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8日,湘城的天空依旧被厚重的乌云笼罩,肆虐多日的洪水虽稍有退去,但水位仍在警戒线附近徘徊。浑浊的江水裹挟着杂物奔涌,堤坝上,身穿迷彩服的士兵们扛着沙袋来回穿梭,汗水混着雨水浸透了衣衫。他们脚下,星宁集团修建的智能导流渠正有条不紊地将洪水引入发电装置,轰鸣声与呼啸的风声交织成一曲悲壮的抗洪战歌。
清晨六点,周淑兰站在湘城星芒汉堡厂区的中央厨房前,望着流水线上快速组装的餐盒,眉头紧蹙。“再加快点速度!”她对着对讲机喊道,“士兵们在堤坝上守了三天三夜,不能让孩子们饿着肚子!”操作台旁,数十名厨师手脚麻利地将鲜嫩的牛肉饼夹进烤得金黄的面包,搭配新鲜生菜与秘制酱料,一旁的机械臂精准地将果汁、牛奶装进保温箱。
“周姨,首批500份汉堡套餐己装车!”厂长小王擦着汗跑来。周淑兰亲自检查了一遍餐盒,在每份套餐里塞进一张手写卡片,上面用娟秀的字迹写着:“孩子们辛苦了,吃饱了才有力气守护家园!” 车队出发时,她站在雨幕中,朝司机挥手:“路上小心,务必送到战士们手里!”
中午时分,堤坝上的抗洪指挥部响起阵阵惊呼。当星芒汉堡的送餐车冲破泥泞抵达时,士兵们看着印着金色LOGO的保温箱,仿佛在洪水中看到了诺亚方舟。“快!先给一连和三连送去!”指挥官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声音哽咽,“这些天大家都是啃冷馒头充饥……”
“阿姨,这是给我们的?”一名年轻士兵盯着递到面前的汉堡,眼眶泛红。周淑兰轻轻拍了拍他沾满泥浆的肩膀:“吃吧孩子,热乎的。湘城人记着你们的好!”她看着士兵们狼吞虎咽的模样,心里既心疼又骄傲——这些比自己儿子还小的年轻人,用血肉之躯筑起了防洪的钢铁长城。
与此同时,星宁集团的智能洪水处理厂正满负荷运转。沈知意通过卫星监控系统查看湘城的情况,当镜头扫过堤坝上士兵们吃汉堡的画面时,她的手指微微颤抖。“通知技术部,”她对助理说,“在导流渠旁增设临时休息站,配备热水、取暖设备和医疗物资。”她调出能源数据面板,“再把湘城发电厂的部分电力,优先供应给抗洪指挥部和受灾群众安置点。”
下午,第二批1000份餐食再次启程。这次,周淑兰跟着车队一同前往。抵达堤坝时,她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智能导流渠宛如一条银色的巨龙,将汹涌的洪水驯服成发电的动力;不远处的蓄水池里,经过净化的清水泛起粼粼波光。“周姨,您看!”一名士兵指着蓄水池,“这些水以后能喝?”周淑兰笑着点头:“不仅能喝,还能灌溉农田,再也不怕干旱了!”
在临时搭建的休息站里,周淑兰亲自为士兵们冲泡姜茶。“阿姨,这洪水真能变成宝贝?”一名年轻战士好奇地问。她指着远处的发电装置,耐心解释:“星宁的技术能把洪水过滤干净,推动涡轮发电,剩下的清水存起来,等天旱了再用。”她握紧战士的手,“就像你们守护湘城一样,科技也在守护着这片土地。”
夜幕降临,堤坝上亮起星芒汉堡捐赠的应急灯。士兵们围坐在一起,吃着热乎的晚餐,听周淑兰讲述湘城的故事。“以前发洪水,我们只能逃;现在有了这些厂子,洪水反倒成了帮手。”她望向不远处的海水淡化厂区,“知意常说,办法总比困难多。”一名战士突然站起来,举起果汁瓶:“为湘城干杯!为科技干杯!”欢呼声在夜空中回荡,与发电机的轰鸣声融为一体。
而在星宁集团总部,沈知意收到了湘城抗洪指挥部的感谢信。信中写道:“贵公司的技术与善举,让我们看到了科技的温度。洪水终会退去,但这份情谊,湘城人民永远铭记。” 她将信件轻轻放在桌上,目光落在墙上的中国地图上——30所海水淡化与洪水处理厂区如璀璨星辰,正用科技的力量重新定义人与水的关系。
凌晨两点,周淑兰回到星芒汉堡厂区。看着仍在忙碌的员工,她再次走进厨房,亲自熬煮了一大锅皮蛋瘦肉粥。“再送一趟吧,”她对厂长说,“让值夜班的孩子们也能吃上热乎饭。”当送餐车再次驶向堤坝时,天边泛起了鱼肚白,远处的洪水处理厂依旧灯火通明,宛如黑暗中的灯塔,照亮着湘城重生的道路。这场抗洪战役,不仅见证了科技的力量,更谱写了一曲军民同心、科技向善的动人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