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在千里之外,那座隐秘的庄园内。
金发碧眼的白人男子,代号“秃鹫”,正阴沉着脸看着技术人员提交的报告。
“彩虹小菊花?系统维护?GFY?”秃鹫的额角青筋暴起,他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词。
“这就是你们费了半天劲,从清北那个小实验室里带回来的‘情报’?”
他面前,那位负责带队前往清北的迈克尔·约翰逊博士,以及那位设备被“维护”的技术员鲍勃,都低着头,大气不敢出。
“先生,我们确实遭到了对方的网络反制。”鲍勃声音有些发颤。
“他们的手段非常隐蔽,而且很有迷惑性。我们的设备被锁死超过三个小时,大部分临时嗅探到的数据包都已损坏或被清空。”
“那个‘GFY’,”约翰逊博士硬着头皮解释。
“我们请了语言专家分析,初步判断是某种中文拼音的缩写,带有强烈的挑衅意味。”
“挑衅?”秃鹫冷笑一声,将报告狠狠摔在桌上。
“这何止是挑衅!这是羞辱!那个叫陆宸的小子,还有他那个女助手,是在把我们当猴耍!”
旁边的亚裔中年人,代号“毒蛇”,适时开口:“先生,虽然这次行动有些波折,但也并非一无所获。”
“至少我们确认了,他们的实验室安保等级很高,而且团队中确实有网络攻防方面的高手。”
“看来,我们之前对这个团队的技术评估,还是有些低估了。”
“低估?”秃鹫眼神冰冷。
“一个学生团队,就算再天才,能翻出多大的浪花?我担心的不是他们,而是他们背后的军方!”
“这次如此高调地让我们去‘参观’,又如此不留情面地给我们一个下马威,这本身就是一种姿态!”
“您的意思是他们在故意展示实力,警告我们不要轻举妄动?”毒蛇若有所思。
“哼,恐怕不止于此。”秃鹫站起身,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看着窗外阴沉的天空。
“他们可能已经察觉到了‘潜渊计划’的一些蛛丝马迹。这次的‘友好交流’,更像是一次反向试探,看看我们的反应。”
“那我们‘潜渊计划’第二阶段是否还要继续?”毒蛇问道。
秃鹫沉默了片刻,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继续!而且要加大力度!既然他们想玩,我们就陪他们好好玩玩。那个‘战狼’外骨骼,潜力巨大,绝不能让他们顺利搞出来。”
“想办法从他们的供应链、合作方、甚至团队内部寻找突破口。我不相信他们的团队是铁板一块。”
他顿了顿,补充道:“另外,那个‘蜂鸟-3’的线索断了,但并不代表我们可以放弃。”
“继续追查那个‘猴子’的上家,我要知道是谁在背后破坏我们的好事。”
“同时,启动备用方案,既然直接安放追踪器有困难,那就从其他方面入手,监控他们的进展。”
“明白。”毒蛇眼中寒光一闪。
一场无形的较量,在陆宸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悄然升级。
而他此刻,正带领着团队,全力攻克“战狼一号”的下一个技术难关——能源系统。
“启明”的虚拟实验室中,陆宸正对着一个复杂的锂硫电池结构模型进行分析。
【根据现有初级材料学及能源学理论,优化硫正极载体材料,引入具有催化转化活性的多功能中间层,是抑制多硫化物穿梭效应,提升锂硫电池循环稳定性的关键。】
【建议尝试以下几种材料体系:】
【1.氮掺杂多孔碳材料;】
【2.二硫化钼/石墨烯复合材料;】
【3.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衍生的碳基材料。】
看着“启明”给出的建议,陆宸陷入了沉思。
这些方向,苏晚晴之前也提到过,但“启明”给出的分析更加系统和深入,甚至提供了一些初步的材料参数和制备工艺的理论指导。
“如果能将这些理论与苏晚晴的算法优化结合起来。”陆宸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战狼一号”摆脱能源束缚,真正实现高机动、长续航的那一天。
......
“氮掺杂介孔碳球负载硫正极,结合二硫化钼纳米片作为多硫化物吸附催化层,再配合凝胶聚合物电解质。”
苏晚晴站在一块巨大的触摸屏前,上面显示着复杂的分子结构图和电化学反应方程式,她的语速很快,思维清晰。
“理论计算表明,这种复合结构能够有效抑制穿梭效应,同时提升硫的利用率和循环寿命。”
“初步的模拟结果显示,能量密度有望达到550瓦时每公斤,是目前军用高能锂电池的两倍以上。”
会议室里,项目组能源分系统攻关小组的成员们都听得聚精会神。
苏晚晴提出的这个方案,融合了陆宸通过“启明”获得的理论指导和她自己深厚的材料学、电化学知识,极具创新性和可行性。
陆宸坐在主位,不时点头。
苏晚晴的方案与他在“启明”虚拟实验室中推演的结果高度吻合,甚至在一些细节处理上更为精妙。
他不得不承认,苏晚晴在材料领域的敏锐直觉和深厚积累,是他目前所不具备的。
“这个方案听起来非常。”
能源小组的负责人,一位从兄弟单位借调过来的资深电池专家周教授推了推眼镜。
“氮掺杂介孔碳球的制备工艺相对成熟,二硫化钼纳米片的引入是关键,如何保证其在硫正极内部的均匀分散和与多硫化物的有效接触,是我们需要重点攻克的难题。”
“另外,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选择和优化,也直接关系到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安全性。”
“关于二硫化钼纳米片的分散问题,”苏晚晴调出另一张图。
“我设计了一种原位生长结合超声辅助分散的方法。”
“先在碳球表面通过水热法生长超薄的二硫化钼纳米片,形成核壳结构,然后再通过特定频率的超声波处理,使其部分剥离并均匀嵌入到后续负载的硫材料中。”
“这样既能保证良好的导电接触,又能提供足够的吸附催化位点。”
“至于凝胶电解质,”她继续道。
“我们筛选了几种基于PVDF-HFP或PEO体系的凝胶配方,正在进行离子电导率、电化学窗口和热稳定性测试。”
“初步数据显示,一种添加了少量阻燃剂和无机纳米填料的PVDF-HFP基凝胶电解质表现最好。”
周教授听完,眼中异彩连连:“苏顾问,你这个思路非常全面,考虑得很细致。如果真能实现,绝对是国内乃至国际锂硫电池领域的一大突破!”
陆宸开口道:“方案的大方向是好的。接下来,材料组和电池试制组要紧密配合,尽快完成小批量样品制备和性能测试。”
“我要求在一个月内,拿出第一批性能达标的软包电芯。”
“一个月?”
周教授和几位小组成员都倒吸一口凉气。
这个时间太紧张了,从材料制备到电芯组装、测试,环节众多,不确定因素也多。
“我知道时间很紧。”陆宸语气坚定。
“但‘战狼一号’的整体进度不能等。能源系统是核心瓶颈,必须尽快突破。”
“我会和苏顾问一起,全程参与关键工艺的攻关。”
“实验室的设备不够,就向学校申请,学校解决不了,我去找王院士。”
他这番话掷地有声,让原本有些畏难的团队成员们重新燃起了斗志。
有陆宸和苏晚晴这两位“技术大神”亲自坐镇,再加上军方不遗余力的支持,似乎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会议结束后,苏晚晴和陆宸并肩走出会议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