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昭拆开来自巴黎的信件时,咖啡杯在桌面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手别抖。”顾砚从她身后探过手,指尖轻轻托住信封边缘,“咖啡渍都快蹭到巴黎铁塔图案了。”
烫金邀请函滑落在地。
她弯腰去捡,头顶撞到了顾砚的下巴。
男人轻声笑了一下,弯腰时西装裤缝绷出利落的线条:“全球青年文化创新峰会亚洲代表——林昭女士。”他念完后抬头,镜片后的眼睛亮得像漫展夜场的灯牌,“我就说,上次小林奶奶的联珠纹视频能登上NHK热搜不是巧合。”
林昭捏着信纸的一角,耳尖红得像要滴血:“可……可我只是会做模型啊。”
“只是会做模型?”顾砚抽走她手里的马克杯,杯壁上还沾着她刚才调试模型时蹭上的银漆,“上个月苏馆长说博物馆想把你的青鸾云纹模型作为常设展品收藏,上上周佐藤先生发邮件说你的鲤纹甲胄还原度比他们工作室高20%,还有——”他突然凑近,温热的气息拂过她的耳垂,“有人连夜修改了二十版AR程序,就为了让每个针脚在屏幕上能旋转360度。”
林昭后退半步,撞到了沙发扶手上,茶几上的模型零件哗啦啦地滚了一地。
顾砚弯腰去捡时,她瞥见他手机的屏保——是上次漫展拍的,她蹲在展柜前给小观众讲解甲胄细节,阳光透过玻璃照在她的发梢上,闪闪发光。
筹备演讲的那一周,客厅变成了战场。
“重点应该是我如何把王阿婆的桃花纹绣进盔甲里!”林昭抱着笔记本电脑,屏幕里是她整理的三百张手作过程图,“观众想了解的是从画稿到成品的创作过程。”
“但他们更想知道,”顾砚把iPad推过来,上面是峰会官网的往届主题词云——“传承”“创新”“桥梁”这三个词占据了半屏,“你不是在做模型,而是在为五千年的纹样装上路由器。”
两人吵到第N次时,山田真司打来了视频电话。
这位日本律师的背景是东京塔,身后还飘着半幅未完成的和纸纹样:“林小姐,顾先生,你们有没有想过——”他推了推圆框眼镜,“当你们在青铜甲上绣苏绣,在洛可可卷草纹里嵌入云锦时,模型就不再仅仅是模型了。”
屏幕里突然切换出一张照片:是去年中日文化交流展上,一个法国小女孩踮起脚触摸林昭的模型,指尖停留在桃花双鲤纹上。
“她问我,”山田的声音轻柔下来,“这些鱼会游到电脑里去吗?”
林昭突然想起顾砚电脑里那个被陈默发现的文档——《传统纹样活态化传播可能性分析》,里面夹着二十多段手作人的采访录音。
“所以,”顾砚突然起身,从书房抱出一个黑色手提箱,“我做了个东西。”
AR装置启动时,林昭的呼吸瞬间停顿。
淡蓝色的光膜在客厅中央展开,她伸手触摸,指尖掠过苏州缂丝的云纹,巴黎的卷草纹突然从光膜另一侧涌来,两种纹样在半空中纠缠,最后变成一只振翅欲飞的凤凰,尾羽一半是水墨晕染的效果,一半是鎏金浮雕的样式。
“能够自由组合全球纹样元素,”顾砚摸着后颈,耳尖微微泛红,“上次看你和小林奶奶视频时,你说‘纹样要是能自己相互搭配就好了’……我就想着,要不做个‘媒人’?”
林昭扑过去抱住他,发间的银饰蹭到了他衬衫的第二颗纽扣。
顾砚僵了两秒,反手搂住她的腰:“那么演讲的重点是……?”
“桥梁。”林昭仰头,眼睛亮得像镶嵌了星星,“我们做的是让纹样相互融合的‘媒人’。”
巴黎峰会那天,林昭身着一件让佐藤健一都惊叹不己的礼服。
领口是苏州缂丝的缠枝莲图案,袖口是京都友禅染的樱吹雪样式,裙裾则绣着巴黎歌剧院的鎏金廊柱——每一处纹样的边缘都缝上了微型LED灯,随着她的走动,光影在丝绸上流淌,仿佛把千年的时光揉碎后织进了衣料里。
“我既不是学者,也不是专家。”她站在台上,看着台下蓝眼睛、棕眼睛的观众,突然想起第一次敲响顾砚家门时,手心全是汗水,“我只是一个会拿针的手艺人。但我知道,”她转身,背后的大屏亮起青鸾云纹模型,AR装置同步投射出观众席里一个金发女孩的脸,她正用装置把敦煌飞天纹和梵高的《星月夜》图案拼接在一起,“传统不该只存在于博物馆的玻璃柜里。它应该能够与现代相结合,与世界相融合。”
掌声如海浪般涌来。
佐藤健一在第一排用力鼓掌,镜片后的眼睛了;苏馆长举着手机录制视频,肩膀一抽一抽的;顾砚站在侧台,拇指抵着嘴唇,笑得像当年项目首测成功那天一样灿烂。
散场时,金发女孩举着AR装置跑过来:“小姐!我拼出了一条龙!是中国龙和法国龙接吻的那种!”
林昭蹲下来查看,光膜里两条龙正绕着埃菲尔铁塔盘旋,龙鳞是苏州缂丝的颜色,龙角雕刻着巴黎卷草纹。
她抬头时,看见顾砚倚在门边微笑,手里还攥着她早上忘带的润喉糖。
塞纳河的晚风吹起她的裙角。
林昭望着对岸的埃菲尔铁塔,塔尖的灯光在暮色中一闪一闪,就像顾砚看她做模型时的眼睛。
“我们是不是……通关了?”她轻声问道。
顾砚把她被风吹乱的头发别到耳后,指腹轻轻擦过她耳垂上那颗珍珠耳钉——那是上次漫展他送的,说像她做模型时专注的眼睛。
“这才是真正的起点。”他说着,握住她的手贴在自己的心口,“接下来,我们要一起创造更大的世界。”
手机在这时震动起来。
林昭拿起来,是峰会组委会的新邮件:“温馨提示:明日工作坊将有神秘嘉宾参与,请提前准备互动环节。”
顾砚凑过来看,突然挑了挑眉:“神秘嘉宾?不会是陈默那小子偷偷买机票跟来了吧?”
林昭笑着要抢他的手机,却被他反手扣住手腕。
晚风裹挟着咖啡香和河对岸的手风琴声扑面而来,她听见他说:“不管是谁,明天……我们一起应对。”
(第二天峰会工作坊现场,当林昭掀开互动区的盖布时,展柜里静静地躺着一个熟悉的青铜模型——正是三年前她为闺蜜漫展修改的那套《山河志》盔甲。
而旁边的说明牌上,用中、法、日三国文字写着:“来自东方的文化媒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