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最危险的一步:将“新安丸”爆炸的黑锅,巧妙地扣到青帮张啸林的头上!制造一场足以动摇佐藤对青帮信任的舆论风暴!
林晚星深知,单凭她自己的力量和阿毛的网络,想首接撼动张啸林这样的沪上巨鳄,无异于蚍蜉撼树。
她需要借力,借最大的力——民意和恐惧!利用“幽灵船”的神秘感和爆炸的恐怖效应,在底层民众和租界舆论中,点燃对青帮的猜疑之火!
“整活”核心:现代“信息战”与“危机公关”的民国魔改版!
操作步骤:
1. “幽灵”现身,谣言西起:
林晚星口述,春桃用左手书写了数十份内容相同但措辞略有差异的“神秘传单”。
核心内容:渲染“新安丸”幽灵船的恐怖(如“月黑风高夜,无主鬼船现”),暗示其爆炸是“黑吃黑”、“分赃不均”所致。最关键的是,每份传单都“言之凿凿”地“揭露”——爆炸前夜,有人亲眼目睹“青帮张爷手下得力干将‘黑皮阿西’”鬼鬼祟祟出现在吴淞口附近!还携带了“可疑包裹”!传单最后用耸人听闻的语调警告:“青帮与东洋人勾结,运的是阎王索命的凶器!炸船灭口,下一个遭殃的就是咱们老百姓!”
投放策略:阿毛动员他手下所有信得过的报童和流浪儿,在一天之内,于闸北贫民窟、码头工人聚集区、小商贩市场、甚至租界边缘的垃圾桶、电线杆、茶馆厕所门后等鱼龙混杂之地,神不知鬼不觉地大量投放!投放时间集中在清晨和黄昏人流高峰期。
2. “目击证人”与“神秘线报”:
林晚星让阿毛物色了几个口齿伶俐、背景清白的底层人物(如茶馆说书人的徒弟、走街串巷的剃头匠、码头老苦力),教给他们一套“标准说辞”。内容与传单呼应,但更口语化、细节化(如“黑皮阿西那天穿什么衣服”、“包裹大概多大”、“神色如何慌张”),让他们在各自的圈子里“无意中”向相熟的人“透露”这些“亲眼所见”或“听来的秘闻”。要求:只在小范围、信任的人之间传播,显得真实可信,绝不主动扩散。
3. 点燃租界舆论:
林晚星深知,要想让谣言真正形成风暴,必须进入租界主流舆论场。她瞄准了租界几家立场相对中立、又喜欢追逐耸动新闻的外文小报(如《沪江星报》、《字林西报》花边版)和几家敢说话的华文小报(如《立报》)。
她再次口述,春桃用打字机(栖霞院库房翻出来的旧货,林晚星突击学会基本操作)用英文和中文分别打了几封措辞严谨、但内容极具爆炸性的“匿名读者爆料信”。
核心内容:以“忧心租界安全的热心市民”或“知情航运人士”身份,将“新安丸”爆炸事件与近期租界码头异常管控、以及“流传甚广的青帮人员涉爆目击传闻”联系起来。暗示爆炸可能涉及危险违禁品运输黑幕,并“担忧”此类事件若在租界码头重演后果不堪设想。信件重点突出“公共安全威胁”和“租界当局监管不力”。
投递策略:让阿毛手下最机灵的孩子,伪装成邮差或报童,在不同时间点,将信件分别投入这几家报社的信箱或门缝。确保信封上没有任何能追踪到来源的痕迹。
效果初显:如同在林晚星精心计算的时间点上投入了火种!
首先在闸北、码头区等底层发酵。“青帮炸了东洋鬼子的鬼船”、“张啸林和东洋人闹翻了”、“要出大事了”之类的传言如同野火燎原,在茶楼酒肆、街头巷尾飞速传播。底层民众对青帮本就畏惧夹杂着怨恨,这种“黑吃黑”的传闻极易被接受,并迅速添油加醋。
紧接着,租界的小报嗅到了血腥味!《沪江星报》率先以《吴淞炸谜团:幽灵船与青帮疑云》为题,隐晦地引用了“读者爆料”和“坊间传闻”。
《立报》紧随其后,标题更加耸动:《公共安全拉响警报!神秘爆炸疑涉违禁品,青帮身影浮现?》。
虽然报道措辞谨慎,多用“据传”、“疑涉”等字眼,但将“青帮”、“爆炸”、“违禁品”、“公共安全”这些关键词捆绑在一起,瞬间引爆了租界中产阶级和洋人的敏感神经!
恐慌和猜疑开始蔓延。租界工部局承受了巨大压力,要求彻查爆炸事件,加强码头安全。一些与张啸林有生意往来的洋行老板,也开始旁敲侧击地打听消息。
风暴眼:张公馆。
张啸林气得砸碎了他最心爱的明代官窑花瓶!“放他娘的狗臭屁!老子什么时候派人去炸船了?!黑皮阿西那个王八蛋这几天都在十六铺收账!哪个龟孙子造的谣?!” 他咆哮如雷,手下噤若寒蝉。
但更让他心惊的是,佐藤那边迟迟没有消息!往常出了这种事,佐藤早就派人来“协商”了,这次却异常沉默!这种沉默,比暴怒更可怕!
佐藤机关。
佐藤脸色铁青,看着桌上几份不同语言的报纸和手下收集来的“民间传闻汇总”。
他当然不信是张啸林炸的船,但这铺天盖地的舆论,尤其是将爆炸与“违禁品”、“公共安全”挂钩,极大地干扰了他的打捞计划!工部局加强了水上巡逻,打捞船申请被卡住!更让他窝火的是,这些谣言像毒刺一样,离间了他和张啸林本就不稳固的合作关系!
“八嘎!” 佐藤一拳砸在桌上,“这是有人故意搅浑水!想拖延我们打捞!查!给我查清楚谣言的源头!重点……林家!那个疯女人!”
栖霞院内。
林晚星听着春桃打探回来的、外面沸沸扬扬的传言和租界报纸的报道,脸上没有笑容,只有冰冷的专注。
第一步“浑水”己成功搅起,佐藤和张啸林之间埋下了猜忌的种子。但这还不够!水还不够浑!火还不够旺!她需要再添一把猛柴,让这把火彻底烧起来,烧到佐藤不得不暂时放下打捞,先处理“后院起火”!
她的目光,落在了桌上那份沈砚舟提供的残骸分布图上那个红圈——船长室。一个更具体、更“致命”的“证据”,需要被“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