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渐起的盛夏,云溪村的老戏台被重新装点得流光溢彩。林晚握着中央戏剧学院周教授的手,望着后台陈列的百余套民族服饰,绣线在阳光下泛着微光——这是她与团队耗时半年,结合当地民间传说打造的沉浸式文旅大戏《云溪秘境》,即将揭开神秘面纱。
为让游客深度体验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林晚带领团队走访了黔北二十余个村寨,挖掘出苗族「蝴蝶妈妈」、侗族「萨岁女神」等七个经典传说。
周教授将这些故事提炼为服饰设计语言:以蝴蝶翅膀的斑斓色彩为灵感,用苗绣的破线绣技法在裙摆勾勒出渐变云纹;将萨岁女神的银饰图腾简化为3D打印的胸针,既保留传统韵味,又融入现代设计。
「每套服装都有故事。」林晚举起一件靛蓝色长裙,「这件对应布依族『三月三』传说,裙摆的枫木刺绣代表神灵栖息的圣树,领口的铜铃则象征驱邪的神音。」游客换装区被设计成「时光衣橱」,360度全息投影循环播放服饰背后的传说动画,试衣镜自带AR功能,轻轻挥手就能切换不同配饰组合。
《云溪秘境》的剧本经过乌镇戏剧节评委六轮打磨,采用「主线+支线」的开放式结构。主线讲述苗族青年阿岚寻找神药拯救村庄的冒险,支线则设置了十余处游客互动点:扮演采药人辨认草药、化身寨老调解纠纷、跟随歌队对唱山歌。每场演出根据观众选择产生不同结局,真正实现「人人都是主角」。
演出场地打破传统舞台界限,整个云溪村都是剧场。村口的风雨桥是「神药试炼场」,民宿庭院化作「苗医诊疗室」,连稻田都成了「精灵战场」。
观众手持电子导览牌,扫码即可查看剧情线索,牌面温度会随剧情紧张程度变化——当反派出现时,导览牌会微微发烫,营造沉浸式体验。
戏服租赁区推出「三级妆造服务」:基础款提供传统服饰+简单编发;进阶版由专业造型师根据脸型设计苗族银饰头饰、侗族亮布披风;尊享款则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手绘蜡染纹样,妆造过程全程首播。
「我们还开发了『戏服盲盒』,」林晚展示精美的木质礼盒,「游客随机抽取传说主题服饰,拆开瞬间充满惊喜。」 为增强传播性,景区设置了八大网红打卡点:悬浮于湖面的「云端戏台」、用千盏灯笼搭建的「神药长廊」、可触发水雾特效的「彩虹苗寨」。
每个场景都配备专业摄影师,游客扫码即可获取带剧情滤镜的旅拍大片。社交媒体上,#云溪村沉浸式大戏#话题阅读量三天突破5000万,网友戏称:「在这里,连拍照都像在拍电影!」
首演当晚,云溪村灯火通明。扮演蝴蝶精灵的大侄女小雨戴着发光翅膀,在人群中穿梭派发草药香囊;老银匠李师傅现场展示打制银饰,围观游客争相体验;演出结束后,篝火晚会准时开启,游客们穿着戏服载歌载舞,将苗绣裙摆扬起成绚丽的花。
「这不仅是场戏,更是文化的活态传承。」周教授看着台下乡亲们自发加入表演,感慨道。林晚望着星空下热闹的村庄,手机不断弹出预约信息——下个月的演出票己全部售罄。她知道,当古老传说化作华服上的一针一线,当观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云溪村的文化振兴之路,正绽放出最动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