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不会是养了个妖精吧
“郡君的娘?”
李正水一时间没闷过弯来。
唐代生娃都是在家里生,万没有被报错的一说。
要说因为贫困扔了孩子,后来发达了又回去找娃的父母倒是有。
可这孩子长大了找阿娘的,还真没见过。
那得多懂事的娃呀。
可也不对呀,柳氏才多大,能扔过多大的娃。
不可能有这么大的成就嘛。
柳氏见他呆立在当地,眼中全是迷惑,知道是没绕明白,忙解释道:
“里正莫听小郎君乱讲,是皇后来了,看着夕儿喜欢,许了她个安乐郡君的封号,陛下还没答应呢。”
“啊!”
李正水被惊到了。
自己虽没有真上过战场,可也没少忙活呀,不知经历了多少九死一生,也没混到个爵位,临了临了,才当上了里正。
人家一个六七岁的小丫头,郡君了。
顿时生出了一种,这辈子白混了的白混了的感觉。
好一会,才想起来给柳氏道贺,喜的柳氏合不拢嘴。
本来嘛,女儿容封郡君,这是多么大的喜事呀,偏偏住的这方太富贵,压根无人可以炫耀。
跟谁说,都是‘好好’俩字打发了了事。
特别是冯健那个无趣的夯货,刚跟他说了两句话,还没来的及提这事,就匆匆忙的跑了,还一个劲的跟他娘子解释...........
有啥好解释的,老娘可是生过郡君的人,能看上他那等夯货。
现在终于有人真心实意的羡慕自己嫉妒自己了,虽是老了点,可苍蝇腿再细它也是肉啊,虚荣心登时获得了极大的满足。
在身上好一阵摸索,才找出了五个铜板,想了想,又揣回去三个,把剩下的俩给李正水递了过去:
“里正莫要嫌弃,陛下的旨意还没下来,赏赐也没到,目下只能这么些了,待赏赐到了,定给您多送些。”
李正水瞅了瞅那俩铜板,却没有伸手去接。
也不知是嫌磕碜,还是可怜柳氏穷困。
柳氏见他不接,面皮顿觉有些挂不住,待要再把那仨掏出来时,宋笃赫却笑呵呵的开了口:
“里正呀,你就接着吧,不在意多少,在意的是沾点喜庆。夕儿封了郡君,不光柳氏跟着沾光,连你们村都与有荣焉呢。
你想想啊,村里住着个郡君,县令去了都不敢放肆,其他村子就更不在话下了。”
李正水听了,眼中瞬间冒出一丝精光,赶紧躬身谢了柳氏,接过那俩铜板,小心翼翼的揣进了怀里,‘哈哈’笑着指着山下道:
“哈哈哈,好啊好啊,咱们村有郡君了,我看罗窑那帮刁民还敢不敢欺负我们。”
宋笃赫看着几近癫狂的李正水一阵发懵。
这得多大仇啊,值当的站在山头上咋呼,也不怕被人听了去。
便是罗窑村的不敢过来揍了,招来了张武那帮东西也不轻生呀。
瞅了瞅柳氏,小声问道:
“罗窑也是村嘛?和你们村有过节?”
柳氏摇了摇头:
“倒是村子,也无甚太大的过节,只是往年因为灌溉,断过我们的水路。他们在上边,堵了河道我们就没法给庄稼浇水了。”
宋笃赫道:
“咱们大唐重视农桑,他们这般做,不怕官府去拿人嘛?”
柳氏道:
“那倒不至于,他们又不是堵住了再不给用,只是想先浇了自己的地,再放水下来给我们用,村里就那点地,等县里的人去了,他们差不多也就浇完了,我们只是晚浇几天而已。”
宋笃赫点了点头。
百十户的村子,按唐朝的土地分配制度,应是万亩地,永业田两千亩。
一个小小的村子,哪有万亩耕地,差不多就是邻近村子的土地做了永业田,其它的都在荒野之处。
“那你们村有多少地啊?”
柳氏蹙着眉头想了想:
“或许不到两千亩吧,不过也差不多。都是永业田。”
宋笃赫见跟自己猜的差不多,笑着道:
“你们倒是图轻快,把附近的地都要成了永业田,那口分田的谁种呀。”
柳氏道:
“也不是这般说的,永业田、口分田都是要交税的,不种,哪来的粮食交赋税。只是耕作的晚一些罢了。”
宋笃赫揶揄道:
“偷偷告诉我,他们把我的土豆种在永业田了,还是种在口分田了。”
柳氏妩媚的笑了笑,好似看透了宋笃赫的小心思一般:
“小郎君放心,你给的东西,村里都金贵着呢,生怕种远了被人偷去,全在永业田里。”
瞄了一眼还在望着山下抒情的李正水的背影,笑眯眯的说道:
“里正很用心的,连家里的臭臭都拉过去看地了,那臭臭长的比小腿都高,四个眼,竖耳朵,还能听懂人话,里正让干啥它就干啥,比仨小伙子都好使,看着就吓人。
平时怕咬到人,都是拴着的,这阵子一直都撒着养,见小孩靠近田地,撒开蹄子就撵,吓的小孩都不敢往地里跑了。”
宋笃赫抓着脑袋想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柳氏口中的臭臭,应该是李正水家养的狗,挠着下巴道:
“啧啧啧,这么大的灾年,臭臭能活下来,也是老不容易了,就没人打过它的主意。”
柳氏摇了摇头道:
“没人舍的,那狗虽凶,却极通人性,从不咬本村的人,还在漆水中救过落水的小孩,所以大家都很喜欢它,宁愿饿的吃树皮,也没舍的把它吃了。”
想了想,又叮咛道:
“小郎君若去我们村,可千万要小心些,那狗对村子里的人虽好,便是夕儿,也敢骑着它玩的,对外人却凶的很,撵着咬。”
宋笃赫听的腿直哆嗦,生怕哪天李老头一个没看好,再让狗跑山上来,苦着脸道:
“叫唤的狗不咬人,我咋知道它在不在呀,万一窝着等我呢?”
柳氏笑道:
“臭臭有灵性,与别的狗不同,这么说吧,我们不用出门,单听它叫唤,就知道来的是不是熟人,可有规律呢,我们试过。
若是村里人来了,只叫三声,外人靠近,五声,若是外人进了村,便会吠个不停,只有村里人和那人见了面,才会停下来。”
宋笃赫抓了抓脑袋。
这么聪明的狗后世倒不是没有,可那是边牧呀,一千二百年后才会有,而且原产地是苏格兰,怎么可能出现在大唐。
这老头,不会是养了个妖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