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如钢针般刺透林远单薄的灰布长衫,他缩着脖子,踩着哈尔滨结满冰棱的石板路,朝着"文盛书店"走去。街边商铺的霓虹招牌在雪幕中忽明忽暗,映照着墙上"大日本皇军武运长久"的标语,与不远处传来的俄语歌《喀秋莎》形成诡异的反差。这是他伪装成书店学徒的第七天,也是地下党安排他接触核心情报的关键节点。
推开书店雕花木门,铜铃发出清脆的声响。林远习惯性地扫视店内:戴着圆框眼镜的老掌柜正在擦拭《日满协和》杂志,两个穿学生装的少女捧着《花间集》轻声讨论,角落坐着个穿和服的日本商人,膝头摊开一本《满铁调查报告》。一切看似如常,却暗藏玄机——老掌柜擦拭杂志的频率,正是他们约定的"安全信号";少女们翻动书页时,小指会无意识地敲击三次,这是暗语"准备就绪"。
"小林,把新进的《满洲民俗考》摆到显眼位置。"老吴推了推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扫过林远腰间系着的蓝布腰带——这是地下党最新更换的联络暗号。林远点头应下,动作利落地将精装书码放整齐,却在书脊缝隙中藏进一张写有数字的纸条。这些数字看似随意,实则对应着日军军火库的坐标密码。
夜幕降临时,书店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那是个穿着墨绿貂绒旗袍的女子,珍珠耳坠随着步伐轻轻晃动,手中的貂毛手笼在暖炉旁取暖时,露出半截绣着并蒂莲的帕子——这正是三天前老吴描述过的接头暗号。林远心跳陡然加快,装作整理书架靠近她,余光瞥见女子无名指上戴着的银戒,内侧刻着细小的枫叶图案。
"听说贵店有本绝版的《盛京通志》?"女子的声音带着北平腔,尾音微微上扬。林远翻开柜台下的账本,在"戊申年"那一页夹进一张便签,上面画着三只交叠的飞鸟。这是紧急撤离的信号,意味着日军可能己经察觉到了异常。
就在此时,街道上突然响起刺耳的警笛声。林远的瞳孔骤然收缩,透过结霜的玻璃,他看见三辆军用摩托载着宪兵队呼啸而过,车顶的探照灯扫过街边商铺。老吴不动声色地将一个黄铜烟盒塞进他掌心,低声道:"后巷第三块青石板。"
林远转身钻进堆满旧书的仓库,在墙角的樟木箱里取出电台零件。寒风从漏风的窗缝灌进来,他的手指被冻得发紫,却仍熟练地将零件组装起来。当第一组摩斯密码通过电波传输出去时,外面传来了砸门声。
"开门!皇军例行检查!"
林远迅速将电台拆解藏进夹层,又把一叠《资治通鉴》盖在上面。七个伪警端着枪冲进书店,为首的胖警佐用枪托砸碎玻璃柜:"听说你们卖赤化书籍?"林远强作镇定,弯腰捡起散落的书册,余光瞥见老吴悄悄转动书架上的《唐诗三百首》——这是启动暗格的机关。
搜查持续了整整两个小时。当胖警佐的皮靴即将踩到藏着情报的青石板时,隔壁绸缎庄突然传来尖叫:"抓小偷!"街道瞬间陷入混乱,伪警们咒骂着冲出门。林远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额角的冷汗顺着脖颈滑进衣领。
深夜打烊后,老吴从暗格里取出半截烧焦的密电:"明日午后,道外十六道街,货郎担。"他将纸片递给林远,烛火在镜片上跳动:"记住,货郎的扁担绑着红绸带是安全,绿绸带是陷阱。"林远握紧发烫的纸片,窗外的风雪越发猛烈,而这座冰城的暗处,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