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皇兄,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2章 复得天机琳琅

加入书架
书名:
大明景泰:皇兄,我在现代留过学
作者:
随波逐流鸭
本章字数:
5342
更新时间:
2025-02-21

景泰陵,被誉为现存最安全的帝陵之一。

因为处在部队干休所里面,寻常人想要进去参观都很困难。

所以,到底是怎么被光顾的呢?

“崔老,你确定,是景泰陵吗?”

这话把崔秋华给问住了,他哪里能确定?无非是国内的人这么说,他在国外如何考证?

朱祁钰面露凝重,他低头沉思着。

“天机琳琅”,是他的父皇明宣宗,册立母妃的时候,命人打造的。

他一块,皇兄一块。

恰逢当时,紫微斗数中的天机星处在兄弟宫星象中,琳琅代表美玉。

两块玉,一阴一阳,一黑一白。

朱祁钰手中那块,是水波样式,朱祁镇手中那块,是鲤鱼样式。

两块玉能够拼合在一起的,寄托了明宣宗希望两兄弟和睦相处的美好愿望。

从另一种角度解读。

那时候的明宣宗,心中早就定下了朱祁镇继承皇位的打算,因此赐予鱼佩,寓意如鱼得水,希望朱祁钰能鼎力相助,兄弟二人齐心协力的将大明王朝越做越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明宣宗的愿望实现了一半。

朱祁钰并不确定,在他下葬的时候,到底有没有将这块玉作为陪葬品。

无论如何,这块天机琳琅,他必须要拿到!

人都是怀旧的,此玉对于朱祁钰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纪念。

......

“祁钰,现在拍卖的这件,是真的吗?”

崔秋华没有忘记他的任务,而他的女婿,早已不知所踪,估计是去暗中调查了。

朱祁钰扶了扶金丝眼镜,眯着眼睛望向大屏幕,淡淡说道:“这是假的,准确来说,文物是真,年代不符。”

“此话怎讲?”崔秋华疑惑问道。

“明代景泰蓝的釉料主要是珐琅料,其颜色有蓝、红、黄、绿、黑、白诸种,再用一种西域而来的油剂调成糊状填涂。”

“烧成后,釉面肥厚,晶莹透亮。”

“但清代铜胎掐丝珐琅多数不用珐琅料,而是用彩釉料,如此烧制,釉面与明代有显著不同,就是缺乏光鲜亮丽的色泽。”

尽管台上是有灯光照射,但那种天然形成的色泽,仍然有些许差别。

拍卖人员企图通过这种手段,以假乱真,欺骗买家。

没有人比他更懂景泰蓝,朱祁钰一眼便认出来!

众所周知,年代越久远,价值越高。

虽然不是明代的,好歹是个文物,于是崔秋华询问:“值不值得拍?”

朱祁钰摇摇头:“首先,这是清代制造,其次,不是御制品,哪怕是文物,其价值也不会超过五万。”

然而现在,已经将价格抬高到一百七十万,实在难评。

这就是当今古玩市场的现状,没有专业人士掏心掏肺的引路,十赌九输。

当然,也有可能是卖家在哄抬造势,毕竟是拍卖的第一件物品。

......

后续的拍卖品,朱祁钰一一解答,引经据典,各种生僻术语频出,体现出极高的专业水准,让崔秋华大为震撼,庆幸这次带他过来。

前面拍卖了八件,清一色“洋庄货”。

所谓“洋庄货”,就是在清末时期,被列强抢夺的大量精致藏品后展览,在当地引起众多外国人的追捧。

于是,一群从宫里被解散的手艺人,集合在一起专门仿制古器,远洋出口国外。

不可否认,其中必定有工艺精美的产品。

可惜,赝品终究是赝品,不仅缺少年代的沧桑,还体现在用料和细节上。

朱祁钰算是发现了,这场拍卖会就是专坑小老外的。

卖家随便编段曲折离奇的故事,赋予其丰厚的历史底蕴。

价值多少,完全靠着一张嘴,骗的就是没文化的人。

即便如此,仍有不少人加价哄抢。

朱祁钰摇摇头,这场拍卖会索然无味。

等了两个半小时,终于轮到天机琳琅上场了,他立即打起精神。

“此玉来自明代,乃大明皇帝的随身配饰,是我们从古玩商花大价钱收购而来,起拍价,十三万。”

朱祁钰皱起眉头,他可以断定,这个人绝对在说谎。

玉石,若处在负阴而抱阳,或者抱阳而负阴,两者在形态上迥然不同。

在阳光的照射下,容易让玉石表面颜色变淡。

另外,人的汗液、皮脂等可以渗入玉石内部。

如果是活人长时间佩戴的玉饰,必定是表面颜色清新寡淡,内部深沉内敛。

而明宣宗赐予朱祁钰的这块天机琳琅,是用和田墨玉制作而成。

朱祁钰仔细观察,台上的玉饰表面颜色深邃,不具光泽,内部又极为通透,完全符合久藏阴间的特点。

“我明白了,卖家之所以这么说......”

因为在古玩收藏界,玉器无疑是禁忌中的禁忌,特别是从坟墓里带出来的葬玉。

抛开玉佛、玉杯等大型玉器不谈,这种一看就知道是随葬品。

而玉饰这种玉器陪葬的方式,无非几种。

一是制作成玉衣,二是含在死者口中,三是握于死者手中,四是填塞死者九窍,五是垫在死者头下的玉枕。

不管是哪一种方式,大概率都是与尸体贴身存放。

试问,又有几个胆子大的,敢收藏葬玉?这玩意邪门得很。

因此,卖家之所以闭口不谈“天机琳琅”是从墓里带出来的,是为了卖个好价钱。

要是被买家知道,这是葬玉,怕是无法脱手。

......

即便如此,在场的土豪们对这块玉丝毫没有兴趣,他们有钱,但是不傻,背后必定有军师。

拍卖师介绍完毕后,无一人报价,尴尬的站在台上,不知所措。

静待五分钟,朱祁钰环顾四周,他举起牌子,只开了底价。

“十三万刀乐,十三万刀乐一次,还有没有加价的?十三万刀乐两次,成交!”

拍卖师的语速很快,生怕买家反悔。

“父亲,付钱。”

朱詹基还没有反应过来,他百思不得其解,为何儿子要大价钱买下这玩意?

哪怕他是鉴宝小白,也猜得到这块玉器,大概率是葬玉。

皇帝的随身物品,正常情况下,怎么可能流落民间?

那么晦气的东西,你怎么还要?

见儿子没有主动解释,朱詹基也没有多嘴询问,十分痛快的付款,既然儿子喜欢,那就送了。

崔秋华则是眯起双眼,暗中观察朱祁钰。

他好像意识到了什么,随口一问:“小伙子,这块玉是否与你颇有渊源?”

朱祁钰没有承认,只是淡定的回复:“崔老多虑了,我的博士论文课题正是关于明代玉器,想买回去仔细研究一下。”

“原来如此。”崔秋华不置可否,呵呵笑道。

你觉得我会信吗?明代玉器在博物馆一抓一大把,再说了,凭借你导师在考古界的地位,别说看了,直接让你上手摸都行。

“小友,这块玉,不是帝玉吧?”

在没有鉴定的前提下,崔秋华说出这句漫不经心的话,很有艺术。

今晚的拍卖并没有明代文物,所以谁也不敢确定,这块玉就是出自景泰陵。

虽然一眼就看出来,玉料质地细腻,色泽自然和谐。

但是,史籍并无记载,而且在玉器上,也没有任何象征身份的标识。

所谓君子之美,不外乎是。

“谢崔老提醒,回国之后,我会向老师禀明。”朱祁钰客气回话,他的回复同样天衣无缝。

拍卖会结束之后,朱祁钰打开檀木盒,当他的手指,触碰到“天机琳琅”的时候,没有寒意,只有阵阵温润。

直到这一刻,他才无比确信,这就是前世之物。

“老朋友,你是不是也想我了?”

隐隐约约中,朱祁钰好像听到了来自五百年前的回响,冥冥中似有天意。

......

这时,朱祁钰的手机铃声响起,他低头一看,是导师的电话,从国内打来。

“老师,有事吗?”

“祁钰,明十三陵因地震遭到破坏,我打算安排你过去,跟随国家考古队学习一下,你后面时间都有空吧?”

朱祁钰听到这则消息后,他表情凝固。

......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