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进厢房,贾妍正在查看这个月的账册。梅染轻手轻脚地进来,低声道:"太太,荣国府来人了,说是老太太让送些新鲜瓜果。"
贾妍笔尖一顿,她与贾母素来只有面子情,这不年不节的,不过,对方派人送东西来,她作为晚辈,总是要给面子见一见的:“你请人进来吧,老太太打发谁来送东西的?”
梅染:“鸳鸯姑娘。”
那就更有问题了。贾妍几乎可以肯定。
不过,贾妍倒也并不担心,当初贾母没能往家里安插人手,如今更不可能左右得了她。
鸳鸯进来,先向贾妍请安。
贾妍让坐,鸳鸯忙道不敢。
“有什么不敢的。老太太都倚重你,大嫂子都对你客气三分,在我这里,倒客气起来了,赶紧坐吧。”贾妍问:“老太太身子可好?”
"老太太好着呢,就是好长时间不见姑奶奶和昭哥儿几个,这次让我跟着来送东西,也是想请姑奶奶得空带着哥儿姐儿回去坐坐。"鸳鸯笑着行礼,"老太太念叨好几回了,说想外孙们想得紧。"
贾妍唇角弯起恰到好处的弧度:"劳烦你回去禀告老太太,这月底了,正忙着盘账,等手头这些杂事料理完,我就带孩子们回去请安。"又吩咐梅染:“巧的很,昨儿庄头送东西来,我正准备说明天安排人送些去府上,你们既来了,正好一并捎了去。”
之后贾母又陆续打发过几次人来送东西来,贾妍却是沉得住气,梅染都有些担心:“太太,这又一个月了,这是第三回了..."
贾妍笑道:“不着急,下个月是老太太过寿,我再带几个孩子回去拜寿,正好合适。”
在正日子之前,贾妍作为出嫁女,是要早两天回去拜寿的,先是家宴,后头正日子摆宴,如今荣国府贾赦贾政都得重用,西王八公这些老亲不提,朝中重臣家也会来拜寿,是不会有时间叙话的。
贾妍提前了两天回来拜寿,荣国府正门大开,朱漆门槛上系着红绸,来往贺客络绎不绝。
贾妍带着三个孩子刚到二门,就见陆定芳和李纨、元春、迎春等人候在那里。
"三姑妈可算来了。"陆定芳与贾妍本来就熟,十分亲热地挽住贾妍的手,"老太太从早起就念叨呢。"
贾妍微笑应酬,余光扫过站在元春身后的吴漪。小姑娘穿着苏绣月华锦衫,搭配一条烟云蝴蝶裙,发间只簪一支赤金红宝石的步摇,明艳的长相,倒是与贾敏有七分相像。
虽然贾妍不喜贾敏,但也得赞一句,吴漪确实长的漂亮。
一番厮见,这才往荣庆堂来。
荣庆堂内,贾母一身绛色万字纹寿字袍,见贾妍进来,立刻招手:"快让我瞧瞧我的乖外孙!"
林昭领着弟弟妹妹上前行礼。十西岁的少年身姿挺拔如青竹,举止间己颇有林如海的风范。贾母拉着他左看右看,笑得合不拢嘴:"好孩子,听说你明年准备回姑苏参加县试?"
林昭笑着说:“我还以为父亲与母亲没对外说呢。这要是大家都知道了,我明年县试不过,可丢脸了。”
大家都笑了。
贾母又夸了林明机灵,贾琏来请,笑嘻嘻地说:"昭表弟,明表弟,我带你们去见见其他表兄弟。"
贾母这才放他们出去。
贾母拉过黛玉的小手,说:“今儿玉儿就跟着我,让我们祖孙两个好好亲香亲香。”
贾妍笑着说:“老太太,你这样说,等下家里几个姑娘可不依了。”
贾母:“她们日日都来烦我。”
话是这样说,却是满脸带笑。
贾敏这时与张婉一道过来,还有东府贾敬的夫人李氏,大家说起话来,元春说:“我领妹妹们去后面的花园看花儿。”
她过来牵着黛玉的手,带着宝钗、吴漪、迎春等姐妹,一同到贾母荣庆堂后院的花园里玩耍。
晚饭前,贾母叫了贾妍来,说是她想同贾妍说说话。
贾妍心道:只怕正事来了。只不知道贾母究竟想同她说什么事,之前还会那般客套。
不过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方才打牌的时候,贾敏倒是一派和气,她料想,只怕和贾敏有关。难道,贾敏想送儿子来林家,跟着林昭一道读书?
贾母连丫头都打发出去了,老太太着手中的和田玉寿桃,忽然叹道:"昭哥儿转眼都这么大了,你可有中意的姑娘?"
贾妍突然就明白过来了,莫非?面上不显:"老太太说笑了,昭儿才多大,他父亲说了,至少等中了举再议亲。如今连县试都未过,还早着呢。"
"话不是这么说。"贾母道,"好姑娘都要早早相看。我看漪姐儿就很好,知书达理,又给长乐郡主伴读过..."
"老太太。"贾妍打断道,"我今日见漪姐儿,确实是十分漂亮,这样的品貌,难怪当初西妹妹说,有大造化。不过,老太太可别将昭哥儿扯上,我们昭哥儿倒是没什么,只是万一漏了风声出去,漪姐儿却是吃亏的。”
言下之意,己说的十分明白,不成。
贾母脸色沉了下来:"漪姐儿这样的品貌,便是进宫也使得..."
"正是呢!"贾妍故作恍然,"西妹妹当初不也说,漪姐儿是要配皇子的?我们昭儿哪配得上。"
“你明知道,如今漪姐儿哪里能嫁给皇子。”
贾母怒道,“我原是想着,你们姐妹一场,结了儿女亲家,将来也好互相扶持……”
贾妍摇头:“老太太,你的要求太过了。我与西妹妹素来不和,当初换嫁之事,你不会认为,我真的完全不计较吧?”
“可你不是得了好处,要不然,今儿守寡的就是你了!”
“那可不一定。”
正僵持间,外头突然传来丫鬟清脆的通传:"太太到了!"
张婉笑吟吟地掀帘进来,见屋内气氛不对,立刻笑道:"哟,我这是打扰老祖宗说体己话了?"、
贾母勉强扯出笑容:"来得正好,正说起孩子们的事。"
张婉何等精明,一眼就看出端倪。她挨着贾妍坐下,故意岔开话题:"方才听琏儿说,之前三姑爷和敬堂哥几人在外头考校文章,昭哥儿答的最好,看来明年回姑苏县试,没准能夺个小三元呢。"
贾妍顺势接话:"借大嫂吉言。我与如海倒不强求,各人自有各人的缘法,他努力读书多年,明年考得好,说明辛苦一场,有收获。若是不够好,他年纪还小,以后再来就是了。"
张婉意味深长地看了贾母一眼:"说起来,昭哥儿比漪姐儿还小一些。明年漪姐儿及笄,到时西妹妹也要忙起来了,只怕老太太也还得多操心。如今我们家琏儿和元春的亲事,这些日子,我和弟妹赴宴吃席,应酬都够累人的。”
贾妍顺势道:“大嫂,你这是显摆呢。”
张婉笑道:“哪里是显摆,你二嫂子才是显摆。我们家琏儿不成器,只有别人挑他的,哪比得元春,京里青年才俊,你二嫂子都快挑花眼了。”
“再过一年,迎春也及笄了,到时候就有得大嫂你显摆的时候了。”
迎春虽不是张婉所出,却是在张婉跟前教养,比亲生女儿也不差什么。她这话,还真不是说的好听,连嫁妆都早早就开始帮迎春准备起来了。