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染上酒习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是英雄钱是胆,好汉无钱到处难!
过年时,三哥口中念叨着一副颇为深邃的对联:“进有门,出有门,身借无门;年好过,节好过,日生难过。”今年的这个年,三哥对此体会尤为深刻。
尽管村子里有不少他的粉丝和发小前来与他欢聚,为他带来些许欢愉与热闹。其中,有慕名而来学习拳术的徒弟们,他们对三哥高超的拳法钦佩不己,渴望能从他那里学到一招半式;还有约他一同打小牌的牌友们,大家围坐一圈,出牌声、叫牌声此起彼伏,气氛热烈异常。
然而,即便如此热闹的场景,也无法驱散三哥心头的阴云。
这个年,三哥心中纠结不己。一方面,三娥选择的条件他并不符合,如今这样装着,感觉就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总有一天会戳穿这层皮,后果不堪设想;另一方面,家中困难重重,他娶老婆的事且不说还没轮到,即便轮到了,现在还得先建房子。这些都是何等艰难的事情啊!于是,三哥就这样染上了好酒之习。
他整日眉头紧锁,内心深处仿佛被一团乱麻缠绕,焦虑与忧愁如影随形。渐渐地,他身边又多了一群找他喝酒的酒友。起初,三哥并不怎么喜欢喝酒,甚至可以说完全没有饮酒的习惯。毕竟在那个贫困的年代,像他家那样穷苦的人家,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更别提能喝得上酒了。当时,商店几乎都是国营的供销社,想要买到酒并非易事,不仅得凭借珍贵的酒票才能购买到,而且所供应的酒大多是用红薯烧制而成的苕酒。这种酒口感苦涩,刚入口时便会感到一阵强烈的辛辣刺激,实在算不上好喝。相比之下,瓶装的谷酒简首是生活中的顶级奢侈品,普通人很难有机会品尝到。
正如那句老话所说:“点酒百人尝。”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喝酒确实是一件稀罕事。若是哪家有人能拿出一点酒来招待客人,那必定会引来众多邻里乡亲的围观和羡慕。而对于三哥来说,面对朋友们热情相邀共饮美酒,他虽心中有所抵触,但也不好意思总是拒绝,只好硬着头皮参与其中。然而,这一杯杯下肚的烈酒,并未能真正化解他心底的烦忧,反而令他愈发沉醉于那份深深的迷茫之中。
在那个久远的时代,人们喝酒的方式显得尤为独特,与现今截然不同。平日里,当一桌人围坐在一起饮酒时,桌面上仅仅摆放着一个酒具,它可能是一只酒壶、一个茶盅、一个酒盅,亦或是一只大碗,或者首接用酒瓶。待将这唯一的酒具斟满酒后,众人便开始轮流饮用,就像车轮转动一般有序而有趣。
这种特别的饮酒方式,或许有以下几点原因。其一,当时社会经济较为困难,大多数家庭难以购置大量的酒具以供多人同时使用。其二,由于那时工业发展相对滞后,能够拥有酒盅并且做到每人都配备一个的人家,通常都是家境较为优渥的。即便是举办喜事的时候,酒桌上也仅有西个酒具,分别放置在桌子的西方供宾客们使用。其三,或许是古老的乡风民俗一首在当地流传并延续至今。在古人的观念里,酒本身具有消毒杀菌的功效,因此他们并未觉得大家你一口我一口地共用一个酒具会有什么不卫生之处。相反,他们认为这种饮酒方式充满了浓厚的氛围,场面热闹非凡,而且讲究礼节。
每个人在喝下一口酒后,都会向自己的下一位敬酒并表达一番敬意,然后再将酒具传递过去。就这样依次轮转,酒量大的人自然会豪爽地饮下一大口,而酒量较小的则只需轻抿一小口即可。那些不想喝酒的人,哪怕只是稍稍沾唇意思一下,也不会有人强求。这种方式既避免了因劝酒而引发的争执和不愉快,又充分展现出了一种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真正实现了“能者多劳”以及“按需分配”的理想效果。
最后,时间缓缓流逝,一切又逐渐回到原点,开始进入下一轮的循环。就在这时,内心充满矛盾的三哥竟然在这一年里学会了借酒消愁这种方式。起初或许只是偶尔为之,但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他对酒精的依赖越来越深,渐渐地染上了酒瘾。
以至于后来,当有徒弟邀请他去吃饭时,他都会提出一个明确的要求——必须要有酒才行。
一日,三哥又和一些发小、徒弟们聚在一起喝酒。酒过三巡,他渐渐有些醉意,说道:“这酒不能再喝了,喝了伤感!”才胜道:“谈伤感这可不是你张飞的性格,还有什么事能伤你?喝吧!大过年的,开心快乐才是!”发小大腊子道:“看你天天心里有事的样子,遇到什么难事儿了,说来听听!也许大家可以帮你出出主意?”……
坐在三哥旁边的海源心里清楚,三哥一定是为三娥的事情伤感,伤感自己没有读书,怕三娥知道了嫌弃他。海源喝了一口酒道:“我们的张飞师父谈了一个村花,你们不知道吧?”大家一听,鼓掌齐声答道:“这是好事啊!还是你张飞牛逼,我们谈朋友,都是八字没一撇呢!你这有什么伤感的?”
三哥道:“这其中的问题很多呢!一是我二哥没有成家,待他先结婚才轮到我。二是我家里兄弟多,房子少,结婚总得要婚房吧?建房子可不是一个小事吧?这都还不是主要的。嗯!不说了!”三哥这么一说,大家更是好奇。那什么才是主要的问题呢?
发小福星道:“三哥,是不是那女人怀了你的孩子,都知道你胆大心细,思想前卫。你牛!”
三哥正色吼道:“别乱说!还没有到那一步呢!人家是个高中生,我和你们大多数人一样,没读书,是一个黑脚肚子。怕她知道后,嫌弃!我们当初都选择了在家里放牛,现在后悔了!”
福星道:“还是我那句话,把生米煮成熟饭,把她约到你林场小树林中干了,怀了你的孩子,你脚肚子再黑,也不嫌你了!”
“我可不想用这种手段,她也不是那种人。问题是她一见面就送信,喜欢读书人的那一套信使传情,我可应付不了!感觉这事不靠谱!”
才胜道:“凭你张飞的口才,你有办法应付。要不,我一个老表是文化局的头头,我去帮你弄一个高中毕业证来。让她看看,你就只和她当面谈恋爱。不回信,这样她就识不破你是不是高中生。说不是,你有毕业证,口才不比高中生差。说是,你就不写只面谈……”
“这个法子好!这样的时间长了,感情深了,自然而然成了你的人!”……
三哥道:“还是顺其自然吧!我相信缘分,难道我们没读书的就没人要了?喝酒!一醉解千愁!”
……
最后,大家都处在半昏半醉中。甚至有人劝三哥道:“张飞,别伤感,咱们村比那下陈村大多了,组织一班兄弟,去把那女的抢回来。什么事情都解决了!………”
“这个方法好!简单。省事!咱村前辈们不是有过这抢婚的事情吗?可效仿!”
“这成什么了?时代变了,这个万万使不得的………”
……………
有人说:喝一生的酒,丢一生的丑。
(欲知三哥喝酒又喝出什么故事笑话来?请继续观看后续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