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其中的艰辛可能就只有袁爷爷清楚吧。”林逸感慨万千啊,
低头继续刷视频,天幕同步播放。
在杂交水稻这条路上,看似功成名就,一帆风顺,但谁也无法想象其中的痛苦与磨难。
1953年,袁老道农校里任教,但课堂上没有人愿意听袁老的课;全部跑到实验田里,
因为此时有一个自以为是,欺骗老百姓的人在那里鼓吹说他的科研成果己经可以亩产万斤。
......
“这,这莫不是后代的杨宪?怎敢如此欺骗人”
老朱现在想起杨宪就气愤,这是他这辈子最耻辱的事了,被一个宰相牵着鼻子走。
视频继续
就在大家为这个人拍手叫好时,袁老一眼就看出不对劲来,袁老等所有的学生老师都走了,当着那个人的面,把水稻拔起来,又摔到地上。
“一颗颗的从那边拔起来,又一颗颗的栽回去,挺累的吧,刘老师,你就这么为人师表啊”
眼见被揭穿,这个老师没有一丝丝悔改,后来反而还在课堂上鼓吹自己的成果。
一面掩耳盗铃玩了命的喊口号,一面是尊重自然,并且努力寻找突破口,可见袁老当时的处境。
当时的社会风气就是鼓吹派的天下,实干派往往要被扣大帽子。
很快全国爆发了大饥荒,袁老深入农村,与他们同吃同住,许多孩子饿的甚至连路都走不了。
……
大秦位面
“我们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频繁的战争,使大量劳动力脱离农业生产,
“且实行的赋税、徭役繁重,再加上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粮食产量受到影响,百姓面临饥荒威胁。”
“看来我们是要反思自己了”始皇帝这个时候才反应过来。
......
回到视频里
袁老此时在田里发现一株与其他不一样的水稻,比其他的苗更加挺拔,粗壮,袁老高兴坏了,
要是每一株都能继承这株的基因,那么亩产千斤不是梦。
可是经过反复实验,经过这株培育的种子的后代却不尽人意,产量不均,高矮不一。
经过苦思冥想,袁老终于想明白了原来这株水稻,并不是优质稻,而是天然的杂交水稻。
看似实验失败了,实际上己经找到了突破口,可是这种天然的雄性不育稻十几万株可能才会找到一株。
而且最致命的是天然不育株长什么,没人知道,可是面对这种无解的局面,袁老硬是走出了一条属于他的道路。
每天头顶烈日,每天都身处稻海,手里拿着放大镜,寻找着一切可能。
……
大唐位面
“做事认真,一丝不苟,好,好啊,这才不愧是国家栋梁之才啊”李世民抚须夸奖。
……
这边继续,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检查完十西万株水稻后,终于是发现了这株“病殃殃”的希望。
袁老欣喜若狂,立刻把这个宝贝带了回去,经过漫长的培育 一切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时代的风暴终于还是来了,袁老被扣上崇拜资本主义学说的帽子,红卫兵冲到袁老家里,见盆就摔,见稻就踩,几年的心血和付出就这么没了。
......
大明位面
”该死,这群人该死啊,这个天下的希望就这么被他们踩在脚底下,他们良心不会痛吗?”
朱元璋气愤坏了,
“这群人,要是落在咱的手里,咱非让他碎尸万段,五马分尸不可。”
“这群人,真不是东西,吃着国家饭,还要砸国家的锅。”
朱棣也加入谩骂的队列里。
......
回到天幕这边,
袁老的心血就这样付之东流了,他的心在滴血,他的身体摇摇欲坠,一个人在江边坐了一晚。
就在天亮的时候,两个学生跑了过来,告诉袁老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原来在人们冲进来之前,他们早己偷偷转移了三盆不育株。
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三盆不育株就藏在门口的臭水沟里,
这个时候,袁老又燃起了希望,可希望和错愕交集时,消息还是不胫而走。
第二天,小将们又杀回来了,这次不仅仅要摔盆毁稻,还要把袁老带走批判。
......
大秦位面
“哎,愚昧,愚昧无知啊!”始皇帝没想到人能坏成这个样子。
......
视频继续
万幸这次领导要见他,才逃过一劫,原来,袁老的一篇论文收到了上级的注意。
以国家科委的名义,要求各级要给予鼓励和支持。
得到了领导的肯定,袁老再次育种,一切重新来过,经过夜以继日的努力,终于在1966年,三系杂交水稻法终于问世。
......
三国位面,
“好,好啊,这终于是拨开云雾见青天啊,哈哈哈哈”
刘备高兴坏了。
“是啊主公,亮对于这个后世袁老甚是佩服啊!为了天下大义,忍常人所不忍,佩服佩服啊”
诸葛亮一旁拿起毛笔,画下一副栩栩如生的袁老在稻海里工作的画作。
......
回到这边,
希望看似就在眼前,然而所有的努力就在一瞬间轰然破灭。
耗费五年时间才培养出来的700株秧苗,在一夜间被拔光,袁老在稻田里哭了一场。
冷静下来的袁老检查秧苗,发现破坏的手法极其专业,就是神仙来了也,修复不了。
......
三国位面,
曹操一脸无奈的坐那喝酒,“哎,奉孝啊,你说这人怎么会这么坏啊,眼看天下老百姓的吃饭问题就要得到解决,
有些人为了名利,就甘于破坏这一切啊”
“主公,莫把人想的太好啊!”
......
二人抬头看天幕,希望后面有转机。
……
天幕这边,
夜里的时候,袁老却“悠闲”的来田里拉小提琴,其实袁老不光在农业领域有造诣,在其他方面也是指造颇深。
如果按照小说的设定,他完全可以说是,天选之子。
初中时期,袁老就在武汉运动会上狂揽男子100米和400米的第一名,而且到了高中,在汉口赛区的游泳比赛上又拿下了第一名。
学习之余,袁老拉了一手悠扬的小提琴,更是自学俄语,英语十级,就是这个各领域的翘楚,因为看不得百姓疾苦最后选择修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