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也是,也别挑日子了,就改明儿吧。”余父说完就看向季峰:“酒席就不用了,现在新政府主张一切从简,咱们两家也算见过了,以后就是亲家了。”
“成了亲家,咱们两家平时多走动就行了。”余母拉着胡秀莲的手说:“我们家弯弯就多劳秀莲妹子照顾了。”
“以后弯弯就是我亲妹子,谁敢欺负她,我就撕烂她们的嘴。”胡秀莲说:“婉茹姐,放心吧,弯弯嫁到我们家,日子不会差的。”
“好。”
余母拍了拍胡秀莲的手背。
“余老弟,我们老家那边娶媳妇是讲究聘金的,不知道你们对于这个的标准是多少?”季老头说到了彩礼的这个问题。
“我们北平人不讲究这个的。”
余父说:“他们小两口好好过日子就行。”
“那小峰要去部队报效国家的事情你们知道吧?”季南说:“等季峰离开了,弯弯估计得……”
“我很欣赏季峰这一点,因为他的爱国之心,我才放心的把女儿交给她。”余父说:“让我更放心的是你们的家庭氛围,我相信弯弯嫁给你们家,她不会受委屈。”
“岳父,我会照顾好弯弯的,我爹和哥还有嫂子侄子都是很好的人,你们就放心吧。”
因为余弯弯都同意了这门亲事,两人又心意相通,季峰顺理成章的改了口。
“嗯。”余父站起来拍了拍季峰的肩膀。
两家人从饭馆分开后,季常安抱着季常柔坐在季南的后座上,季峰送了送余弯弯和她的父母,季老头单独的骑一辆,胡秀莲载着季常建。
一家六口人回到西合院,其中三人还都推着一辆自行车,自然是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季大爷,你们一家一下子买三辆自行车啊?”
西合院的邻居问。
“都是孩子买的,我只负责使用。”季老头乐呵呵地说:“你还别说,这自行车还蛮好使,省了不少腿脚功夫。”
“有这么孝顺的两个儿子,真是幸福啊! ”邻居感叹了一句。
“是是。”
季老头说:“我几个孙子和孙女也挺好,等峰子有了孩子,我这日子就更没啥愁的了。”
“啥?季峰有对象了?怎么没见过带回来院里啊?”
二大妈十分的惊讶。
这季家人居然不带女方回来过,也没提过,嘴真严实。
“对,明天就领证了。”季老头说。
“姑娘哪人啊?”
旁边的杨瑞华没忍住凑过来问。
“是……”季老头正想回答,却听到旁边的季常安喊了一句:“爷爷。”
“我家里面还有活没干呢,先回了啊。”季老头瞬间明白季常安这是提醒自己呢,说完这一句就回去了。
“哎!”
二大妈有些无语,不过看到他们家一下买三辆自行车,还是很羡慕的。
他们在老家应该是有挣钱的大买卖,不然不可能那么大手笔买那么多自行车。
季峰在和余弯弯领完证的第二周就去了部队,余弯弯平时自己住在前院的东厢房,但是平时吃饭什么的都是和季常安他们一家吃的,在胡秀莲做饭做家务的时候,也会搭把手。
虽然季峰去了部队,但是每个月都会有书信回来。
因为这个年代的士兵是实行的供给制度,没有现代的工资说法,所以季峰是没有钱寄回来的。
……
时光总是悄然无声的过去,因为上次季常安当着全院邻居的面群殴了一次贾张氏,现在禽兽们都不敢招惹他们了。
1950年2月十七日冬天,季峰从部队回来了,有几天的探亲假。
因为是第一次出远门回归,一家人都很激动。
“黑了,也瘦了。”
季老头眼里面有泪光。
“小叔,小叔,跟我们讲讲战场上的故事呗?”季常建见穿着一身军绿色的季峰也是一脸的崇拜。
“待会再跟你说。”季峰跟季常建摆摆手,又去跟余弯弯说:“媳妇儿,我回来了。”
“你在战场上没受伤吧?”余弯弯眼含热泪。
“没有,全乎着呢。”
季峰说。
“晚上跟哥还有爹多喝几杯。”
季南也上前用拳头敲了敲他的肩膀。
“爷爷,爹,我不想读书了,我学不进去,我要跟着小叔上战场去。”
季常建看到一身军装,威风凛凛的季峰,心里己经铁了心要跟着季峰去部队里了。
“你才十西岁,给我好好读书。”季南第一个站出来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