧绷成一根弦。
被监视的日子里,她的一举一动都像是在刀尖上跳舞。
锦衣玉食,雕梁画栋,都成了囚笼的装饰。
但她没有放弃,萧珏的阴谋如同悬在她头顶的利剑,她必须在它落下之前将其击碎。
她明白,宫中的眼线无处不在。
贸然行动只会打草惊蛇,让萧珏提前发动政变。
她必须谨慎,必须巧妙。
思虑再三,她决定利用最不起眼,却又最容易被忽略的人——宫女和太监。
这些人身份低微,流动性大,恰好可以成为她传递消息的渠道。
她开始留意身边伺候的宫女太监,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判断他们的可信度。
她选择的对象是那些老实本分,略显迟钝,却又对宫外生活充满向往的人。
对他们,苏瑶施以小恩小惠,例如从自己的赏赐中拨出一些给他们,或者帮他们完成一些简单的差事。
在取得初步信任后,苏瑶开始试探性地传递一些无关紧要的消息,观察他们的反应。
确定安全可靠后,她才开始逐步透露萧珏阴谋的蛛丝马迹。
例如,萧珏与某些大臣的秘密会面,他暗中调动兵马的指令,以及他私下囤积粮草的行径。
这些消息通过不同的宫女太监,以不同的方式传递出去,最终汇聚到孙侍卫手中。
孙侍卫是她安插在宫外的心腹,忠心耿耿,武艺高强。
他负责将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整理汇总,然后秘密送达萧煜。
随着调查的深入,政变的阴云越来越浓重。
苏瑶发现萧珏己经开始频繁接触禁军统领,并暗中拉拢一些重要的朝臣。
时间紧迫,她必须尽快与萧煜会面,将掌握的情况和应对的方案当面告知他。
她再次找到孙侍卫,让他想办法安排一次与萧煜的秘密会面。
孙侍卫深知事情的严重性,不敢有丝毫怠慢,经过一番周密的安排,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将苏瑶秘密带出了皇宫。
在隐蔽的城郊小屋里,苏瑶见到了萧煜。
她将自己收集到的所有证据和情报,以及萧珏的行动计划,详细地汇报给了萧煜。
她面色凝重,语气坚定:“殿下,萧珏的阴谋己经到了图穷匕见的时刻,我们必须尽快行动!”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臣妾认为,我们应该采取两步走的策略。首先,在朝堂上公开揭露萧珏的阴谋,引起朝臣的公愤,削弱他的势力。其次,在萧珏发动政变时,利用宫廷的守卫和忠诚的将领进行反击,将他的势力一网打尽。”
苏瑶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方案,包括如何收集确凿的证据,如何选择合适的时机,如何调动忠于萧煜的军队等等。
她分析了每一步的利弊,以及可能出现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她深知,这场斗争的成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也关系到她自己的生死。
她己经将自己的一切都押在了萧煜身上
房间里一片寂静,只有偶尔的烛火爆裂声打破沉闷的空气。
萧煜的目光深邃,他紧紧地盯着苏瑶,似乎在权衡着什么……
萧煜深吸一口气,苏瑶的分析如同拨云见日,让他看清了萧珏隐藏在恭顺面具下的狼子野心。
他意识到自己之前竟被亲弟弟的伪装蒙蔽,心中不禁涌起一阵后怕。
萧珏的势力盘根错节,若非苏瑶及时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他必须迅速行动,将萧珏的阴谋扼杀在摇篮之中。
他思虑再三,认为苏瑶的方案切实可行,既能瓦解萧珏的势力,又能争取朝臣的支持。
他暗中召集了几位忠心耿耿的将领,这些人跟随他多年,对他绝对忠诚,是值得信赖的左膀右臂。
他将苏瑶的分析和计划和盘托出,几位将领听后,无不义愤填膺,纷纷表示誓死效忠皇上,粉碎萧珏的阴谋。
萧煜命他们加强宫廷守卫,暗中部署兵力,以防萧珏狗急跳墙。
同时,为了争取朝中大臣的支持,萧煜在朝堂上“无意”间透露了萧珏的一些“可疑举动”,并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他深知,首接揭露萧珏的阴谋,很可能会遭到一些大臣的质疑,毕竟萧珏平日里伪装得很好。
因此,他选择了一种更为巧妙的方式,先在朝堂上散布一些模棱两可的消息,引起大臣们的议论和猜测,让他们对萧珏产生怀疑。
不出所料,萧珏阴谋的消息在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一些原本就对萧珏心存芥蒂的大臣开始公开质疑萧珏的忠诚,而那些支持萧珏的大臣则竭力为他辩护。
朝堂之上,两派势力针锋相对,气氛紧张。
萧煜将这一切尽收眼底,他明白,萧珏的势力己经被削弱,朝臣们己经开始对他产生怀疑,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
萧珏得知自己的阴谋败露后,如同困兽般在府中来回踱步。
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精心策划的计划竟然会被苏瑶识破。
他原以为苏瑶不过是一个柔弱的女子,不足为惧,可现在看来,他低估了她的智慧和勇气。
他恼羞成怒,意识到如果再拖延下去,自己的处境只会更加被动。
他必须提前行动,孤注一掷,否则他将失去一切。
他召集了自己的心腹,紧急商议对策。
他知道,现在朝中大臣己经对他产生了怀疑,宫中的守卫也加强了,发动政变的难度大大增加。
但他己经没有退路,只能放手一搏。
他决定提前发动政变,趁萧煜和苏瑶还未完全做好准备,攻其不备。
夜幕降临,皇宫笼罩在一片诡异的寂静之中。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息,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宫墙上的守卫来回巡逻,手中紧紧握着兵器,警惕地注视着周围的一切。
他们知道,一场巨大的风暴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