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下春深记

第52章 谁把春天藏进了信封

加入书架
书名:
檐下春深记
作者:
芋泥年糕
本章字数:
3078
更新时间:
2025-06-04

晨光爬上紫藤木牌时,简晴正往展架上挂最后一张感谢卡。

竹篾编的展架有点晃,简越从后边扶住,袖口还沾着昨夜里给木牌刷漆的蓝漆印:"姐,李师傅在院门口搬藤椅,说来了个抱着骨灰盒的。"

她转身时,看见穿深灰夹克的男人站在院门口。

骨灰盒裹着红布,边角磨得起了毛,他右手攥着张泛黄的纸条,指节发白。

"同志,"他喉咙发紧,"我妈走前写的,说要葬在紫藤花下。

可我找遍了三条老街,没一株对得上。"

简晴接过纸条。"紫藤花下"西个字被水浸过,墨迹晕成浅蓝,背面有几道铅笔印,像是用指甲划的——歪歪扭扭的方框里,三个圆圈连成线。

"老城区以前有片废园,"她突然想起母亲日记里夹的旧报纸,"七几年建的,后来扩路荒了,我妈提过那里种着整排紫藤。"

林少安不知何时拿了保温桶过来,往一次性纸杯里倒酸梅汤:"喝口,凉的。"男人捧着杯子,指腹蹭过杯壁上的水珠:"我妈最怕热,夏天总给我扇蒲扇,说'凉了才记得住'。"

"那我们先记住她名字。"林少安蹲下来,从帆布包里摸出笔记本,"阿姨叫什么?"

"周秀芬。"男人低头,"她总说,名字要是没人叫,人就真没了。"

简晴心口一揪。

她想起奶奶临终前攥着她的手,反复念"晴晴",像在确认自己还活着。

废园铁门锈成了暗红色。

张小磊举着铁钳去撬锁,"咔嗒"一声,门轴发出老木断裂的响。

扑面而来的不是荒草味,是淡淡的紫藤香——枯藤上还挂着几串干花,被晨露浸得发软。

"张哥你看!"张小磊蹲在墙根,用竹耙扒开落叶,半块青石碑露出来,"刻着名字呢!"

韩爷爷突然走过去。

他背着手,指尖轻轻碰了碰石碑上"周秀芬"三个字:"是她。"老人声音发颤,"六八年我负伤住院,她天天送红糖小米粥,说'你们保家,我们守灶'。"

男人跪下来,把骨灰盒贴在石碑上。

红布滑开,露出盒身刻的"周秀芬 1945-2023"。

"要办个仪式吗?"简晴轻声问。

男人抬头,眼里有水光:"我妈说,仪式是给活人的。

可我..."他抹了把脸,"我想让她知道,我记得。"

苏文澜翻出老照片——周秀芬系蓝布围裙,怀里抱着保温桶,身后是整排紫藤。

张小磊连夜做了展板,把照片和韩爷爷的回忆贴成一圈。

林少安联系街道办时,对方在电话里说:"正好要修社区公园,这片地我们留着。"

仪式那天落着细雪。

男人捧着骨灰盒站在紫藤前,枯藤上不知何时冒了新芽。

韩爷爷颤巍巍捧来一束野菊:"当年她送我粥,我没来得及说谢。"

"妈,"男人把骨灰盒轻轻放在藤下,"我找到你的紫藤了。"他摸出张皱巴巴的全家福,"你看,我把弟弟也带来了,他说要给你刻新碑。"

风掀起展布。

苏文澜递来一叠信纸,是老街坊们写的:"周姐的粥最香""她帮我带过孩子""那年我发烧,是她背我去的诊所"。

简晴站在人群后。

林少安递来杯热豆浆,杯壁上凝着水珠,像极了母亲从前给她捂手的搪瓷杯。

"结束了?"简越不知何时站在她旁边,手里提着装展架的纸箱,"姐,我...我能帮忙整理这些信吗?"

她点头。

暮色漫进院子时,展架收进偏房,紫藤木牌在风里晃了晃。

简晴擦桌子时,发现抽屉缝里塞着封信。

信封是素白的,没贴邮票,没写地址。

她抽出来,信纸上的字一笔一画,像用尺子比着写的:"谢谢你让我知道,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

落款处空着。

她把信重新塞进抽屉,指尖碰到信纸边缘——有点毛糙,像是自己裁的。

窗外的紫藤抽了新枝。

月光落下来,在信纸上投下细碎的影,像谁在悄悄画着什么。

简晴盯着那行字看了很久,首到听见父亲在厨房喊:"晴晴,你弟煮了糖桂花圆子!"

她转身时,信纸从抽屉缝里滑出一角。

风掀起窗纱,把"遗忘"两个字轻轻吹得,像是在等谁来把它抚平。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