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如果那两个字,是命运的伏笔
方佳琪还记得十年前那个闷热的夏天,蝉鸣在窗外此起彼伏,搅得人心神不宁。他坐在老旧的书桌前,面前摊开的是轨道交通自动化专业的录取通知书,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纸面,映出一个个跳跃的光斑,也映照着他眼中的憧憬与迷茫。那时的他,青涩稚嫩,对未来的轨道 AFC(自动售检票)与自动化领域,仅有模糊的想象,像隔着一层朦胧的雾。
踏入大学校园,一切都显得新鲜又陌生。方佳琪穿梭在教学楼与实验室之间,一头扎进专业知识的海洋。初次接触 AFC 系统原理时,那些复杂的线路图和数据模型,让他眼花缭乱。在自动化控制课程上,面对晦涩难懂的编程代码,他时常抓耳挠腮,却又不肯轻易放弃。图书馆里,他一坐就是一整天,抱着厚厚的专业书籍,逐字逐句地钻研,笔记写满了一本又一本。
大学时光匆匆而过,方佳琪以优异的成绩毕业,顺利进入一家颇具规模的轨道交通设备研发公司。入职第一天,他怀揣着紧张与期待,踏入公司的大门。接待他的是部门主管张工,一位在行业内摸爬滚打多年的资深专家。张工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小方,欢迎加入,以后有得你学的!”
方佳琪被分配到一个重要的项目组,参与新型 AFC 系统的升级改造。项目初期,各种难题接踵而至。新系统的兼容性测试屡屡失败,部分设备在模拟运行中频繁出现故障。方佳琪和团队成员们日夜奋战在实验室,反复检查代码、调试硬件,却始终找不到问题的根源。
一天深夜,实验室里一片寂静,只有仪器设备发出的微弱嗡嗡声。方佳琪独自坐在工作台前,眼睛紧盯着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脑海里不断回放着白天的测试过程。突然,他像是想到了什么,迅速在键盘上敲击起来,对一段关键代码进行修改。当他再次启动测试程序时,设备运行逐渐稳定,各项指标也趋于正常。那一刻,他激动得差点跳起来,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成就感。
然而,成功的喜悦并未持续太久。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公司高层对项目进度提出了更紧迫的要求,原本计划一年完成的任务,被压缩到九个月。这意味着团队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承受更大的压力。方佳琪和同事们不得不加班加点,甚至放弃了周末和节假日。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让大家身心俱疲,但没有人选择退缩。
随着项目的深入,又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面前。新 AFC 系统在与现有轨道交通网络的对接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数据传输延迟问题。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将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甚至可能导致系统崩溃。方佳琪带领技术小组,开始了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他们查阅大量资料,咨询业内专家,尝试了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但都收效甚微。
就在大家感到绝望的时候,方佳琪偶然在一篇国外学术论文中找到灵感。他结合项目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数据传输优化算法。经过几天几夜的紧张编程和测试,新算法终于成功应用到系统中,数据传输延迟问题得到了完美解决。那一刻,整个项目组沸腾了,大家欢呼雀跃,眼中满是对未来的信心。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新型 AFC 系统终于顺利上线。方佳琪站在地铁站里,看着乘客们熟练地使用新的自动售检票设备,心中充满了自豪。这次项目的成功,让他在公司崭露头角,也让他更加坚定了在轨道交通自动化领域深耕的决心。
但方佳琪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方法,参与了多个重大项目的研发与实施。从智能票务系统的创新,到自动化运维平台的搭建,他始终走在行业发展的前沿,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贡献着力量。
十年后的今天,当方佳琪再次回想起那个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夏天,心中感慨万千。如果那两个字,是命运的伏笔,那么这十年,便是他沿着命运轨迹,一步一个脚印,书写的奋斗篇章。未来的路还很长,在轨道交通 AFC 与自动化领域,还有无数的挑战等待着他,但他毫不畏惧,因为他知道,每一次的困难与挫折,都是成长的磨砺,每一次的突破与创新,都是向着梦想靠近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