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印记,下岗岁月让我重拾人生

第4章 未写完的粉笔字与停摆的缝纫机

加入书架
书名:
七零印记,下岗岁月让我重拾人生
作者:
百年吉乐
本章字数:
4510
更新时间:
2025-07-09

晨光透过纱帘洒进屋子,手机屏幕不断亮起新消息。

孩子们从不同城市发来的语音带着笑意:“妈,母亲节快乐,记得吃顿好的!”“视频通话约好了,等我给你表演新学的萨克斯曲!”

桌上摆着小女儿悄悄寄来的康乃馨,花瓣沾着晨露,像极了二十年前她攥着路边野花,踮脚说“妈妈节日快乐”的模样。

岁月流转,1982年的秋雨来得猝不及防,细密的雨丝斜斜地划过家斑驳的窗棂。

十二岁的我缩在堂屋的角落,望着桌上那盏忽明忽暗的煤油灯发呆。

父亲戴着磨花了镜片的圆框眼镜,伏在八仙桌上批改作业,红墨水钢笔尖在泛黄的作业本上沙沙作响;

母亲坐在缝纫机前,脚踩着踏板,咔嗒咔嗒的机杼声与窗外的雨声交织成一首熟悉的曲子。

这样的夜晚曾是我最安心的时刻。

父亲批改作业时偶尔的咳嗽声,母亲哼着的不成调的小曲,

还有煤油灯跳动的火苗,构成了我记忆中最温暖的画面。

然而最近,母亲总是头疼个不停,苍白的脸上浮着病态的红晕,可她依然坚持坐在缝纫机前,为顾客赶制冬衣。

“妈,您歇会儿吧。”我忍不住说道。

母亲抬起头,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快了,这批衣服做完,就能给你买双新棉鞋了。”话音未落,又是一阵剧烈的头痛。

父亲放下手中的笔,皱着眉头说:“明天我陪你去医院看看。”

“看什么看,看病不要钱啊?”母亲倔强地摇头,“家里正是用钱的时候,哪样不得花钱?”

争吵声又要响起,我赶紧站起来:“我不买新鞋了!我还能穿旧的!”

这场风波暂时平息,可我的心里却沉甸甸的。深夜,我被一阵压抑的啜泣声惊醒。

透过门缝,我看见母亲坐在缝纫机前,借着月光缝补一件破旧的棉袄,眼泪吧嗒吧嗒地掉在布料上。

父亲站在她身后,轻轻拍着她的背,两人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在墙上微微晃动。

寒冬来得格外早.,清晨,我被一阵慌乱的脚步声惊醒。

睁开眼,看见父亲面色苍白往外跑,原来母亲去外婆家突然晕倒,120到现场己无法救治,看到母亲全脸发黑,嘴角还挂着血丝。

后来才知道母亲是突发脑溢血。

殡棺的冷气裹着白菊的气息,我颤抖着为母亲整理遗容。

她鬓角的白发比记忆中更多了,可再也不会有人在我想吃面时为我烧,不会有人在我生病时守在床边彻夜未眠。

攥着她生前最爱的蓝布衫,布料的纹理硌得掌心发疼,泪水却怎么也流不出来。

只觉得心口像被挖空了一块,空荡荡地发疼。原来有些告别,连好好说声再见的机会都不会给。

母亲走了,永远地离开了。

葬礼上,父亲沉默得可怕,只是不停地抽烟,指间的烟灰落了一地。

望着母亲的遗像,照片上她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笑容温和。

我想起母亲最后一次坐在缝纫机前的样子,想起她为了省钱不肯去医院,眼泪再也控制不住地流下来。

日子还得继续。父亲请了长假,整日把自己关在屋里。

每天放学回家,我都要先去擦拭母亲的缝纫机。那台蝴蝶牌缝纫机曾经是家里的希望,如今却成了最刺痛人心的存在。

灰尘渐渐覆上机身,踏板再也不会发出咔嗒声,可我总觉得,只要轻轻踩动,母亲就会从里屋走出来,带着温柔的笑容说:“小乐回来了。”

深夜,被一阵响动惊醒。我悄悄走到父亲房门口,看见父亲正对着母亲的遗像发呆,手里拿着她生前常用的顶针。

月光从窗缝里钻进来,照亮了父亲两鬓的白发,这才发现,不过短短几日,父亲竟苍老了许多。

“阿彩,你说我是不是错了?”父亲的声音沙哑得厉害,“当初要是坚持带你去看病...”

我再也听不下去,转身跑回自己的房间。黑暗中,摸到枕头下母亲留给的我半块玉佩,那是母亲唯一的嫁妆。

玉佩贴着皮肤,带着微微的暖意,仿佛母亲还在身边。

1986年6月的梅雨来得格外缠绵,老宅的青砖墙上爬满了湿漉漉的青苔,就像父亲眼底化不开的阴郁。

自从母亲走后,他仿佛被抽走了半条魂,往日总挂在嘴边的《论语》典故没了声响,批改作业时的钢笔也常悬在半空,许久落不下字迹。

深夜里,我常听见他对着母亲的遗像喃喃自语,烟锅里的火星明明灭灭,在黑暗中划出细碎的哀伤。

起初,他只是咳嗽得厉害,总说老寒腿犯了不愿去医院。首到有天清晨,我看见他蜷缩在缝纫机旁,吐出的血沫染红了母亲留下的碎花布。

县医院的诊断书轻飘飘的,“肝硬化”三个字却重得能压垮整间屋子。

父亲躺在病床上,枯瘦的手还紧攥着母亲的顶针,浑浊的眼睛望着窗外,说要等雨停了去给母亲坟头添把新土。

那年夏天,父亲就跟随着母亲去了。

他的枕边放着没写完的家书,墨迹被泪水晕染得模糊:“孩他妈,小乐考上初中了,可惜你没瞧见……”

我跪在灵堂前烧着纸钱,灰烬混着秋风扬起,恍惚间又看见父母年轻时的模样——母亲踩着缝纫机哼歌,父亲在一旁批改作业,煤炉上的水壶咕嘟冒着热气。

而今,两张遗照并排挂在墙上,笑容凝固成永恒,只留下我在空荡荡的屋子里,数着再也回不去的岁月。

春去秋来,父亲的教案本里,那页未写完的批注始终保留着,成了我心中永远的遗憾;

而母亲的缝纫机,被擦得干干净净,搬进了阁楼,

偶尔我会爬上去,静静地坐上一会儿,听着窗外的风声,回忆那些再也回不去的时光。

每当孩子问起外婆外公的故事,我就会翻开父亲的教案本,指着那页未写完的批注。

孩子轻描淡写提起“要是有外公外婆该多好”时,我握着茶杯的手微微发颤。

那些没来得及让父母见到外孙的遗憾,像潮湿的青苔在心底疯长。

想起父亲临终前还念叨着“将来一定要成为对祖国有用之人阿”,母亲总说要送我上大学,可他们终究没等到这一天。

只能把对父母的思念,连同未能兑现的期许,悄悄揉进对孩子的爱里。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