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画龙点睛)
走出百货公司,我的步伐变得轻快而有力,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云端,轻盈而自在。时而抬头望向天空,感受着冬日里难得的暖阳;时而低头看看自己的新衣,嘴角始终挂着那抹得意的微笑。周围的行人仿佛都成了我眼中的背景,他们的目光、议论,在他看来都是对我新装的认可和羡慕。
我突然意识到,画龙还要点睛?我还差一件东西。眼神一亮,大步流星地走向文具店。
三娥插话道:“是不是去买钢笔?”
“对!你真聪明!”
在文具柜前,我望着各式各样的钢笔,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当店员介绍各种品牌的钢笔时,我的神情不自觉地提高了几个分贝,仿佛是在向全世界宣告我的选择。
于是我又买了一支金星牌钢笔,回家正好送给正在上高中的西弟。
三娥又插话道:“你真会包装自己,本来就是一个初中生,还想冒充大学生?”
“对!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当店员将钢笔递给我,我接在手中感受着那圆润舒适的质感,心中不禁涌起一阵酸楚,只恨自己并不是大学生。甚至、”
三哥突然话止。他能将自己并未读书的事情告诉三娥吗?当然不想,她刚才也认定我是初中生呢?恐怕今天在三娥面前要继续装一回。继续道:“有墨水吗?我想试试这支笔。”店员拿来墨水,说道:“你一旦给这支笔上了墨水,可就要买下了哦。”“当然。”我轻轻转开笔筒尾部,捏着皮管在墨水瓶中深深吸了几口,然后拿出来仔细端详着墨水的量,说道:“这支笔不错,吸力很强。拿张废纸来,我画画。”
………
我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店员看了,不禁夸奖道:“字写得真好,龙飞凤舞,夸我就像个大学生的字一样。”
三娥道:“朱哥,那你现在写我看看,你的名字,叫什么?我还不知道呢?”
单写自己的名字,三哥倒是很有信心。他听二哥讲过,字是门楼书是屋。自己的名字就是自己办事的名片。很多事情需要自己签字。他早己练习得很工整,并且还有自己的个性。为了装,必须写给三娥看看?于是,他掰断一根柴棍,借着月光在地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朱建新。
哇!好漂亮的字啊!朱哥,你这建新二字之意倒像一个工程师。难怪你又在学木工?”
“这名字当然有名堂呢!我兄弟五个,父亲将我们的学名,以:建设新中国,顺序而取。我排行老三,当然是建新了!”
“你兄弟还挺多的,大户人家啊!你这名字不错,符合你的味道!快继续讲故事!”
我再次付款后,将钢笔插在上衣口袋里,笔帽和笔勾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抚了抚头发,暗自庆幸六爷前天给自己理了个发,否则现在又要进理发店了。我昂首挺胸,向农机公司走去,心中却觉得还少了点什么,心想:脚下要是能有一双油光发亮的皮鞋就好了,但一想,不能花太多钱,幸好自己脚底下下的一双皮鞋还耐看,又怕买柴油机的钱不够……
我终于走进了农机公司,心中盘算着各种可能。当我看到几个店员无精打采地坐着打瞌睡时,心中更有底了,这里的柴油机恐怕真的是要凭公社的批条才能提货付款的,平时可能只出售一些零部件进行维修。我走近一个店员,问道:“同志,你这里有柴油机卖吗?”
“有呀,不卖放着干嘛?不过都是要凭批条的,你有吗?”
“哦,知道了。那二十马力的多少钱一台?”
“一百八。”
我一听,心中暗喜,好险!自己带了二百元公款,用了二十元买衣服和钢笔,还有一百八,幸亏还有几元私房钱,应该够用了。
“你们公司领导呢?我是有领导介绍来找他的,能否首接带我去见他一下?”
店员打量着我的装扮,像个知识分子,似乎来头不小,于是答道:“好吧,你随我来。”
我跟着店员来到后院,店员手指向一间房子说道:“领导就在那间房里,有事你进去找他办吧!”
我轻轻敲开办公室的门,走了进去。抬头看到一个男人坐在桌前靠椅上,悠然地抽着烟。心想,此人一定是领导,而开门的人可能是服务员或秘书之类的。我走到桌前,躬身敬礼道:“领导好!”领导抬头问道:“你是?”我不慌不忙地从口袋里拿出早己准备好的介绍信递了过去。领导边看介绍信边打量着他的一身衣着,问道:“你是朱家山头村的?那地方我知道,是个山区。不过,你不像是个农民,年纪轻轻的,像个大学生。找我有什么事吗?”
我一听,心中大喜,这正是想要的效果。忙道:“领导到底是领导,有眼力。我是个大学生,不过是农村来的。寒假回家乡探亲,听乡亲们说柴油机难买,我特地来问问,希望领导能给我们村开恩批一台。”
“是的,现在烟酒布……都要凭条子供应,何况这柴油机呢?我们也是按照县与公社的分配计划,对各个乡村进行平均分配,这没有零售的,对不起啊!”
我答:“领导,你听我讲讲。我从大城市回到家乡,为乡亲们办一次事也不容易。你按照上面平均分配是没有错,但各地方的地理情况不同啊。有很多村水源好,根本用不上抗旱。你知道我们是山村,每年都要抗旱抽水,凭上面分的一台柴油机,怎么能把山下的水抽到山上去呢?谷子岂不是要?所以每年都要累坏乡亲们。而有些地方水源好,根本不用抗旱,所以你们还放着那么多分配的机械没人来买。再说,你们机械还是有活动余地的,有供特殊地方需求的,为什么不能方便群众呢?看着山区的庄稼旱死,却还要让它在仓库里睡觉,这恐怕不好吧?”
领导道:“你说的确实有一些道理。看你年纪轻轻的,回家不忘家乡父老,我很感动。但这政策严啊,我不敢擅自破例。很多人都来这样讲过,如果我个个都这样批,岂不是会造成物质更加紧张?”
“领导,这你有所不知。正因为你这样对待来人,就造成急需柴油机的地方经常派人来购买。因为他们非要它不可啊。”
“你今天不卖给我,我回去后,村里还会派人来。队里为买到它,先后来了很多人了。”
领导笑着答道:“这事也有可能。你口才不错,在哪里读书啊?”
我一见领导笑脸相迎,知道事情有戏。他继续答道:“在省城读工业机械学校,将来毕业分配了,就是个造柴油机的,以后还会和你打交道呢。卖一台给我吧!要不我找县委办公室去?”
领导一听,顿时有些慌了。“那倒不必如此。批台机子的权利我还是有的。这也是光明正大的事,你又不是不给钱。这样吧!凭你学生的爱乡之情,我批一台给你。不过……”
三娥听着竖起大拇指道:“朱哥,真有你的!凭你的聪明睿智,没有你办不了的事情。佩服!继续讲故事,你又怎么到林场的?
(欲知领导不过什么?请继续观看后面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