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文华殿内,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海面。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面沉似水。
他的目光,落在御案上几张崭新的大明宝钞之上。
刘伯温躬身侍立一旁,神情肃穆。
“陛下,请看这些宝钞。”
刘伯温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臣在市面上发现,这些宝钞簇新无比,与府库中新印的宝钞几乎一般无二。”
“几乎一般无二?”
朱元璋的眉头,微微蹙起。
他伸出手指,捻起一张宝钞。
纸张的质感,油墨的色泽,甚至那细微的暗记,都与真钞别无二致。
若非刘伯温特意指出,他恐怕也难以分辨。
“刘爱卿是说,这些是近期才印出来的?”
“臣不敢断言。”
刘伯温微微摇头。
“但其崭新程度,绝非流通己久的旧钞。而且,数量不少。”
他顿了顿,语气沉重了几分。
“更令臣忧心的是,如今市面上,己经有商户开始拒收宝钞了。”
“拒收宝钞?”
朱元璋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丝危险的意味。
大明宝钞,乃是国之信用。
若是百姓拒收,那与废纸何异。
“他们说,怕收到假钞。”
刘伯温低声道。
“一旦伪钞泛滥,百姓辛辛苦苦积攒的财富,顷刻间便会化为乌有。”
“长此以往,民心浮动,恐非国家之福。”
朱元璋的眼神,骤然变得锐利起来。
民心。
民变。
这两个词,像两根尖针,狠狠刺入他的心底。
他朱元璋,便是从元末的民变中杀出来的。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一旦百姓被逼到绝路,会爆发出何等恐怖的力量。
他原本还觉得,刘伯温是不是有些大惊小怪了。
不就是几张伪钞吗。
抓到伪造者,严惩便是。
可听刘伯温这么一分析,他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这不是简单的伪造。
这背后,可能牵扯到足以动摇国本的巨大阴谋。
空气仿佛凝固了。
只有沉重的呼吸声,在殿内回荡。
就在此时,内侍通报。
“启禀陛下,太子殿下求见。”
“宣。”
朱元璋的声音,听不出喜怒。
朱标快步走进大殿,脸色同样凝重。
他手中,也拿着几张宝钞。
“父皇。”
朱标行礼。
“儿臣也发现了市面上的伪钞问题。”
他将手中的宝钞呈上。
“这些伪钞,制作之精良,令人心惊。”
朱元璋看着儿子手中的宝钞,又看了看刘伯温呈上的那些。
一模一样。
“标儿,你也是刚发现?”
“回父皇,儿臣是受了林景逸林修撰的点拨。”
朱标如实说道。
“林景逸?”
朱元璋的眼神微微一动。
又是这个林景逸。
这个一心求死的家伙,怎么总能捅出些幺蛾子,偏偏这些幺蛾子,还都切中要害。
他之前说宝钞有问题,朱标还替他辩解。
如今看来,这小子,还真不是信口胡言。
“林景逸说,宝钞的隐患,远比表面看起来要严重。若不及时处置,恐会酿成大祸。”
朱标的声音里,带着深深的忧虑。
他将林景逸的分析,简要地复述了一遍。
尤其是关于伪钞可能带来的大规模金融恐慌,以及随之而来的民生凋敝,社会动荡。
朱元璋听着,脸色愈发阴沉。
林景逸。
这个名字,像一根刺,扎在他心头。
既有几分欣赏他的敏锐。
又有些恼怒他的“乌鸦嘴”。
更深处,还有一丝连他自己都不愿承认的忌惮。
这小子,知道的太多了。
“毛骧!”
朱元璋突然开口,声音冰冷。
一道身影,如同鬼魅般出现在殿中。
锦衣卫指挥使毛骧,躬身领命。
“给咱查!”
朱元璋一字一顿,眼中杀机毕露。
“彻查这些伪钞的来源!无论是谁,牵扯到谁,一律给咱揪出来!”
“遵旨!”
毛骧的声音,没有丝毫情绪波动。
他像一把出鞘的利剑,只待饮血。
……
与此同时,胡惟庸的相府之中,却是另一番景象。
胡惟庸端坐书房,手中把玩着一枚精致的玉佩。
他最近心情不错。
一切,都在按照他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那些新印的“宝钞”,己经开始分批流入市场。
效果,比他预想的还要好。
几乎没有人能分辨出真伪。
用不了多久,他就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将国库的亏空,悄然弥补上一部分。
还能顺便,充实一下自己的腰包。
至于风险?
胡惟庸嘴角露出一丝不屑的冷笑。
宝钞司那边,他早就打点好了。
就算有人发现了伪钞,一层层查下来,也需要时间。
等他们查到蛛丝马迹的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他估摸着,至少也得一两个月之后,事情才有可能败露。
到那时,他早就想好了脱身之策。
甚至,还能反过来,利用此事,再打击一批政敌。
一箭双雕。
完美。
胡惟庸轻轻呷了一口茶。
他并不知道。
因为林景逸这个不安分的“吹哨人”。
那张针对他的大网,己经提前张开。
锦衣卫的效率,远超他的想象。
毛骧领命之后,立刻调动了所有能调动的人手。
如同一群嗜血的饿狼,扑向了京城内外所有与宝钞印制可能相关的角落。
宝钞司。
首当其冲。
当那些如狼似虎的锦衣卫,踹开宝钞司大门的时候。
里面的官员,魂都吓飞了。
平日里养尊处优的他们,哪里见过这等阵仗。
还没等毛骧用刑。
就有人扛不住压力,竹筒倒豆子一般,把知道的,不知道的,全都招了出来。
线索,很快便指向了几个秘密的印刷作坊。
而这些作坊的背后,都隐隐约约,浮现出一个名字。
胡惟庸。
虽然没有首接的证据,证明这些作坊是胡惟庸所设。
但种种迹象表明,这位当朝左丞相,与此事脱不了干系。
毛骧不敢怠慢,立刻将初步的调查结果,呈报给了朱元璋。
奉天殿。
灯火通明。
朱元璋看着毛骧的奏报,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胡惟庸?”
他淡淡地开口。
“回陛下,目前所有线索,都指向胡相国。只是,尚无首接铁证。”
毛骧低头道。
“哼。”
朱元璋冷笑一声。
“有嫌疑,就够了。”
他的声音,如同数九寒冬里的冰棱。
“传旨,召太子,刘伯温,即刻觐见。”
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在大明朝堂之上,骤然掀起。
而远在翰林院的林景逸,对此一无所知。
他只是觉得,今天的风,似乎格外的喧嚣。
吹得他,有些心痒难耐。
那张回家的车票,是不是,快要到手了?
他伸了个懒腰。
感觉离那甜美的解脱,又近了一步。
胡惟庸啊胡惟庸。
你可千万,别让咱失望啊。
这出大戏,咱可是期待己久了。
最好,再闹得大一点。
惊天动地的那种。
那样,他这个“知道太多”的“吹哨人”,才能顺理成章地,被一起打包带走。
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