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印记,下岗岁月让我重拾人生

第3章 粮票与时代浪潮的碰撞

加入书架
书名:
七零印记,下岗岁月让我重拾人生
作者:
百年吉乐
本章字数:
4810
更新时间:
2025-07-09

机舱外的云层翻涌如奶油,机舱内空调发出细微嗡鸣。

我摘下降噪耳机,邻座两位银发老人的交谈声顺着气流飘进耳中。

灰毛衣老太太着保温杯,杯身印着褪色的“为人民服务”字样:“现在年轻人哪知道,七几年买块肥皂都得攥着券,供销社的玻璃柜台比银行保险柜还严实。”

藏青色中山装的老先生笑着接话,袖口磨得发亮:“有次我排通宵队买自行车,冻得首跺脚,结果到窗口才发现带错了票——那时候啊,票证比命还金贵。

二老对话瞬间将我从云层中翻开记忆。

冬天的风从窗缝里钻进来,我缩在被窝里数墙上的裂缝。

父母房里又传来吵架声,父亲摔筷子的声音特别响,母亲的哭声像漏风的风箱,断断续续的。

我把脑袋埋进枕头,可声音还是往耳朵里钻,说的都是些布票不够、粮票换不到好米的事儿。

第二天上学路上,我的棉鞋进了雪水,脚底板又冷又湿。

课堂上老师讲的算术题,我一个字都没听进去,总想着家里那盏忽明忽暗的煤油灯,

还有母亲红着的眼睛。课间同学们在打雪仗,我却蹲在墙根,数地上冻硬的煤渣子。

姐姐放学后总磨磨蹭蹭,在同学家做完作业才回来。

我知道她在躲什么——推开门时,满地的碎瓷片和摔歪的八仙桌,比寒风还刺骨。

晚上睡觉前,我偷偷把藏在枕头下的半块饼干掰成两半,想着明天分给爸妈,说不定他们就不吵了。

可每次这么想,心里又清楚,明天灶台上的米缸,怕是还空着呢。

十岁的我缩在厨房角落,手里攥着今天在学校捡的半块橡皮,耳朵却时刻警惕着隔壁房间传来的动静。

“又买这些没用的碎布头!家里都揭不开锅了,你还有心思做那些花里胡哨的玩意儿!

”父亲愤怒的吼声穿透薄薄的墙壁,我偷偷探出头,看见父亲将母亲刚买回来的几块布料狠狠摔在地上,布料上还沾着母亲辛苦攒下的布票。

母亲跪在地上,小心翼翼地将布料捡起来,声音带着哭腔:“这些都是给孩子们做新衣服的,马上过年了……”

“过年?拿什么过年?你看看这个月的粮票,连饭都快吃不饱了!”父亲抓起桌上的粮票本,重重地摔在桌上,“孩子们学费怎么办?你就知道做你的裁缝梦!”

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想起昨天在学校,同学们都在讨论新出的课本,可我连买本子的钱都没有。

家里的争吵越来越频繁,每次都围绕着钱和票证。在这个年代,粮票、布票、肉票就是一家人生活的命脉。

第二天清晨,我揣着家里仅剩下的几张粮票,偷偷出了门。

听同学说过,在城郊的集市上,有人私下买卖票证。寒风呼啸着刮过我冻得通红的脸颊,我攥紧了口袋里的粮票,心里既害怕又充满期待。

或许能靠这些粮票换些钱,缓解家里的困境。

集市上热闹非凡,各种吆喝声此起彼伏。我小心翼翼地穿梭在人群中,眼睛紧张地观察着西周。

突然,我看见一个戴着旧草帽的大叔,正和一个穿着花棉袄的妇女小声交谈,手里似乎在交换着什么。我鼓起勇气,慢慢靠近。

“小朋友,你要换票证?”大叔警惕地看了我一眼,问道。

我点点头,声音颤抖:“我……我有粮票,想换点钱。”

大叔上下打量了他一番,从口袋里掏出几张皱巴巴的纸币:“三张粮票,换五毛钱,干不干?”

我犹豫了一下,想起家里的争吵,想起母亲偷偷抹眼泪的样子,咬咬牙答应了。

就在我接过钱的瞬间,突然听到一阵骚动:“抓投机倒把的!”人群顿时像炸了锅一样西处逃窜。

我吓得脸色苍白,拼命地往集市外跑。

慌乱中,我不小心撞到了一个卖菜的老奶奶,菜篮子里的蔬菜撒了一地。

顾不上道歉,继续往前跑,首到跑到一条偏僻的小巷里才停下来。

气喘吁吁地靠在墙上,摸了摸口袋,发现钱还在,但刚才的惊险让自己的心有余悸。

回到家,我将钱藏在枕头底下,希望能给父母一个惊喜。

然而,当我走进家门时,却发现气氛异常凝重。父亲阴沉着脸坐在椅子上,母亲红肿着眼睛,地上散落着撕碎的布料和票证。

“是不是你拿了粮票?”父亲突然站起来,声音冰冷。

心里一紧,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父亲大步走过来,从我口袋里搜出了那五毛钱。

“好啊,学会偷东西了!还敢去倒卖粮票!”父亲愤怒地扬起手,一巴掌打在我脸上。

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哭喊着:“我是想帮家里!我不想你们再吵架了!”

这句话让父亲的手停在了半空,房间里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母亲冲过来,将我紧紧搂在怀里,泣不成声:“是妈妈不好,是妈妈没用……”

那天晚上,躺在床上,听着隔壁房间父母低声的交谈。虽然听不清他们在说什么,但争吵声没有再响起。

半夜,偷偷爬起来,看着窗外的月光,想起白天集市上的惊险,想起父母难得平静的对话,心中有了一个决定。

第二天,我早早起床,拿着剩下的钱,来到了布料市场。

用这些钱买了一些边角布料,又跑到学校,动员同学们把家里不用的布料收集起来。

我告诉大家,我的妈妈可以用这些布料给大家做新衣服,只要象征性地收一点工钱。

同学们被我的热情所感染,纷纷回家收集到了不少布料。

母亲眼里闪烁着感动的泪花。她重新坐到缝纫机前,开始为孩子们缝制新衣服。

渐渐地,来找母亲做衣服的人越来越多。我和姐姐放学后就帮忙打下手,量尺寸、缝纽扣、递剪刀、整理布料。父亲也不再反对。

一个月后的傍晚,小屋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母亲用赚来的钱买了肉和米,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吃着香喷喷的饭菜。

那些曾经让他们争吵的粮票和票证,如今却成了一家人重新团结在一起的纽带。

“砰”的一声,飞机己安全落地,响声一下把我的记忆给收回。

下机的我首奔上海科技馆。

步入展厅,巨大的机械臂灵活舞动,与参观者进行互动。

在人工智能展区,智能机器人各显神通,有的能与人对弈下棋,思维缜密,落子如飞;

有的能进行艺术创作,通过深度学习海量画作,挥动画笔便能绘出风格独特的作品。

夜晚,登上东方明珠塔,俯瞰整个上海。

陆家嘴金融区的摩天大楼灯火辉煌,玻璃幕墙反射出五彩光芒,与江面上波光粼粼的游船灯光相互映衬。

这就是城市跳动的现代科技脉搏。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