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野史,怎么全成真了?

第188章 一国两制?

加入书架
书名:
这野史,怎么全成真了?
作者:
城神
本章字数:
8534
更新时间:
2025-07-07

第188章:一国两制?

年轻文臣开口朗读:

“一、大夏的奠基与崛起,881年-1038年。”

“881年: 党项首领拓跋思恭因助唐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被唐朝册封为定难军节度使,赐姓李,统辖夏州、绥州、银州、宥州四州之地。夏州政权建立,成为西夏王朝的雏形。”

“而后五代十国时期: 夏州政权在混乱的局势中左右逢源。”

“名义上臣服于中原王朝——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实则保持自治,不断在积蓄力量。”

“...”

前半段是大夏的起源。

现场文臣都知晓的事实,无法证明江离拥有看破未来的能力。

当年轻文官浏览到接下来的历史之际,他脸上的表情有些凝重与不妙。

“接下来是大夏的巅峰之路的开始。”

此话一出,全场众人顿时屏气凝神,比以往任何之际都听得认真。

“1:依附金朝。”

“大夏联金灭辽,在1120年代、攻宋,趁机扩张领土,夺取部分河湟地区。”

“2:推崇儒学。”

“ 建国学,尊孔子为帝,大力推行汉文化。”

“3:发展佛教。”

“ 大规模译印佛经、广建寺庙,佛教达到鼎盛。”

听到佛教,李乾顺顿时一脸愕然。

这几年,他确实在准备大肆推广佛教,以达稳定大夏民众之心。

由于国家小,人丁弱,急需力量。

若目前大夏无宗教信仰,战士们将会畏惧死亡。

作为皇帝,他只能从其它地方搬出宗教,给他们灌输“来世”的概念。

如此一来,小国之民将悍不畏死;勇猛无双!

“这宋史的编纂之人,竟能看透我即将要做的大事?”

这一刻,李乾顺忍不住心惊,令他对江离与其师尊的感官更为恐怖!

思索之间,台下再度传来朗读声。

“在1139年-1193年是我们大夏的黄金时代。”

“也就是我们大夏的未来的七八十年内。”

“文化繁荣,经济稳定、外交平衡——大夏在南宋与金之间维持相对和平。”

“再之后便是转盛为衰。

“衰落与灭亡——具体年限是1206年-1227年。”

“1206年: 宗室李安全篡位,改变依附金国的国策,开始侵扰金国边境。”

“其次蒙古崛起: 1205年、1207年、1209年,成吉思汗三次率军攻夏,我大夏接连惨败。”

“在1209年蒙夏议和,大夏纳女请和,附蒙攻金,成为蒙古附庸。”

“权臣擅权: 神宗李遵顼、献宗李德旺时期,权臣阿沙敢不等把持朝政,国力日衰。”

“大夏在蒙古的高压下,时而附蒙攻金,时而联金抗蒙,摇摆不定。”

“最后则是蒙古致命打击:1224年-1227年。”

“在大夏拒绝派兵随成吉思汗西征,招致蒙古更猛烈报复!”

“1224年: 蒙古大将孛鲁攻占西夏重镇银州。”

“1226年: 成吉思汗亲率大军,发动灭夏之战。”

“蒙古军势如破竹,连克黑水城、沙州、肃州、甘州、凉州、灵州等要地。

“1227年夏: 蒙古军围攻西夏都城中兴府(原兴庆府)半年之久。期间,成吉思汗病逝于六盘山。”

“1227年7月: 末帝南平王李睍在粮尽援绝、又遭地震重创后,开城投降。”

“当蒙古军队入城后,执行成吉思汗遗命,展开大规模屠杀和破坏,我大下中兴府几乎被夷为平地,大夏宗室贵族多被处死。”

“当年7月,大夏...”

读到此处之际,那年轻的文臣目光震颤,喉结耸动,一字一顿地说出:“正式灭亡!”

随着一连串未来之事落下,李察哥与李乾顺以及众多文臣武将各个瞠目结舌,一脸愕然。

怎么可能?

大夏怎么可能以如此憋屈的方式走向结局?

他们不信这未来之事是大夏的未来!

这绝对是江离编纂的,绝对是他师尊编纂的!

此时,江离一脸微笑地望着龙椅上的李乾顺,满脸骇然之意。

一眼就能看出,哪怕他再不信,也不得不深思大夏的未来的发展趋势!

而后他又回首看向李察哥。

对方的脸上倒看不出在思索着什么。

在李察哥身旁的数十位质人军们当场面色刹白,那是一种软弱无力的味道。

仿佛经历多年,终究逃不过大夏的灭亡之景吗?

灭亡就灭亡吧!

为何大夏总是不能独立?

为何百年来一直是别国的臣国保平安?

若如此的话,他们的独立努力到底是为何?

刹那间,文臣武将都失去了拼搏的意愿,反正一切白做;都无法当家做主。

一直被他国制衡!

干脆放弃得了!

想象中的群臣嘲讽与谩骂没有出现,这倒让江离感到些许意外。

“有意思,之前不是骂得凶吗?”

“怎么现在都不说话了?”

“还是说你们心底里其实已经认定这本历史所记载的是真的了?”

“无趣,一点都不像大宋的朝廷,起码有人敢跟我斗嘴,辩论;到你们大夏,连斗嘴的人都没有。”

话音落下,文臣武将们敢怒不敢言。

众人原先的嚣张,早已在这历历在目的未来历史中消磨殆尽。

要知道,这些大夏文臣武将可谓是都是聪明人;他们知道何为真何为假。

令他们无法理解的是——到底是何方神人,才能编纂出一个与现实历史不存却又深入人心的历史的?

见状无人反驳,江离一脸趣意地打量着李乾顺:

“你,信吗?”

李乾顺深呼一口气,心中升起一抹倔强。

他可不敢当场证实这所谓的历史是真的会发生的。

实则他心底里知晓这大概率是真的,却不能当众说出,否则不仅是他,就连全大夏之人都将战意全无。

都能亲眼目睹失败了,谁还愿意死战?

除非...

知晓未来,改变现在!

李乾顺一脸凝重地开口:

“空口无凭之言,妄想撼动朕之大夏!”

“证实它是真的!”

这话顿时引燃了众臣们冷却的内心,纷纷义愤填膺地开口:

“对,证实它!”

“若是真的,那就证实它!”

“...”

环顾一圈,江离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天真!”

“这实则无法证实!“

“因为有了我的存在,未来一切都将发生变化。”

“比如,今们大夏拒绝我的和平提议——你们将面临2个选择!”

闻言,久久不发言的李察哥冷着脸问:“哪两个请求?”

江离扫视一圈众人,面容平静地开口:

“1:成为华夏的一份子,倒不算大宋的归附国。”

“我以将师之名,给你们最大的自治权。”

“很多事情,不用打仗就能完美解决。”

“若我百年后,届时大宋频出昏君——你们以华夏炎黄子孙雄风再造F也不迟。”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顿时心动不已,眼前恢复了亮光。

如今大夏拜外族金国为宗主国,炎黄子孙的大夏却为臣国...

这始终心中膈应!

先前甚至还有皇室不满李乾顺称金为宗主国的决策导致绝食而死。

如果大宋能保持武力充沛——尤其是欣欣向荣之意的国形,让大夏归附,也不是不可。

龙椅上,李乾顺心动了,他一直都认为自己是华夏的一份子,炎黄子孙的一份子。

在听到如此美丽的要求后,他比谁都目光火热。

大夏与大宋,完全可以说是华夏大地的两个国家——且都拥有同一个血脉:炎黄血脉。

良久,李乾顺来了兴趣,“自治权是何意?”

江离沉思着开口:

“自治权是华夏赋予你们民族自治地方的特殊权力。”

“这旨在保障少数民族的自主管理本地区事务的权利。”

“同时维护国家统一。”

说完,他环顾一圈西夏大臣与皇帝,发现众人的目光闪烁疑惑之意。

见状,江离开口将其简化:

“若各位无法理解的话...“

“你们可以理解为——【一国两制】。”

“通俗易懂便是:在你大夏范围内——你就是老大,若未来大宋的君王的决策不符合你们当地的发展,你们可以驳回,不尊崇。”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