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我替了老朱的人生

第50章 民调1

加入书架
书名:
元末我替了老朱的人生
作者:
期羲
本章字数:
4644
更新时间:
2025-06-17

“滁州牧冯胜携众官员供应大王。”

“恭迎大王。”整个滁州的百姓都在城墙上高声呐喊。听声音就知道这些人吃的很饱。

杨林带着两女下车看了看那新修建的城墙点点头“城墙用水泥砖包起来好看多了。”

“多亏了您,城门楼咱也重新修了,现在滁州城墙高十二米,厚五米,内侧还修建了三层驻军楼。

周长二十里的城墙内部能住三万大军,若是遇到灾荒年也可以安顿超过十万流民。”

杨林满意的点点头“干的不错,花了不少钱吧?”

一边迈步走在水泥路上进城一边感叹这边变化之大。

“人口多了,商业税比较高,百姓没了自己的地总会想方设法的整些小生意,属下打算重新规划下面的城乡,估计三五年就能初步达成您说的那个城市化。

到时候人口分布和土地分布会更加合理。”

“干得不错,这个事得表扬你,你得给其他州牧做好榜样,学校建设的怎么样?”

“这个有点困难,目前只有杨初十一个熟悉汉语拼音的老师,咱也只打算让孩子们先学到能够自己读拼音,并且能看懂拼音注解的小说就行。”

“今年税收极高…………”

冯胜献宝似的给他说着滁州的发展,杨林时不时做一些小调整。

等所有人进入大殿杨林才问出关键问题“这边有不少军属农场,他们的表现怎么样?”

“中规中矩,税主比咱们还担心自己的收成被贪墨了,加上绣衣卫经常巡逻问题不大,就是军属们觉得军属犯罪上军事衙门这个事有点苛刻。”

“无妨,孙超,武装部这边什么情况?”

“回大王,州县级的武装部每个月都在各县通过灌溉渠上面的百斤小船进行轮换,并不会常驻在哪。

训练完很多人还会去找点活干,每个士兵每月都能回到州里一趟领取粮票和薪酬,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上级侵占下级粮食的事发生,只不过这些老兵多少都有伤势,高强度训练是做不了了,但一般的训练没问题。”

“这个事一定要重视,公安只能破破案抓抓小偷,你们才是维护地方稳定的中坚力量。

最好是将巡逻路线给固定下来,那些山林沼泽容易藏贼寇的地方都要视察到,那些可都是战功。”

“是,此事末将会注意。”

视察完这边,一行人来到了县里最重要的一个地方,粮库。

“此地常备粮足够五十万百姓吃一个月,多余的都会送到老山粮库。”

杨林走进去打开水泥大缸看了一眼都是完全干燥的大麦和高粱蚕豆等粗粮。

“水稻和小麦呢?”

“大王这些粮食是预备赈灾用的,那些精细粮食都在粮店的小仓库里,卖完了自己去老山运输。”

“呵呵,这办法不错啊!谁想的?那些税主就没想着自己卖粮?”

冯胜撇撇嘴“是陈茂大人的意思,税主卖粮限制很多,每次卖完都要申请批条走一大堆流程,大部分税主嫌麻烦还是愿意要钱或者要酒。

只有那些干养殖的农场会换成麸糠或者豆渣、酒糟。

仓储部会用陈粮酿造大量的酒水,退税的时候若是不要粮可以选择带一些酒水回去,现在整个滁州的酿酒师都去那边上工去了。”

“呵呵,这小子倒是聪明,一个看仓库的都被他玩出花了,今年审计完他的奖金怕是不会少。”

随后杨林继续巡视了城中百姓的生活,大部分百姓每天干活都能养活一家人,那些患重病缺乏劳动力的人家就得借官贷。

重大疾病贷款都是十年期,能活到那时候的也能还完,活不到那时候的就只能家人还或者抵押宅子了。

等他转悠许久来到一家成衣店,发现里面己经在售卖羽绒服,但是价格非常昂贵。

走进去之后杨林拿起一件羽绒马褂掂量了一下“不错啊!这东西怎么卖的?”

一个衣着华丽的商人弓着腰回答道“大王,这羽绒服是您的产业,您没看账务吗?”

杨林一脸懵逼的转头看着马秀英和佟玉,马秀英笑了笑“陈婶说以前你让她给你做羽绒服,把十里八乡的鹅都给买了,家里吃了半年的腊鹅肉才凑够一件,结果被你玩火给烧了。

她想着现在养鸭养鹅的多,就跟咱说开了这个店。这东西制作非常繁琐,一般人也买不起,售价最低两千文,最高两万的对襟大衣都有。”

杨林倒吸一口凉气,这玩意真不是一般人能穿得起的,一个一千亩的税主什么副业都不干光种地一年最低净收入差不多也就二十万文。

买一件大衣就去了十分之一那还真是死贵死贵的,再看上面缝着的小布条“大帅牌羽绒服”。

“哈哈哈哈,这招牌还真是…不错不错。”

从这里出来,他来到同福连锁客栈,这里面消费极高,进来一次没有一百文都不好意思开口。

一群来不及离开的税主今日就住在里面,看到杨林进来一个个开心的不得了“见过大王。”

“你们是…税主?”

“没错,咱们几个是治所清河县的税主,这不是地里没事了过来转转。”

“走,和咱聊聊去。”

“是。”

众人坐在一楼大厅里,上了香茶,杨林开口询问“你们都是千亩的税主?”

“是,高低不过几十亩边角。”

“今年雇佣了多少人?”

“虽然人员有变动,不过耕地请了五十个青壮,还有一百个妇孺。

后续咱还养了一些鸡和猪羊,今年雇佣的人数差不多就是两百个上下。

耕地都是采用包薪,咱也不可能有那么多牛不是,大多都是一个村或者一个耕地队一起接活。

纯人工百人,一天每人两亩来算需要五天,包括翻耕和播种,差不多支出在十万文上下,劳动强度很高咱还得给他们准备点吃的才能请到。

有牛帮忙的话少了也不行,的十头往上,主家提供草料,干的快,最后支出差不多。”

每季耕种、灌溉、除草、收割支出差不多在三十五到西十万文。

为了提高效益咱们都不会只是单纯的种地,像咱777号农场今年卖了西十头大肥猪,一百头肥羊,还有沟渠里养的草鱼,田里的鸭子,圈里的鸡和鸡蛋。

田埂上种的蔬菜和主产的粮食、副产的秸秆,总效益差不多有三百万文。

粮食占了大头,最后留在手里的约莫八十万,刨除劳工工钱赚了西十万文,可以买八万斤粮食。

这可比咱以前多多了,以前咱们家也算小有产业可一年也赚不到这么多。”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