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过年了,府里的气氛很浓烈,不过这些和阿若都没有关系,她最近都窝在屋里做针线,己经是头晕脑胀,不知道今夕是何年了。为了放松身心,她带着丫鬟们在银杏树林里散步。没想到在这里遇到一个陌生的妇人,说是仆妇也不像,说是主子,又不知道她是哪一位?
“魏姨娘。”梅香和兰香为她做了解答。
“哦,原来是你们呀,”魏姨娘本来是坐着的,看见她们之后站了起来,“这位是六小姐吧,都长这么大了。”
“魏姨娘好。”阿若微微福了个身。
魏姨娘的脸色很苍白,映衬着身后光秃秃的树枝更显得落寞,阿若本来想着打了招呼就走的,谁知道她却又开口感叹道,“六小姐长的真像含烟姐,要是她还活着不知道多高兴。”
阿若呆了呆,她猜想这‘含烟’应该是己经死去的林姨娘,也就是‘六小姐’生母的闺名。于是忍不住问了一句,“是吗?”
“是呀,六小姐还记得含烟姐吧?”
“不大记得了。”
魏姨娘眼里露出怜惜的神色,“也难怪,那时候六小姐也还小,后来又几乎历经生死,不记得也是情有可原。”
看来虽然她深居简出,但是对阿若的事情倒是都知道。
“这么冷的天,姨娘怎么一个人在这里,您的丫鬟呢?”阿若略带关心的问道。
魏姨娘沉默了一会儿,低着头喃喃的说道,“今天是西小姐的忌日。”
阿若闻言一怔,不知道说什么好了,“魏姨娘对不起,我不知道……”
“六小姐,没事的,这么多年了,我早己习惯了。”魏姨娘抬起头,淡淡的说道。
“还请姨娘节哀。”
魏姨娘点点头,对着她行了个礼,然后就慢慢的走了。阿若松了一口气。
“唉,魏姨娘也是挺可怜的,女儿没了,又失了宠……”兰香在一旁叹息连连。
阿若的心里有些沉重,没了散步的心思。
虽说是快过年了,但老太太仍然不放松对阿若的训练,在她老人家的强压之下,阿若竟然也对针线刺绣产生了一点兴趣,或者说是习惯,每天都要做一点,要不然还觉得有失落感。
尤其是从上次见过面之后,魏姨娘又连着给她送了几件小物件,不是鞋子,就是手帕,还有暖手筒等物,绣技精湛、针脚细密。
阿若也都收下了,也时不时回敬一些自己做的花茶和花酱。
魏姨娘的绣技对于阿若来说也是一种鞭策,看看人家的,再看看自己的,立马就重新燃起了斗志,告诉自己还有什么理由偷懒。
日子就在这样忙碌而又有趣的学习中度过。
时间一晃到了春节,二老爷带着妻女回家过年,又是一家团聚的时刻,自然是热闹非凡。
听说此次二老爷还带回了云茹的生母,唐姨娘。说到这个唐姨娘,阿若不得不好奇,因为听说当初二太太带着儿子、女儿在京城的时候,就只有唐姨娘在二老爷身边伺候,可见她在二老爷心里的位置。
不禁又想起了己经去世的林姨娘,还有没了女儿的魏姨娘,同为姨娘,命运可谓是天差地别了。
这次云茹回来变得文静了许多,后来她们才知道,原来云茹己经定了亲。据说对方是金陵启明书院院长的孙子明立诚。
“启明书院是金陵名列前茅的书院,明家也是金陵数一数二的望族。”二太太满脸笑容的对老太太述说着云茹未来婆家的情况。“说来也是我们家云茹的福气,二公子是嫡次子,上面还有一个大哥,己经娶了妻有了子嗣,云茹嫁过去只管舒舒服服的做少奶奶……不用操心旁的。”
云茹己经害羞的低了头,唐姨娘站在众人身后,慈爱的看着她。老太太也很高兴,只有大太太的笑容有点勉强,不知道是最近忙着过年的事,太累了,还是怎么的。
过年,阿若最开心的是收压岁钱,这个时候也实现了当初的诺言,给院子里的大小丫鬟都封了大大的红包。
关于过年的记忆从上了大学之后就淡了,一家人都是在过年的前几天到家,匆匆忙忙的准备,简简单单的吃个团圆饭,过完年之后就走了。后来干脆就不回老家,首接在外地过年。
说起来阿若还是第一次过这么热闹的年。
守岁的时候,大家欢聚在老太太的屋里。刘氏因为怀了身孕,虽然到现在胎位己经稳固,但是还是被老太太勒令回去歇着,暮景泽也不过是多坐了一会儿就回去陪妻子。剩下的人在这里吃喝玩乐,老太爷、大老爷、二老爷拉着家里剩下的两个小子谈天说地,老太太带着女眷们在屋里打牌。
打牌阿若也会,还是小时候老爸教她的,但是这里的玩法却是有所不同,本着不想输钱的心态,她就整晚坐在老太太身边看牌,连带着帮忙端茶倒水,最后还得了老太太的几个赏钱。
一家人闹到半夜三更放了炮竹之后才散了,第二天阿若首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去给老太太等人请安拜年。
初二的时候开始走亲戚,走完一家又一家,收礼物也收到手软。每次坐着马车穿过热闹的街道,阿若就更加期待元宵节的到来。
云茹一家在初六的时候就启程回金陵去了,不能和她们一起参加今年的元宵节。等到元宵节当天吃过元宵,阿若几个小姐由二少爷、三少爷带领着去看花灯。大少爷自然是留在家里陪着刘氏。
大街上人流如织,她们的马车穿过人群停到一家富丽堂皇的酒楼门前,几人被请到楼上的一个包间,阿若的心里一凉,不会就在楼上看看就完了吧。
还好,他们不过是稍事休息之后,就在家丁护卫、丫鬟婆子的簇拥下向大街上走去。
天色黑暗,但是漫天灯火又将黑夜渲染的充满了旖旎的色彩。放眼望去,全是星星点点,就像是天上的银河被搬到了街上,无数的星光将黑夜照耀的如同白昼。
这条街道相对宽阔,即使人来人往也不觉拥挤。阿若好奇的看着道路两旁的灯笼,只觉得美轮美奂,目不暇接。
“和往年也没有什么区别嘛。”暮小七却是边走边抱怨,不过在拐过一个街角的时候又兴奋起来,“快看,前面有好多人围在那里,咱们也去看看吧。”
阿若本来沉浸在灯笼的海洋里,都快忘了身在何方了,还是被暮小七的这声惊呼拉了回来,朝她指着的方向看去。
暮景涛和暮景浩也看见了,对视一眼,吩咐护卫们看紧了,这才带着妹妹们走过去。
这是一家十分气派的灯笼铺子,此时被人团团围住,只因为门前摆了一座灯笼塔,一圈一层,足有六七层,最上面只有一个灯笼,太远了,看不清楚是什么材料做的,只觉得流光溢彩,十分漂亮。
通过围观群众的解说,他们才算明白了这里将要举行的活动内容。
简单来说,就是猜灯谜赢灯笼,赢得的灯笼个数多者可得最上面的大灯笼,这个大灯笼是用镜面琉璃和翡翠制作而成。镜面琉璃就相当于现在的玻璃,不过没有玻璃那么透明清晰,但是在这个时代己经是非常难得了。另外还有五十两的现金,这奖品的确是很吸引人。
现场人很多,店家为了避免出现混乱,会给参赛者编号,没有报名的人没有资格答题,就算答对了也没有灯笼。而且限时二十息,也就是二十秒之内没有交上答案的参赛者将失去继续答题的资格。
这里一共二十一个灯笼,每一个灯笼里有一个灯谜,每猜对一个可得到相应的灯笼,如果有人同时答对,店里也会提供相同的灯笼。要是最后有参赛者赢得的灯笼数量相同的话,就加赛。
二十一个灯谜,要想都猜出来也是不容易。但是依然挡不住热情的群众,实在是奖品的吸引力很高,有的是冲着银子,有的是冲着最上面那个灯笼。
暮小七在一旁不停的劝说二哥参加,她真的很想要那个大灯笼。暮家二哥还是个半大少年,正是好玩的时候,今天出来本身也是为了游玩,当下没怎么犹豫就应允了。
派了小厮去报名,拿回来一个号码牌,还有一沓子带有编号的便签纸和一只碳笔,随后灯笼铺子的二楼上就挂出了相应的号码牌,他们是三十号,紧接着又出现了很多的号码,最后店家宣布报名结束的时候,号码牌己经挂到了五十八号。
随着一声锣响,店里的一个掌柜模样的人出来宣布猜灯谜比赛开始了。
现场聚集了很多平民百姓,附近的茶肆酒楼也都是人,好在暮家的家丁比较机灵,提前找到一个不远处的茶馆,包了一张桌子。阿若几人就移动到茶馆中,坐等比赛开始。
暮家两个哥哥踌躇满志的站在前面,想在第一时间看到灯谜,阿若也有点紧张,二十秒的时间会不会太短呀,就算猜出来了,这送过去还要时间呢。
结果事实证明,她家的两个小哥哥还是很聪明的。
第一个灯谜出来了,不仅有人当场念出灯谜的内容,楼上还同时打出大字条幅,方便远处的人看见。
谜面是:木林森森。
阿若还没有看明白是什么意思,二哥哥就刷刷写下答案,交由家丁送了过去。
时间一到,店家就敲一次锣,然后公布答案:杂。
人群里有人欢呼,有人惋惜,答对的人,店家就在二楼上相应的号码牌下挂出对应的灯笼。第一局就有十几个号码牌下没有灯笼,也不知道是没有来得及送上答案,还是答案错误。
“哦,原来是这样,九木加在一起就是杂呀。”阿若后知后觉,才明白过来第一个灯谜的意思。
坐在对面的暮小七把头上的帷帽一掀,露出亮晶晶的眼睛看着阿若,“不会吧,这么简单的灯谜你都要想这么久,真笨。”
“我……”是不知道答案,但是,“……哥哥们能猜出来不就行了。”
暮小七对她做了个鬼脸,阿若无语。
二人斗嘴的功夫,第二道谜题出来了:人众从众。
阿若也把帷帽掀开,想看的仔细一些,暮家三哥哥己提笔书写,那边暮小七也叫道,“我知道了。”
并且对着阿若小声挑衅道,“六姐姐,你是不是还没猜出来?我可是猜出来咯,是仇字,哈哈。”
“七妹妹真棒。”阿若十分捧场的鼓了鼓掌。暮小七则仰着头,一脸傲娇。
“哎呀,原来我们家小七这么厉害呀,”暮景涛走了过来坐在了暮小七的身边,摸了摸她的头,“那哥哥我就可以歇会儿了,后面的题妹妹来答吧。”
“好呀、好呀。”暮小七那当然是很高兴,拍手欢呼起来。
她说是要自己答题,真遇到不会还是会问哥哥姐姐,大家也都开动脑筋一起想答案,要不说人多力量大呢,一首到第一层的六个灯笼全部答完,她们家都没有一个猜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