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楚京城传来的消息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瞬间打破了营地的平静。据说,皇帝突然重病不起,朝中大臣们为了争夺权力,分成了几大派别,明争暗斗不断。各方势力都在拉拢军队,企图在这场权力的角逐中占据上风。
将军得知这个消息后,脸色变得极为难看。他把我叫到营帐,忧心忡忡地说:“林参军,京城如今乱成这样,我们在前线打仗,后方却出了这等事,这可如何是好?”我也是眉头紧皱,心中暗暗担忧。京城的稳定关乎整个南楚的存亡,如今内忧外患,形势愈发严峻。
我思索片刻后说道:“将军,京城的局势我们不能坐视不管,但我们也不能轻易离开前线,毕竟北燕随时可能再次发动进攻。依我看,我们先派一位可靠的将领,带一小队人马回京城,密切关注局势的发展,但不要轻易卷入各方争斗。同时,我们要向京城传递消息,表明我们只忠于皇帝,希望各方以大局为重,停止内斗,共同抵御外敌。”
将军点头表示赞同:“好,就按你说的办。只是派谁回去合适呢?”我想了想,说:“王将军为人忠诚可靠,且心思缜密,让他回去应该能胜任这个任务。”将军听后,说道:“嗯,王将军确实是个合适的人选。我这就召他来,安排此事。”
王将军接到命令后,很快来到了营帐。将军严肃地对他说:“王将军,如今京城局势复杂,皇帝重病,朝中大臣争权夺利。本将军命你带一队人马回京城,暗中观察局势,不要轻易表态,也不要参与任何争斗。一旦有重要消息,立刻派人传回前线。记住,一切以大局为重。”
王将军拱手说道:“将军放心,末将定不辱使命。”随后,王将军便挑选了一队精锐士兵,匆匆朝着京城赶去。
这边王将军刚走,那边探子又传来消息,说北燕似乎在秘密谋划着什么,他们频繁调动军队,但行动却十分诡秘,让人摸不清他们的意图。将军看着我,说:“林参军,北燕这是在搞什么鬼?难道他们又有新的阴谋?”
我沉思了一会儿,说:“将军,北燕之前吃了败仗,肯定不会轻易善罢甘休。他们这次频繁调动军队,说不定是想声东击西,或者是在寻找我们防线的漏洞。我们不能被他们的举动迷惑,还是要坚守防线,加强巡逻和戒备。同时,继续派探子深入打探,一定要弄清楚他们的真实意图。”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一边密切关注着北燕的动向,一边焦急地等待着王将军从京城传来的消息。士兵们的训练更加刻苦,每个人都知道,在这内忧外患的时刻,容不得半点马虎。
终于,王将军派来的信使到了。信使带来的消息让我们大为震惊。原来,朝中的两大势力,以宰相为首的一派和以大将军为首的一派,己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宰相一派主张与北燕求和,甚至打算割让部分领土,以换取暂时的和平;而大将军一派则坚决主战,认为应该乘胜追击,彻底击败北燕。两派为此争执不下,甚至在朝堂上大打出手。
将军听后,气得一拍桌子:“这些大臣,简首是糊涂!国家都到了这个时候,还只想着争权夺利,不顾百姓死活。林参军,你说我们该怎么办?”
我心中也是气愤不己,但还是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将军,我们现在不能冲动。这两派的主张都有问题,求和只会让北燕更加嚣张,而贸然追击也可能中了他们的圈套。我们要想办法让京城的大臣们明白,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抵御外敌。”
我思考了一会儿,接着说:“将军,我们可以写一封联名信,召集前线的将领们一起签名,表明我们的态度。信中要强调当前局势的严峻,劝说他们停止内斗,共同商讨出一个合理的应对策略。同时,我们可以让信使将这封信秘密送给那些还未明确表态的大臣,争取他们的支持。”
将军听后,点头说道:“好主意,就这么办。林参军,这封信就由你来起草,一定要言辞恳切,让他们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于是,我立刻着手起草联名信。我在信中详细阐述了当前南楚面临的内忧外患,强调了北燕的野心以及内部争斗的危害。同时,我提出了一些折中的建议,比如在加强防御的同时,派使者与北燕进行谈判,但谈判必须以维护南楚的尊严和领土完整为前提。
信写好后,将军召集了前线的将领们,大家纷纷在信上签名。随后,信使带着这封联名信,秘密返回京城。我们都希望这封信能起到作用,让京城的局势有所缓和。
然而,就在我们等待京城消息的时候,北燕那边终于有了新的动静。他们突然对我们的一处边境防线发动了猛烈的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