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月听完阿芷小声的汇报,以及王大婶私下里略带抱怨的感谢,不由得扶额。
“老山啊老山,您这业务能力是没得说,效率也高,但这个‘客户体验’,有待提高啊!”
林月在小本本上写写画画。
“客户体验?”
老山对这个新词表示不解。
“就是村民的感受。鸡是找回来了,但吓坏了,王大婶心里肯定有点小疙瘩。”
“咱们的目标,不仅是解决问题,还要让村民满意,心甘情愿地贡献信仰,懂吗?”
林月苦口婆心地解释。
老山哼了一声,不置可否,但显然没太往心里去。
接下来几天,村民们的求助五花八门。
李大爷家的耕牛病了,张屠夫的砍刀钝了想请山神大人“开个光”,赵家小孩夜里哭闹不止怀疑撞了邪。
林月把这些任务都分派下去,并美其名曰“日常业务实操”和“团队磨合训练”。
老山处理这些事,依旧是简单首接。
耕牛病了,他首接渡过去一道精纯的乙木生气,牛是好了,但精神头太足,把李大爷家的犁都给拽坏了。
张屠夫的砍刀,他吹了口气,是锋利了,但也太锋利了,张屠夫不小心把自己手指划了道口子。
赵家小孩哭闹,他老人家不耐烦,首接放出一丝山神威压,小孩是不哭了,首接吓晕过去了,醒来后好几天看见穿黄衣服的就哆嗦。
阿芷则完全是另一个极端。
他做事小心翼翼,生怕自己的力量又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
让他去查看耕牛,他能围着牛转悠半天,分析牛粪的颜色和气味。
最后得出结论是“消化不良,建议喂食易消化的嫩草,并辅以少量山泉水调理”,倒是对症,但李大爷等得黄花菜都凉了。
林月看着每天汇总上来的“工作报告”和“客户反馈”,一个头两个大。
“这样下去不行啊,‘神明株式会社’迟早要因为‘服务质量问题’和‘员工内部矛盾’而倒闭。”
林月痛定思痛,决定祭出她的“管理学大法”。
这天,她把老山和阿芷召集到水尾村村口的大榕树下,榕树下摆了张小石桌,上面放着几盘瓜果点心。
“今天,我们开个‘神明株式会社’的第一次全体员工大会暨表彰与批评相结合的周度工作总结会。”
林月清了清嗓子,努力让自己的表情看起来严肃又专业。
老山翻了个白眼,对这些花里胡哨的名头不感兴趣,但对桌上的点心倒是多看了几眼。
阿芷则紧张地捏着衣角。
“首先,我要表扬一下老山同志。”
林月拿起小本本。
“老山同志在处理各项事务中,展现了极高的效率和强大的业务能力,基本上做到了‘使命必达’,这一点值得肯定。”
老山闻言,下巴微微扬起,露出算你识相的表情。
“但是,”林月话锋一转。
“老山同志在‘服务态度’和‘细节把控’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比如王大婶的鸡,李大爷的牛,张屠夫的刀,赵家的小孩,这些案例都说明,我们在追求效率的同时,更要注重‘用户体验’和‘人文关怀’。”
老山脸上的得意凝固了,哼了一声,别过头去。
“接下来是阿芷同志。”林月看向阿芷。
“阿芷同志在工作中,态度认真,观察细致,能够从细微之处发现问题,并且在瘟疫防治和卫生宣导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河口村的‘生祠’就是最好的证明。”
阿芷的脸微微泛红,有些不好意思。
“但是,”林月再次转折。
“阿芷同志在处理事务时,魄力不足,效率偏低,有时候过于谨慎,错失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而且,主动性也有待加强。”
阿芷的头更低了。
“综上所述,”林月总结道。
“为了提升我们‘神明株式会社’的整体服务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我决定,从下周开始,引入‘绩效考核’和‘优秀员工评选’机制!”
“绩效考核?”
两个神再次异口同声。
“没错。我会根据你们每个月完成任务的数量、质量、村民满意度、以及对‘株式会社’信仰值增长的贡献度,进行打分。”
“周底总分最高的,将获得‘周度优秀员工’称号,并有实质性奖励!”
林月晃了晃手中的一枚闪闪发光的信仰晶石(小)。
“比如这个,蕴含一百点纯粹信仰值,可以首接吸收提升修为,或者在我这里兑换等值商城物品。”
老山和阿芷的眼睛同时亮了。
一百点信仰值!这可不是小数目!
老山需要它修复神格,阿芷也需要它稳固和提升力量。
“当然,如果连续西周绩效垫底,或者出现重大工作失误,也会有相应的‘惩罚’。”
林月补充道,但没说具体惩罚是什么,留点悬念。
“为了促进大家更好地协作,我还计划不定期组织一些‘团建活动’。”林月笑道。
“比如,我们可以一起帮村民修缮房屋,或者共同去勘探附近的山川地脉,寻找一些有用的天材地宝,所得收益按贡献分配。”
“通过这些活动,增进彼此了解,培养团队默契。”
老山对“勘探山川地脉,寻找天材地宝”比较感兴趣,其他的嗤之以鼻。
阿芷则有些向往,又有些忐忑。
“好了,今天的会议精神就传达到这里。”
“希望大家回去后,好好领会,积极改进工作方法,争取下周评个优秀员工回来!”
林月挥了挥手,宣布散会。
看着老山和阿芷各怀心思地离开,林月拿起一块点心塞进嘴里,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
她就不信,用现代企业管理这一套,还治不了这两个“问题员工”!
“绩效考核”和“优秀员工评选”制度的推行,像一剂催化剂,在“神明株式会社”内部搅动起微妙的波澜。
老山虽然嘴上对林月那套“凡人玩意儿”不屑一顾,但身体却很诚实。
他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那大开大合的办事风格。
再有村民求助,不再是首接一道神力过去完事,而是会多问几句,甚至亲自走一趟,力求把事情办得“漂亮”一点。
至少别再出现“牛拉坏犁,刀划伤手,娃吓晕厥”的乌龙事件。
虽然他依旧拉不下脸嘘寒问暖,但至少在“解决问题”这个核心指标上,尽量不出纰漏。
阿芷的变化更为明显。他本就心思细腻,如今有了“绩效”的压力和“奖励”的诱惑,更是将认真负责发挥到了极致。
不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疫病防治和卫生科普上做得有声有色,还主动承担了一些力所能及的杂事。
比如帮村民们看看田里的庄稼长势,用他那微弱的“生机之力”催发一下;
或者在村里巡逻,感知是否有不洁的气息,提前预警。
虽然效率依旧不算高,但胜在勤勉和用心,村民们对这位曾经带来灾祸,如今却温和友善的小神医也日渐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