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皇后深知,在这深宫之中,母凭子贵。
自已虽然身为皇后,一国之母。
可若是没有子嗣,将来必遭灾殃。
她虽然端庄贤惠,但又不是傻瓜,自然会想办法破局。
如何破局?
简单。
弄个儿子出来。
虽然自已生不出来,但可以过继啊。
若是商桓帝无后,便从其他宗室近亲过继一个。
但商桓帝子嗣众多,根本没有从其他宗室近亲过继的必要。
如此一来,唯一的办法就是收养其他后宫美人的子嗣。
这不巧了。
十三刚出生不到一年,母妃病逝。
当时杨皇后就动了心思,想要收养十三。
有了儿子,就是嫡长子。
有了嫡长子,就是太子。
有了太子储君,自已也就安稳了。
可!
商桓帝对杨皇后颇为厌恶,如何能同意这件事。
虽然当时杨皇后几次提及想要收养十三,但都被商桓帝拒绝了。
随着时间流逝,杨皇后也渐渐死了心。
而现在!
杨皇后若有所思,斟酌道:“小十三做了什么?”
听到这话,杨志眉飞色舞,将听到的消息讲了出来。
“却说今日,小十三首次前往~~~”
杨志颇有说书的天赋,将张翰林与贺鸿的事情说得跌宕起伏,尤其是说到贺鸿以同辈礼向张翰林行礼,更是眉飞色舞,仿佛是自已有这样的成就。
“什么,贺公竟向小十三行同辈礼。”,杨皇后惊诧万分,红唇都要合不拢了。
大商重礼。
更别说贺鸿还是三朝元老,当朝太傅,侯爵。
他的一言一行,无不被天下人盯着。
他向张翰林行同辈礼,就是认可了他的才学,认为他在这方面的成就,有资格与自已坐而论道。
这重要吗?
当然重要。
一个人行不行,要看很多方面。
一:你自已一定要行。
二:别人认为你行。
三:说你行的人很行。
只有这样,大众才会真正承认你行,很厉害。
贺鸿行不行,毫无疑问,太行了。
三朝元老,当朝万户侯,更是被天下人称颂的贤臣,哪个敢说贺鸿不行?
贺鸿都这么厉害了,能以九岁弱龄被他认可的小十三行不行,还有疑问吗?
毫无疑问,这孩子简直是个妖孽之才。
杨皇后眼神闪烁,透着些许懊恼之后。
若是知晓小十三有这样的潜质,当年或许应该再坚持坚持。
哎,可惜了。
杨志注意到杨皇后的神情变化,身体前倾,低声道:“姐姐莫要懊恼,此事不是没有转机。”
“嗯,怎么说?”,杨皇后闻言,顿时眼角微挑,多了些许期待,小心问道。
“小十三天纵奇才,乃是我大商之幸,但~~~”
杨志话题一转,脸上多了几分冷酷的笑意:“只怕,并不是每个人都希望我大商有这等天纵奇才。”
杨皇后先是愣了一下,而后瞬间便明白了杨志的意思。
因为她杨皇后没有子嗣,当今太子乃是庶出长子。
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
你庶长子能成为太子,其他庶子为什么不行?
云姬曾经是商桓帝最喜欢的女人,所以她的儿子才能成为太子。
可男人啊,尤其是有着很多女人的男人,总是容易喜新厌旧。
现在商桓帝不仅不宠爱云姬,甚至对她有些厌烦。
而商桓帝现在最宠爱女人,名兰月,人称月姬,是八皇子的母妃。
月姬自受宠后,时刻想要让自家儿子取代太子。
她与云姬的矛盾,整个皇宫谁不知道。
现在小十三异军突起,不用想也知道,月姬也好,云姬也好,肯定不会高兴。
尤其是云姬,出了名的小心眼,爱耍脾气。
以前她受到商桓帝宠爱倒是没有什么,可现在~~~
呵呵。
取死之道。
杨皇后思索着,斟酌道:“你莫非以为她们可能对小十三下手?”
说到这里,杨皇后微微蹙眉。
商桓帝虽然滥情,后宫美人数以千计,但对子女却是颇为关注。
云姬也好,月姬也罢,她们定然都知道其中禁忌。
若是毒害皇子~~~
皇帝必然暴怒。
杨志斟酌道:“此事,只怕不是没有可能。”
“我来见姐姐的时候,小十三的事情尚未传开,但这是早晚的事情。”
“一个九岁孩子,能在治国论道中让贺公略逊一筹,这是何等匪夷所思。”
“莫说我大商立国以来,便是纵观上古,也找不到几个这样的奇才。”
杨皇后略显诧异:“两人论道不是尚未分成胜负,怎么贺公会略逊一筹?”
杨志尴尬地挠了挠脸蛋,他对治国之道也没有多少了解。
这爵位不过是祖上传下来的财富。
但!
杨家有智者谋士。
杨志思考道:“我最初也不明白,后来还是听家中门客解释,这才醒悟。”
“两人看似没有胜负,可当贺公没有回答小十三的问题,而是让小十三给自已宽限几日,胜负就已经出来了。”
“贺公精通百家之道,连他都无法立刻回答小十三的问题,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小十三的问题非常精妙。”
“一个九岁孩子,能在治国方面提出让贺公难以回答的问题,说明他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不弱贺公。”
“再考虑到两人的年龄差距,贺公已经输了。”
“无外乎是输得好看一些,还是难看一些。”
“若是他能想明白小十三提出来的问题,输得就好看一些。”
“可如果他想不明白小十三的问题,最终还要小十三为他解答,输得就难看一些。”
“我那门客提醒我,小十三与贺公的论道,不论结果如何,必然名动天下,扬名千古。”
“他的问题,妙到巅峰,非凡人所能想到。”
杨皇后神情茫然,想不明白。
妙到巅峰?
非凡人所能想到?
有这么夸张吗?
感觉只是一个很普通的问题呀。
杨皇后想不明白,杨志同样想不明白。
但并不重要。
他们想要的东西,与这个问题没有关系。
杨皇后斟酌道:“若是小十三当真如此厉害,云姬和月姬怕是会有所行动。”
“如此说来~~~”
杨志唇角上扬,笑道:“姐姐的机会便来了。”
“姐姐毕竟是皇后,后宫之首,不妨以爱护皇子为名,将小十三接到椒房殿小心照料。”
“如此一来,可防着云姬和月姬,也能与小十三拉近感情,更能让天下人看看皇后的宽容与慈爱。”
杨皇后微微颔首,微蹙的眉心都不由散开了几分。
她看向窗外,美目盈盈,多了几分期待。
而事情的发展,正如杨志所言。
张翰林和贺鸿的这番论道,很快就在洛邑传了开来。
毕竟这事太有话题性了。
一位是三朝元老,万户侯,天下表率。
一位是九岁稚子,当朝皇子,皇族血脉。
讨论的话题又是治国之道。
不论从哪个方面来说,九岁稚子都不可能与贺鸿相提并论,更别说论道了。
可结果恰恰相反。
这九岁稚子面对贺鸿的诸多提问,不仅对答如流,更是提出了连贺鸿都无法回答的治国问题。
你说奇不奇怪?
好不好玩。
所以消息出了皇宫,几乎是秋风席卷天下的姿态,短时间内就传遍了皇都,并向天下各地传去。
这么大的事情,自然也传到了商桓帝的耳中。
刚刚听到这个消息,商桓帝还不敢置信。
自家小十三竟然能在论道中赢了贺鸿,这科学吗?
太不科学了!
他愣了片刻,再三向近侍询问,才确定自已没有听错。
商桓帝当即乐不可支。
对于十三,他其实印象不深。
毕竟他的时间很宝贵。
国事,美人,享乐,哪一个不需要耗费大量时间。
而且他子女有数十人。
除非是宠妃子嗣,其他子女一年也见不了几次。
“宣~~”
商桓帝乐得合不拢嘴,本想要宣自家小十三,但想了想,还是改口道:“宣太傅入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