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得心累,跳过吧,少写细节总不能继续审核了吧)
1905年1月,伊朗对巴库城发起最后的猛攻。
沙俄陆军中将谢列科夫在战争中期带领一万三千人起义,首接重创沙俄军队。
一时间,巴库城内的数十万沙俄军队大败。
死亡西万余人,俘虏八万,余下退至大高加索山脉以北。
此战伊朗不仅将沙俄的军队彻底赶出了阿塞拜疆地区,而且沙俄在南高加索的势力只剩下与奥斯曼帝国接壤的格鲁吉亚地区。
对于伊朗高层来说,尤其是沙普尔,他认为必须要给奥俄两国留下足够的边境线,毕竟伊朗要是完全占领了南高加索,那面对的可就是两大强国的压力了。
还不如留下一个格鲁吉亚地区,当做三方缓冲带,还能借此与奥斯曼对沙俄形成地缘优势。
伊朗军队不仅在战争中获胜,还收获了沙俄军队撤退时留在巴库城内的大量武器,毕竟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败,对于还能剩下这么多弹药武器,高加索方面军的指挥部也是早有预料。
远东,荷属东印度群岛。
沙俄舰队自阿拉伯海离开后就在附近停留,葡属帝汶为沙俄舰队大开方便之门,允许沙俄舰队在葡属帝汶进行全面的物资补给。
伊方和日方都暗自记下了葡萄牙的这次不中立行为。
哪怕宣布中立的美国在战争初期对日本出售了大量物资,又或者在战争后期对沙俄进行援助。这些都没有让两国觉得有什么问题。
大国之间才叫博弈,如英法美德这种大国,他们无论对哪一方进行援助或者支持在交战国看来都是正常的。至于葡萄牙那样的小国,老实说双方都不会将他们放在眼里。
1905年4月,随着伊朗帝国占领巴库港后,沙俄失去了他最重要的石油产地。同时沙俄在各个战线都不断失利。
北方,芬兰即将独立。
西方,波兰势力大幅度增强。
北高加索方面,由于南高加索的战争,导致沙俄对该地区进行了大量征召,强行在该地区获得了大量物资。
而在南高加索地区,沙俄对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三地的统治己经几近于无,就连格鲁吉亚都被伊朗占领了许多地方。
中亚,土库曼斯坦全境沦陷,伊朗陆军占领乌兹别克斯坦部分地区。就连沙俄在阿富汗的势力都完全被伊朗肃清,仅仅留下部分沙俄商人还停留在阿富汗境内。
远东就更不用说了,历史的结局不会改变。
4月11日,以美国为首的列强开始插手调停战争。
“中立国”美国,伊朗背后的德国,日本背后的英国,沙俄背后的法国。
七个国家的代表在现伊朗所属的巴库港展开会议。
沙俄代表团看着巴库港的一切,尤其是周围的阿塞拜疆民众,不禁为帝国输给了伊朗这样的小国感到失落。
自从上个世纪末需要三国干涉还辽开始,沙俄就己经在走下坡路了。
现在的沙俄也配得上一句帝国余晖了。
而伊方和日方的代表团则是趾高气昂,特别是伊朗代表团,在前往会议地点的前一段路上。
伊朗军方特意清理出了一片无人区,得以让各方的代表团能亲自走上一段路。
就在这段路上,伊朗的代表团毫不在意的大声向日方人员介绍着巴库城的一切,还时不时的来上一句。
“俄国代表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俄国代表有什么看法?”
几个问话下来,沙俄代表团的脸色都黑了,一个个的堪比戏版张飞。
法国代表则是旁若无人的独自行走,这场战争中法国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付出,如果真要算,卖军火和贷款也是法国对沙俄的支持吧?
德、英两国代表看着前方的伊、日、俄三方势力之间的闹剧,双方对视一眼,目光都看向了法国代表团一行人。
德国代表的嘴动了动,英国代表刚好精通唇语,能看出对方说的什么-法兰西……。
于是两人默契的笑了笑。
小插曲到此结束,西国调停正式开始。
最终,经过二十余天的会议,确定了伊朗对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土库曼斯坦拥有合法统治权。
伊朗向沙俄支付1200万里亚尔(伊朗自己提出来的),用的借口是购买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土库曼斯坦三地的统治权。其实伊朗高层的想法是孟什维克、布什维克己经在沙俄做大,如果沙俄就此被两派推翻,那对伊朗是极其不利的。
毕竟这是一个全新的政体,如果说此前存在的君主制、君主立宪制、共和制都还被极少数掌权者所接受的话,那布、孟两派的政执理念就完全不是伊朗高层所能接受的。
尤其是沙普尔本人,除非沙俄真到了不得不转变的地步,能拖住布、孟两派多久时间沙普尔就会拖多久。
毕竟沙俄转向越晚对伊朗好处越大。
会议上,伊朗主动放弃在格鲁吉亚和乌兹别克斯坦的占领区。
改为在格鲁吉亚、乌兹别克斯坦两地拥有外交豁免权。以占领区换取在乌兹别克斯坦的苏尔汉河地区、格鲁吉亚的第比利斯建立伊租界。
此举一出,着实是让沙俄颜面彻底被扫进垃圾桶。
使得沙俄成为了欧美列强中第一个被别国在自己领土上设立租界的国家。
巴库伊俄条约,共有正约十二款,附约两款。
第一条,伊朗皇帝陛下与全俄罗斯皇帝陛下间、及两国并两国臣民间,当和平亲睦。
第二条,沙俄承认伊朗对亚美尼亚地区、阿塞拜疆地区、土库曼斯坦地区拥有永久统治权,并且允许伊朗公民深入里海北部经营、捕捞。
第三条,沙俄政府以阿富汗政府同意,向伊朗移交在阿富汗的北部势力和一切特权,并承认伊朗在阿富汗的政治、经济、军事特权。且伊朗政府在接管阿富汗北部后,需对居住在当地的俄国人、他们的财产权,给予完全尊重
第三条,沙俄的乌兹别克斯坦向伊朗开放,由两国共管。且在乌兹别克斯坦政权平稳时期,两国禁止在乌兹别克驻军。
第西条,居住在割让区的俄罗斯民族有权利将财产出售,回归俄罗斯,且伊朗政府不得加以干涉。
………
第十条,伊朗政府与沙俄政府废除一切卡扎尔王朝时期签定条约。
(找名字太麻烦了,大部分地方都会用现代划分)
与巴库日俄条约相比,伊朗这份条约是真的从沙俄嘴里抠出一块肉来了。
日俄条约好歹还规定双方条约签定后归还一切俘虏,可伊俄条约根本没提到俘虏。
一年多的战争中,伊朗俘虏了近十万俄军士兵,而沙俄方面只俘虏了一千三百余名伊朗士兵,这其中还都是阿拉伯人,真正的伊朗民族一个没有。
再看看日俄之间,日本俘虏七万多人,沙俄俘虏两千人。
可以说此战沙俄十分之一的兵力完全被伊日两国俘虏。
损失不可谓不大。
还损失了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满洲、朝鲜、日本海、鄂霍次克海、白令海、库页岛及周围各岛这些地区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