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死宅邻居的恋爱通关指南

第28章 巴黎风暴,文化桥头堡危机!

加入书架
书名:
和死宅邻居的恋爱通关指南
作者:
芋泥年糕
本章字数:
5162
更新时间:
2025-07-01

林昭踮起脚尖调整展柜里的青鸾云纹模型时,咖啡杯“当啷”一声砸在了托盘上。

“文化挪用?”她盯着五步外的白色海报,金色漆字刺得人眼睛生疼。

“匿名信”三个字被红笔圈了又圈,最下方署名艾米莉·杜兰德——早上开幕式上还和她碰过杯的法国艺术家。

“昭昭。”顾砚从人群中挤了过来,西装袖口沾着会议资料的折痕,“先别动。”他掏出手机拍了三张照片,镜头扫过海报边缘的胶痕,“胶水还没干,应该是半小时内贴上去的。”

山田真司挤到两人中间,金丝眼镜片泛着冷光:“艾米莉最近在推行‘去殖民化艺术表达’,上个月刚在《艺术论坛》上发文称亚洲纹样在西方展览是‘文化殖民回潮’。”他推了推眼镜,“她可能把你的‘复兴计划’误读成单向输出了。”

林昭的喉结动了动。

三年前工作室被抄袭时她都没这么慌乱——那次是对着电脑写律师函,这次却要面对蓝眼睛的质疑声。

她无意识地揪着裙摆,指尖掐出了月牙印:“可我只是想……”

“想让纹样活过来。”顾砚按住她的手背,掌心的温度透过薄纱渗了进来,“先去会场,圆桌讨论要开始了。”

圆桌区的聚光灯比模型工作室的射灯还要刺眼。

林昭坐下时膝盖撞到了桌角,疼得倒抽一口冷气。

对面的艾米莉正转动着钢笔,栗色卷发在灯光下泛着红光,像一团随时会燃烧起来的火。

“林小姐。”主持人话音刚落,艾米莉就举起了手,“您的‘东方纹样复兴计划’里,是否考虑过这些图案曾被帝国主义如何使用?”

会场安静得能听见空调的风声。

林昭望着台下举起的几十只手,突然想起大学汇报时站在讲台上的自己——那时她攥着模型零件,指甲把掌心掐出了血,最后是顾砚(当时还是对门邻居)塞给她一张写着“别怕,你讲的我都懂”的便利贴。

“比如缠枝莲纹。”艾米莉敲了敲桌上的资料,“19世纪欧洲殖民者把它印在殖民贸易的瓷器上,作为‘异域情调’的符号进行贩卖。”她蓝色的眼睛里浮着冷光,“您确定这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文化挪用?”

林昭的耳尖开始发烫。

她张了张嘴,喉咙像卡着模型零件——明明准备了一百种讲述纹样历史的方式,此刻却全都堵在了舌尖。

“给。”腿上一沉,顾砚的资料包压了过来。

封皮上是他标志性的潦草字迹:“唐·丝绸之路·敦煌壁画”“江户·浮世绘·欧洲洛可可”。

她翻开第一页,是一张手绘时间轴:从唐代骆驼商队驮着织锦到长安,到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商船载着青花瓷到阿姆斯特丹,每段时间旁都标着对应的纹样演变图。

“不是辩解,是对话。”顾砚压低声音,温热的呼吸扫过她的耳垂,“你上次说,模型要让观众自己看出故事——现在也是。”

林昭捏紧资料页。

纸角硌得手心发疼,像当年第一次做盔甲模型时,被金属片划的小伤口。

她抬头时,看见艾米莉的钢笔尖悬在半空,主持人正冲她点头。

“我记得三年前做第一套《山河志》盔甲时,”她听见自己的声音在会场回荡,“有个日本玩家在论坛留言,说盔甲上的云纹让他想起家里传了三代的绘卷。”她翻开资料,投影屏上跳出敦煌壁画里的飞天,“这些纹样不是固定的符号。它们跟着骆驼队走过沙漠,搭着商船漂过大海,被波斯工匠加了藤蔓,被欧洲画家添了卷草——”她顿了顿,“就像现在,您说的殖民时期瓷器上的缠枝莲,其实比唐代原图多了十二片花瓣。”

会场响起了零星的掌声。艾米莉的钢笔“啪”地掉在了桌上。

那天晚上,林昭在酒店房间改AR程序改到了凌晨三点。

顾砚蜷在沙发上打盹,手机屏幕亮着,是陈默发来的消息:“哥你这工具人当得挺顺手啊?”她憋着笑戳了戳他的膝盖:“起来帮忙测试。”

“手作党果然是夜猫子。”顾砚揉着眼睛坐首,扫过她新做的“历史语境切换”模块,“用户扫纹样能看到演变轨迹?”

“嗯。”林昭调出测试界面,“比如扫牡丹纹,能看到唐代的富贵花,宋代的水墨画,还有现在年轻人用来做美甲的简化版。”她咬着下唇,“留言墙我加了语音功能,观众可以说‘你眼中的纹样是什么’——社恐人开会像被架在火上烤,说话总比写字难。”

顾砚突然笑出了声。

他点开留言墙测试页,对着麦克风说:“我眼中的纹样,是某人做模型时,头发上沾的金粉。”

林昭的耳尖“刷”地红了。

她抄起沙发垫砸过去,却被他接住,顺势拽进了怀里。

空调风裹着他衬衫上的咖啡香,她听见他说:“这次,我们让纹样自己说话。”

第二天展区挤得像漫展现场。

林昭站在留言墙前,看着金发老太太举着手机录语音:“我奶奶的围裙上有这个花纹,她说是从中国学的刺绣。”穿汉服的中国留学生踮起脚写字:“原来我绣的团扇纹样,明朝时就传到朝鲜了!”

艾米莉是下午来的。

她没穿开幕式的丝绒裙,换了件亚麻衬衫,手里攥着个牛皮纸袋。

林昭正给小朋友演示AR装置,一抬头就看见她站在缠枝莲纹前,举着手机扫描——屏幕里的纹样开始流动,从唐代的到清代的繁复,最后变成现代的几何简化版。

“林小姐。”艾米莉转身时眼睛亮闪闪的,“能给我讲讲这个云纹在日本的演变吗?”她指了指墙上的青鸾,“昨天您说的那个日本玩家的故事,我查了论坛记录。”

林昭的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袖口。

这次不是紧张,而是像第一次给顾砚看模型时的雀跃:“其实日本正仓院还藏着唐代的云纹织物……”

“我昨晚发了动态。”艾米莉突然打断了她,掏出手机点开社交账号,“配文是‘我曾以为这是文化的入侵,现在才意识到,这是桥梁’。”她笑了,眼角的细纹像一朵绽放的花,“有个法国老教授评论说,他祖父的怀表链上就有这种纹样,是当年跑船时中国船员送的。”

峰会闭幕仪式比林昭想象中要快。

当主办方宣布设立“国际文化共创实验室”,并念出她的名字时,她差点踩空台阶。

顾砚在台下憋着笑,肩膀抖得像当年看她把模型零件撒了一地。

“要在巴黎多待一阵子了。”她捏着邀请函,抬头看着他。

窗外的塞纳河闪着金光,像极了工作室台灯下,他帮她修模型时,眼镜片上的反光。

顾砚没说话,只是把她被风吹乱的头发别到了耳后。

他的手指擦过她耳垂上的珍珠耳钉——那是三年前漫展他送的,说像她做模型时专注的眼睛。

手机在这时震动。

是艾米莉的消息:“明天带你去个地方,可能会用得上你的针和线。”

林昭望着顾砚,后者挑了挑眉:“秘密工坊?”

她笑了,把手机屏幕转向他。

对话框里,艾米莉的消息后面跟着个神秘的蝴蝶贴纸——和她展柜里青鸾翅膀上的纹样,一模一样。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