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风云五万亿帝国的好姐妹掌舵

第40章 暗潮渡海护桑梓

加入书架
书名:
沈氏风云五万亿帝国的好姐妹掌舵
作者:
穿越神探夏洛克
本章字数:
2888
更新时间:
2025-05-05

1960年6月20日清晨,新加坡港口的晨雾还未散尽,沈知意的对讲机突然急促响起。"沈市长!海关截获一艘来自珠江口的渔船,船上有37名偷渡客!"

沈知意握着翡翠扳指的手骤然收紧。她推开办公室落地窗,望着远处星宁集团的货运码头,那里正有起重机将沈氏食品的罐头装车。三天前,她刚收到国内联络员的密信,字字泣血地描述着沿海地区的困境——饥荒肆虐,而"闭门谢客"的政策让民间自救举步维艰。

"立刻启动'归雁计划'。"她对着对讲机冷静下令,"通知医疗团队待命,把人安置在裕廊工业区的临时安置点。"挂断电话后,她又拨通沈舒的专线:"准备三万份应急粮包,标注'海外华侨捐赠',今晚必须装船。"

与此同时,港城霍家大宅内,霍伯伯正盯着手下送来的情报。"最近半个月,己有上百人偷渡到港。"管家忧心忡忡,"英国人放话要严查,一旦抓住就遣返......"

"联系沈小姐。"霍伯伯摘下眼镜擦拭,"我们在离岛有废弃的渔村,先把人藏起来。"他望向维多利亚港的灯火,喃喃道:"都是血脉相连的同胞,不能让他们在海上丢了性命。"

沈知意的专车载着她疾驰在滨海大道上。老式收音机里,BBC的新闻正在报道亚洲局势,主持人用傲慢的语气谈论着"东方国家的自我封闭"。她冷笑一声,吩咐司机:"绕路去安置点。"

推开临时搭建的工棚,消毒水的气味扑面而来。角落里,几个面黄肌瘦的年轻人蜷缩着,见到穿西装的沈知意,惊恐地想要躲避。"别怕。"她蹲下身子,用家乡话轻声说道,"我是从大陆来的,这里有热粥和 medie(药)。"

一个中年妇女突然抓住她的手,泪水夺眶而出:"大妹子,我们是实在活不下去了......"沈知意喉头哽咽,转头对医护人员说:"优先给老人和孩子检查,所有费用记在沈氏集团账上。"

当晚,星宁集团的货轮悄悄驶离港口。船舱里,三万份粮包整齐码放,最底层还藏着沈氏电子紧急生产的无线电发报机——这些设备将通过秘密渠道,送到国内地下联络站手中。沈知意站在甲板上,望着漆黑的海面,想起临行前堂大伯的叮嘱:"能帮一点是一点,但千万不能给国内添麻烦。"

而在岛国东京,松本清和接到沈知意的加密电报后,立刻召开紧急会议。"以民间慈善组织的名义,"他对着内阁成员说,"向东南亚各国捐赠粮食。记住,运输船必须绕道香港。"散会后,他独自在办公室点燃一支烟,烟雾缭绕中,仿佛看到老同学在大洋彼岸运筹帷幄的身影。

A国很快察觉到了异动。中央情报局的特工盯上了港城的霍氏企业,英国殖民当局也开始严查往来船只。沈知意早有准备,她通过沈宁在伦敦的关系,将部分救援物资伪装成古董运输;又让沈舒在食品罐头的夹层里,藏入微型通讯芯片。

半个月后的深夜,沈知意收到国内传来的密信。信纸上只有寥寥几行字,却让她红了眼眶:"粮包己妥收,无线电己启用。乡亲们说,海那边的月亮,还是家乡的圆。"她将信纸小心折好,放进保险柜——那里还存放着武则天的秘卷,此刻与这封家书静静相依。

清晨,沈知意站在市政厅顶楼,看着安置点升起的炊烟。那些偷渡而来的同胞,有的在沈氏工厂找到了工作,有的正在学习新加坡的语言。她拿起老式电话,拨通了港城的号码:"霍伯伯,我们在柔佛海峡建个中转站吧。就叫......'望乡港'。"

海风掠过滨海湾,吹起她鬓角的发丝。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沈知意用商业帝国的力量,在规则边缘游走,为血脉相连的同胞撑起一片遮风挡雨的屋檐。而那些藏在货轮里的粮包、夹在罐头中的芯片,终将成为跨越山海的希望,在历史的长河中,写下属于她的传奇篇章。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