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逸尘率领五万精兵火速赶往沿海,一路上心急如焚。他深知,每耽误一刻,金山镇的百姓就多一分危险,大楚的沿海防线就多一分危机。抵达沿海后,他立刻对局势进行了详细了解。金山镇己大半沦陷,扶桑国水师在沿海一带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们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苏逸尘没有急于发动进攻。他先派出多路斥候,打探扶桑国水师的兵力部署、战船分布以及他们在金山镇的防御情况。经过一番侦查,他发现扶桑国水师虽然来势汹汹,但长途奔袭之后,略显疲惫,且他们深入大楚境内,补给线漫长,这是其致命弱点。
苏逸尘决定先稳固防线,阻止扶桑国水师进一步深入内陆。他将五万精兵分散部署在沿海各重要据点,加强防御工事的修筑,挖掘壕沟,设置拒马,布置强弩手。同时,他还发动沿海百姓,组织民团,协助军队防守。百姓们对扶桑国的暴行恨之入骨,纷纷响应苏逸尘的号召,自备武器,加入民团。
在金山镇内,扶桑国将领山本一郎正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他以为大楚沿海防御如此不堪一击,接下来可以轻松攻占更多城镇。然而,他没想到苏逸尘会来得如此之快,且迅速稳定了局势。山本一郎决定主动出击,试图突破苏逸尘布置的防线,继续向内陆推进。
扶桑国水师倾巢而出,乘坐战船向大楚军队的防线发起进攻。他们的战船装备精良,船头装有锋利的撞角,试图撞开大楚军队的防线。苏逸尘站在高处,冷静地观察着敌军的动向。当扶桑国战船靠近时,他一声令下,大楚军队的强弩手万弩齐发,密集的弩箭射向扶桑国战船。一时间,扶桑国战船上惨叫声连连,许多水手和武士中箭倒地。
但扶桑国水师并未退缩,他们凭借着娴熟的航海技术,巧妙地躲避着弩箭,继续靠近。当战船靠近大楚军队的防线时,扶桑国武士们纷纷跳下战船,与大楚军队展开近身搏斗。大楚士兵们毫不畏惧,他们手持长枪大刀,与扶桑国武士展开殊死拼杀。战场上喊杀声震天,鲜血染红了沙滩。
苏逸尘深知,不能与扶桑国水师在海上长久僵持,必须想办法摧毁他们的战船,断其退路。他命令一部分士兵悄悄绕到敌军后方,袭击扶桑国水师的补给船只。同时,他让士兵们准备大量的火箭,等到时机成熟,便向扶桑国战船发射。
在激烈的战斗中,苏逸尘发现扶桑国水师的指挥战船十分显眼,上面插着山本一郎的旗帜。他心中一动,决定冒险一试。苏逸尘挑选了一批精锐的弓箭手,亲自带领他们悄悄靠近扶桑国水师的指挥战船。当距离合适时,苏逸尘一声令下,弓箭手们纷纷射出火箭,目标首指山本一郎的指挥战船。
火箭如流星般飞向指挥战船,瞬间,战船燃起熊熊大火。山本一郎见状,大惊失色。他一边指挥士兵灭火,一边组织战船撤退。扶桑国水师见指挥战船起火,顿时军心大乱。苏逸尘抓住这个机会,下令全线反击。大楚军队和民团如潮水般冲向扶桑国水师,喊杀声中,扶桑国水师节节败退,纷纷退回战船上,狼狈逃离。
虽然成功击退了扶桑国水师的进攻,但苏逸尘知道,这只是暂时的胜利。扶桑国不会轻易放弃,他们肯定还会卷土重来。而且,此次战斗也暴露出大楚沿海防御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军队训练不足、海防设施陈旧等。苏逸尘在沿海地区加强防御的同时,派人向楚元帝奏明情况,请求朝廷增派援军,加大对沿海防御的投入。
而在京城,楚元帝收到苏逸尘的奏报后,深感忧虑。他意识到,朝堂上的腐败问题若不尽快解决,将会严重影响国家的防御能力。于是,楚元帝下定决心,加大对贪污腐败官员的调查力度,不论涉及到谁,都严惩不贷。他任命了一位刚正不阿的大臣为钦差大臣,专门负责此事。
朝堂上,一些贪污腐败的官员得知楚元帝动了真格,开始慌了手脚。他们试图再次勾结起来,对抗朝廷的调查。但钦差大臣铁面无私,不畏强权,在楚元帝的支持下,他深入调查,收集证据,将这些官员的罪行一一揭露。一场朝堂上的风暴即将来临,而大楚在应对扶桑国入侵的同时,还要面对内部的整顿。大楚能否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成功化解危机,守护住国家的安宁?一切都充满了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