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8:从兴安岭打猎到万元户

第530章 都记录下来,做成咱们的社训如何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1978:从兴安岭打猎到万元户
作者:
排骨年糕
本章字数:
5832
更新时间:
2025-06-25

第530章 都记录下来,做成咱们的社训如何

纳斯塔的话引起了众人的共鸣。

众人都纷纷附和她的话。

曲依然更是忽然提议道,“唉?要我说,不如把今天说的这些话,都记录下来,做成咱们的社训如何?”

“你这个提议倒是挺不错的。”清风笑了笑就说道,“咱们就写团结互助,实事求是,互相友爱。”

“还要加一条,大家都要爱护集体!”王秀琴笑着说道。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不知不觉的就说了很多。

曲依然负责把这些东西全都记了下来,而那些参与交心会的人,此刻他们的心像是真的融合入在了一起一般。

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就在这话语之间渐渐的消散了。

等到这场会议结束的时候,秦风更是定下了一条规定,那就是以后每个月要选一天来开交心会。

大家有问题有意见的,就积极的提出来。

到时候他们也好第一时间解决,问题不攒着,有问题就互相检讨,这样才能把这个工艺社好好的办下去。

并且他还设立了一个互相监督的规定,也就是说从今往后,谁要是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其他人都可以检举。

大家只有互相监督,才能把事情做好。

等到会议散了之后,秦风正在和曲依然他们收拾东西,公社的社员忽然跑了过来说道,“秦社长,明天县里给你们派了一个技术员过来。”

“技术员?”秦风有些诧异。

毕竟每次上面派来的技术员之类的,多多少少都有点问题,所以这一次秦风也不免多了一点想法。

不过现在人都还没来,他也不好说派来的人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

隔天上午。

一辆驴车来了村子,从驴车上面跳下来个穿着灰布衣服的年轻人。

胸前还别着红色的徽章。

见秦风他们等在这里迎接他,上前笑着和秦风握手道,“你好,请问你就是秦社长吧?我是县里手工业部的郑技术员,

听说你们搞的蛋壳雕刻特别有特色,所以县里特批了一批新的道具给你们,叫我给你们送过来。”

说完后他就从驴车搬下来一个箱子,而那箱子里整整齐齐放着的,都是他们从前没见过的工具。

里面有可调节角度的刻刀,带着放大镜的台灯,甚至还有一个小型的电动打磨机。

看到这些新工具的那一刻,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郑技术员见他们对新工具好奇,当场给众人演示起来。

只见他拿过一个鸵鸟蛋壳,用那个电动打磨机打磨了一会儿,没一会儿就把一个蛋壳磨的表面光亮。

“看到了没?这就是工具带来的效率,有了这个比你们手工打磨的速度要提升10倍。”他一脸得意的说道,“县里现在提倡各个合作社多搞一些技术革新,你们社可是试点!”

年轻人的眼睛都亮了,争先恐后地试用新工具。

但老手艺人们的脸色却越来越难看。

秀琴爹更是冷哼了一声,扭头就走

“爹!”秀琴想追上去,被秦风拦住:“我去看看怎么回事。”

秀琴家的小院里,老人正闷头劈柴,斧头砸得木屑飞溅。

“叔,生啥气呢?”秦风递上烟锅子。

“我没生气!”秀琴爹劈得更狠了,“我就是看不惯你们忘本!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不用,整那些洋玩意儿!”

秦风耐心解释:“叔,工具是新的,手艺还是老手艺啊,就像您用新斧头,劈的柴不更好吗?”

“那能一样?”老人瞪着眼,“雕刻讲究的是手劲儿、是心劲儿!靠机器?呸!”

正说着,外面突然传来争吵声。

两人赶过去时,只见王老三和几个老社员正跟郑技术员对峙。

“用这玩意儿雕出来的,还能叫手工艺品?”王老三脸红脖子粗。

郑技术员也不甘示弱:“同志,要跟上时代!你们这样保守,怎么完成增产任务?”

眼看火药味越来越浓,秦风赶紧打圆场:“郑同志,大家刚接触新工具,得有个适应过程。要不这样,您先指导年轻人,老师傅们慢慢来?”

好说歹说,总算暂时平息了争执。

但接下来的日子,工艺社明显分成了两派:年轻人热衷新工具,老师傅们则固守老方法,连吃饭都分桌坐。

更糟的是,第一批用新工具制作的蛋雕,虽然速度快,却总让人觉得少了点什么。

省外贸公司反馈:工艺粗糙,缺乏神韵,只能按普通件收购。

“看吧!”秀琴爹扬眉吐气,“机器再灵,能有人手灵?”

郑技术员脸上挂不住,撂下话:“是你们技术不行!别怪工具!”说完就回了县里,留下个烂摊子。

晚上,秦风独自在仓库检查那批退回的货品。

确实,新工具做的雕件边角生硬,纹路呆板,远不如老手艺人的作品灵动。

“其实……可以试试结合。”

秀琴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她捧着一件半成品,上面既有传统镂空,又有新式彩绘:“我修补被破坏的蛋雕时发现,老技法做轮廓,新工具加工细节,效果不错……”

秦风眼前一亮!

这不正是他一直寻找的平衡点啊!

第二天一大早,秦风召集全体社员,宣布要举办‘技术竞赛’,老手艺人和新派各做一件作品,由全村人投票评比。

“比就比!”秀琴爹来了精神,“让你们见识见识真功夫!”

比赛定在三天后。

这几天,工艺社像过年一样热闹。老手艺人围坐在大槐树下,刻刀飞舞,引来阵阵喝彩。

年轻人则在仓库里研究新工具,不时传出惊叹声。

比赛当天,打谷场上搭起了展示台。

铁柱爹的作品是传统‘松鹤延年’,松针根根分明,仙鹤羽毛纤毫毕现。

年轻人的作品则是新式‘丰收舞’,用电动工具雕刻的麦浪充满动感。

投票结果出人意料,平分秋色!

老手艺的精细令人叹服,新技法的创新也让人眼前一亮。

“要我说,”老支书敲着烟袋做总结,“把两样长处结合起来,不更好吗?”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