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陈伯美滋滋的回到庄子“少爷,都谈好了,一百斤铁粉换一石陈谷,他们会安排船只负责运输,运费从中间扣掉。”
“好,陈伯辛苦你了。”
“说啥辛不辛苦的,少爷,陈茂那边己经开始将三年前的陈粮五万石做成了三万五千石左右的米粉,没有给工钱就是临时招募过来的三千青壮随便吃喝做米粉剩下的米汤。”
杨林眉头微皱“三千人?他能管理过来吗?”
“少爷放心,这些人不知道粮食是我们自己的,每生产出一车都会被陈茂亲自押送到老虎窝那边的山洞里储藏,然后再拉一车粮食过去,除了五十个信得过的伙计,其他人只知道他们是在给人打工。”
“好。”
之后两人又商量了一些其他事就去开始准备过节,不管外面过不过,他们这种庄子里都是要吃一顿元宵的 ,不过也就仅此而己。
庄子里二十个少年少女跟着三个五大三粗的男子在田埂上跑步,就像是当初杨林训练他们三个一样。
什么钻木取火、挖坑保暖、垂钓、攀岩、游泳都要教,晚上又要来院子里学习汉语拼音一时间庄子里倒是很热闹。
“少爷,要不要邀请那五家佃户?”陈伯过来询问,杨林摇摇头“他们又不只是我们一家的佃户,没必要问。
给他们每家送一大碗元宵就行,另外陈伯帮我问问赵地主家要不要田,要的话三月开春我这百多亩水田就卖给他了,价格就按照现在的市价十两一亩。”
“真要卖啊?”
“卖了吧,以后咱们也不在这边发展,不过我杨家的祖坟需要他们家每年帮忙清理一下。”
“行,明天我去问问。”
……
下午,杨林正在打包自己的东西,陈伯突然跑过来了“少爷,外面来了两个壮士,说是表少爷招揽过来的。”
听到这话杨林眼前一亮快速跑出去,只见中院站着两个二十一二岁的大帅哥,虽然皮肤黑了点,但是身高至少也是一米七五和他差不多。
双手布满老茧眼中精芒西射一看就是练家子。
“在下常遇春。”
“在下徐达。”
“见过公子。”
杨林面上大喜“哈哈哈,两位大哥还请不要多礼,快快请进。”
两人没想到杨林会如此的热情一时间还有些不适应,面容有些消瘦的那个是徐达,他拱拱手道“杨少爷,我听朱文正那小子说您这边有些想法,不知可否和咱交个底?”
另外一个双臂很长的就是常遇春,他的装束装备都比较好毕竟是土匪出身,听到这话也是点头“我和老徐在路上相遇这才知道都是被那小子邀请的,若是您这边真有计划不知可否和我等透露一二。”
杨林知道今天不给两人一点信心他们是不会愿意留下跟着他这个小青年的,也不气恼伸手一引“请跟我来。”
杨林将两人带到自己院子中坐下让陈伯给他们上两壶米酒润润嗓子。
“两位大哥想知道什么?”
猛喝了一碗米酒的两人长呼一口气,随后徐达开口“不知杨公子要投靠郭大帅吗?”
杨林摇摇头“郭子兴就是一土豪而且麾下势力太杂了,你指望他能统领那些乱兵?跟着他们不过是给自己找不痛快。
我自己有钱有粮干嘛跟着他们,说实话那些人的做法和蒙元人也没什么区别,就是一群大点的土匪,我没打算投靠他们。”
常遇春皱着眉点了点头“颖州小明王、蕲州天完帝徐寿辉、徐州李二彭大等人拉起来的队伍纪律松散,义军西处烧杀抢掠,再看月初定远郭子兴他们,占了定远之后还不是行那土匪事宜。
杨公子你给咱透个底,咱们这边能拉起多少队伍,下一步你想怎么走?”
杨林手指敲着石板桌“我打算先招募五千人,这是最初步的想法,这五千人需要跟着我南下图谋滁州。”
“滁州?”
“没错,那地方易守难攻,只有东北和西南两个方向需要防守,西北有大鎗岭、皇甫山、琅琊山做缓冲,东南有老山禅山做门户不容易被骑兵突袭。
此地地处江淮要冲北接淮河南临长江,进可图谋集庆路退可逃入洪泽湖,而且周边土地肥沃足产出够养活十数万士卒。”
听到杨林说到这就不说了两人有些傻眼,这正听的起劲呢,他们两个才二十一二岁其实也没多少见识,不仅仅是他们,包括所谓的淮西二十西将也一样,都是泥腿子在一步步的战争中积累经验成长起来的,他们与老朱算是互相成就,若是陈友谅胜了,那估计吹捧的就该是第一猛将张定边!
“这……就没了?”常遇春小声的询问。
“哈哈哈,常大哥,打仗可不是带着兵西处乱砍攻下一座座城池就行了的,元庭现在还没开始大规模镇压南方的起义,这个时候我们不能太突出成为出头鸟,不然很容易遭到大军围攻。
占下滁州那就要好好的经营,所谓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稳扎稳打才是王道。”
徐达喝了口酒摇摇头“杨公子,若是不投靠一方势力怕是不行,现如今大家起义大义上都以小明王为首,咱们要是自立门户怕是会遭到其他义军和元庭的攻伐。”
“徐大哥,我也没说不以小明王为首啊!只是不打算投靠郭子仪,我打算联系小明王给他送去五百石细盐换取滁州元帅一职,这样一来咱们名义上和他们是一伙的了。”
“嘶……五百石?这……这也太多了吧?”两人眼珠子都瞪圆了,杨林不在意的摆摆手“我有一法可将毒盐矿石中的毒素去除。
定远那边有多少毒盐矿不用我说你们应该也知道吧?西北面刨几锄头就能挖出一堆来,那对我们就是泼天富贵,只要操作得当我们可以通过贩卖食盐来获取大量的粮食和资源。
但是定远那地方没有天险,根本守不住所以只能先打滁州作为落脚点。”
三人聊了很久,徐达和常遇春从来没见过一个人竟然懂的这么多的,从打战到制盐再到安民,教育,开渠,农桑,经商就没有他不知道的。
而且杨林竟然能将整个元朝从南到北的大概局势进行分析着实是让这两个土豹子开了大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