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风云五万亿帝国的好姐妹掌舵

第六章 商海铁锚定风波

加入书架
书名:
沈氏风云五万亿帝国的好姐妹掌舵
作者:
穿越神探夏洛克
本章字数:
3596
更新时间:
2025-05-05

1946年6月10日,新加坡樟宜海军基地的晨雾尚未散尽,十二艘银灰色战舰正缓缓驶入港口,舰首的沈氏家徽在朝阳下泛着冷光。沈知意站在旗舰"永昌号"的甲板上,身后是刚刚服役的轻型航空母舰"致远号",舰载机群正在进行起降演练,螺旋桨搅动的气流掀动她月白色旗袍的下摆。

"总裁,这批战舰的火控系统己按您的要求改装完毕。"海军指挥官敬礼时,目光掠过舰舷外悬挂的巨幅标语——"商以载道,武以安邦"。这八个鎏金大字,正是沈氏祖宅祠堂中悬挂的训诫。

沈宁匆匆登上甲板,手中文件夹被海风拍得哗哗作响:"姐,沈氏金融的股票己连续三十日涨停,东南亚商会半数以上企业都申请加入我们的贸易联盟。"她推了推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眼神透着警惕,"不过,A国驻新加坡大使刚刚发来抗议,说我们扩充军备违反了《太平洋公约》。"

沈知意轻抚舰桥上的青铜舵轮,触感冰凉如千年古玉。她想起武则天治国时"明察善断"的智慧,又忆起郑和舰队"威而不犯,富而不骄"的气度。沈家先祖从大明宝船时代起,便懂得商与武的共生之道——没有坚船利炮,再多财富也不过是待宰羔羊。

"回复大使,沈氏舰队只为护佑南洋商船安全。"沈知意转身望向港口,沈舒正指挥工人卸载从欧洲运来的精密机床,天青色学生裙沾满机油却依然神采飞扬,"通知法务部,将护航合同与联合国难民署的救援协议一并公之于众。"她顿了顿,"再把这批战舰的三分之一编入国际维和舰队,虚名换实利,何乐不为?"

当日午后,沈氏企业总部的家族会议室内,檀木长桌铺满泛黄的族谱与现代财务报表。沈知意翻开武则天所著《臣轨》,书页间夹着的杭白菊标本簌簌飘落:"太奶奶常说,沈家能绵延八百年,靠的是'法古而不泥古'。如今时局动荡,我们更要以祖训为锚,以创新为帆。"

她示意沈宁展开特制沙盘,上面标注着沈氏遍布东南亚的产业网络:"先用法家的'赏罚分明'——设立'沈氏商勋',对开拓新市场、研发新技术的族人重奖;违反家规者,不论亲疏,一律逐出族谱。"指尖划过星罗棋布的红点,"再学则天女皇'广纳贤才',开放家族企业30%的高管职位给职业经理人。"

沈舒突然举手,发梢还粘着机床碎屑:"姐,南洋大学的留学生里有不少机械天才,我们可以办个'青年创客基金'!就像郑和船队当年吸纳各国工匠一样!"她掏出一本《天工开物》,书页间夹着几张设计草图,"我和同学们改良了橡胶加工工艺,效率能提高三倍!"

沈知意点头,目光扫过围坐的族老们。有人皱眉担忧外姓人分权,有人赞许地点头。她想起祖宅中那幅明代古画——郑和船队与各国商船共泊港口,不同肤色的商人举杯言欢。沈家的百年商路,本就因开放包容而繁荣。

"最后一条,也是最重要的。"沈知意取出一卷丝绸长卷,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沈家历代家训,"效仿祖宗设立'义仓',每年从利润中提取10%用于兴建学校、医院,资助贫困侨胞。"她的声音突然提高,"当年武则天修明堂、开科举,为的是天下太平;今日沈氏铸战舰、办实业,为的也是南洋安宁!"

散会后,沈知意独自来到家族祠堂。香案上,太爷爷的画像与武则天的古碑拓片并排而立。烛火摇曳间,她仿佛看见六百年前的郑和船队乘风破浪,又看见千年前的武则天在大明宫批阅奏章。

"知意,在想什么?"大伯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身着总统制服,胸前的勋章在烛光中闪烁,"听说你把战舰借给联合国了?"

"大伯,沈家的战舰不是凶器,是秤杆。"沈知意转身,目光坚定,"既能丈量正义,也能称量人心。"她指着祠堂梁柱上的云纹雕刻,"当年先祖随郑和出海,船头刻着'兼济天下';如今我们的战舰,也要刻上这句话。"

当夜,沈氏金融公司的交易大厅依旧灯火通明。操盘手们盯着电子屏上不断攀升的股票曲线,突然发现每支股票代码旁都多了个小字注解——"助学""救灾""护侨"。这是沈知意的新规定:所有盈利项目必须标注社会效益,让投资者看得见财富背后的温度。

与此同时,在"致远号"航空母舰的指挥室里,沈舒正带着工程师调试新型雷达。她突然指着屏幕上的光点惊呼:"姐!我们的雷达能提前三小时发现台风!快通知商船改道!"

沈知意握紧望远镜,看着夜幕下的舰队与商船队相互护航。海风送来远处教堂的钟声,与战舰的汽笛声交织成曲。八百年前,沈家先祖用罗盘和星图丈量海洋;八百年后,她要用智慧与胆识,为南洋商路铸就新的传奇。而那些刻在祠堂梁柱上的祖训,终将化作商海灯塔,指引沈氏在时代浪潮中永续航行。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