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装秀的成功,让大富制衣厂接到了大量的订单。
新机器也让工厂的生产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陈大富深知这一切都离不开大家的努力。
于是,他决定论功行赏,开一个表彰大会,给每个人都发奖金和福利,提高一下每个人的士气。
表彰大会那天,厂里热闹非凡,因为订单多任务紧,所以陈大富干脆请给全场人加餐,用吃晚饭的时间开会。
那一天的食堂,坐得满满当当的,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陈大富站在食堂打菜的地方,大声说:“这段时间大家辛苦了,时装秀很成功,吸引来大量订单,厂里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
我也废话不说,给大家来点实在的,你们大家都喜欢,发奖金和劳保福利,这是大家应得的,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让咱们大富制衣越来越好。别的我就不说了,大家吃好喝好。”
话音刚落,食堂里瞬间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声和掌声。
工人们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大家交头接耳,兴奋地讨论着,大家纷纷表示一定会更加努力工作,不辜负陈总的期望。
陈大富看着大家的反应,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奖励不仅能让大家的生活得到改善,更能让大家对工厂的未来充满信心。
陈金土虽然没有作为设计师在时装秀上上台,但他也在背后付出了不少努力。
陈大富知道,要想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这是不可能的。
时装秀后,还没开表彰大会之前,陈大富把他叫到办公室,笑着说:“小金啊,这次你虽然没上台,但你的努力爸爸都看在眼里。这是按照你设计的给你的奖金,另外再给你包个1000元的红包,奖励你最近的表现。
另外厂里会开个表彰大会,爸还会发你一份奖金和福利,厂里发的福利你自己看着办,拿回家也好,送你岳父岳母家也好。”
陈金土接过奖金跟红包,心中一阵激动。
他看着陈大富,激动地说:“爸,谢谢你,我以后一定会更加努力的。”
陈金土觉得父亲又开始重视自己了,作为家里的长子,他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很重。
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干,将来接过父亲的担子,不但要把大富制衣发扬光大,还要把父亲的其他产业都做起来。
如果这时,陈大富知道儿子的心声,一定会翻好多个白眼。
工厂里订单不断,新老机器全都全力运转着。
林建新看着忙碌的生产车间,心中有了个想法。
他找到陈大富,认真的说:“陈总,咱们接到的订单太多了,现在是两班制,为了能按时保质完成,我建议让工人上三班制,停人不停机,24个小时都开工,您觉得怎么样?”
陈大富听后,沉思片刻。
他知道林建新在管理生产方面很有经验,这个建议确实可行。
于是,他很快就答应:“行,建新,你做的服装这么多年,比我有经验的多,我相信你,这事就交你全权负责。不过一定要保证产品质量,不能因为赶工就忽略了品质。”
林建新自信的说:“陈总,你放心吧,我一定会安排好,保证按时完成订单,质量也肯定没问题的,机器的维护这方面我也会抓上。”
从那以后,工厂实行了三班制,机器昼夜不停的运转着。
晚上,工厂的探照灯刺破夜空,林建新站在车间门口,看着上晚班的工人在机器前忙碌。
有台链式电动缝纫机出了故障,维修的华南公司的工程师刚好不在,林建新自己亲自动手,没想到被他修好了。
修好机器后,他的解放鞋上沾着机油,工作服上双手上也沾满了机油,从晚上9点多他一首修到了凌晨1点多,足足干了4个多小时。
“林厂长,您饿了吧?”食堂的张婶端来一大碗面条。
林建新擦了擦手,接过汤碗,看了看墙上的生产进度表,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1986年12月30号,86年的最后一天,陈总接手是服装厂才三个多月,他们己经完成了以前订单的120%进度。
“老林,喝口酒暖暖。”陈大富递来一个扁平酒。
“陈总,这么晚,你怎么还过来?”林建新接过酒瓶,灌了一口,辣得首咳嗽:“陈总,这酒……”
“二锅头,朋友从首都给我带来的。”陈大富望着设计室的灯光,问道:“这么晚了,设计部谁还在加班?”
“林设计师,她在设计今年的夏装。”林建新突然笑了,“怪不得……”
“你瞎想什么呢?”陈大富瞪了他一眼,“去看看机器。”
陈大富和林建新边走边谈着今年的生产计划,林建新脸上洋溢着前所未有的舒展和干劲:“陈总,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我们明年要是再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一些新的产品线,肯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陈大富着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不过咱们得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新产品的研发和市场调研要做好,不能盲目扩张。”
而此时的林晓云正站在设计室的窗前,静静看着厂区里忙碌的景象,按了按疲惫的眼睛,活动活动长时间久坐而僵硬的身体。
陈大富和林建新两人正说着,路过设计室的窗下。
陈大富似有所感,不经意的抬起头,就在这时,他的目光与站在窗前的林晓云交汇。
林晓云的心跳莫名漏了一拍,一种莫名的紧张和羞涩涌上心头,脸上飞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红晕。
她看到陈大富对她露出了一个温和而充满赞许的笑容,那笑容在探照灯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温暖而有力,仿佛是对她工作的肯定,又仿佛蕴含着更深的情感。
林晓云的形象是被什么轻轻触动了一下,情不自禁的回忆,一个灿烂的笑容,还用力的点了点头。
隔着玻璃,隔着忙碌的厂区,隔着一段不算近的距离,一种超越上下级,超越合作关系的默契与暖流,在两人之间悄然间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